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2020年11月07日22:48:07 育兒 1010

布穀老師

作為一名寶媽,最近在追一檔教育類的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

節目中,有個場景讓我感觸很深。

在一個互動的小環節中,有個孩子問到:

爸爸媽媽眼裡,我是最重要的嗎?

葉一茜、陳建斌等大部分嘉賓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只有傅首爾一人,做出了否定的回答。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傅首爾表示,她希望媽媽能夠活出自我,不要把女兒當做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這讓我想到去年因為人生排序而被推上熱搜的papi醬。

除了傅首爾,papi醬也曾說過類似的話。在進行人生最重要部分排序時,papi醬將自己列在第一,而孩子僅位於第三。

因為papi醬認為,自己陪自己的時間是最長的,而孩子只能陪伴度過生命中的某一段時光。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但是生活中,如果被問到孩子是不是最重要的,相信超過90%的父母都會做出肯定的回答。

父母愛孩子,這是人之常情。

問題在於,如果一直把孩子當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會讓父母的愛變得沒有底線,甚至可能讓孩子變得恃寵而驕。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對孩子討好、寵溺

是大多數父母的通病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卻有太多過度溺愛孩子的父母。

對孩子無底線地討好、寵溺,是很多父母的通病。

美國的一個短片《就一次》,諷刺了有求必應的父母對孩子毫無底線的愛。

短片開始,一位母親在廚房做飯,一位父親坐在沙發上看報紙。原本是平靜祥和的畫面,可奇怪的是,兩人都缺了幾根手指。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畫面一轉,一個跳繩的女孩突然跑進來,跟媽媽說想吃冰淇淋,並保證“就一次”。

媽媽寵溺又無奈地摸了摸女兒的頭,然後拿刀把女兒的髮帶割斷。

接着,女兒把髮帶系在了媽媽的小拇指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媽媽用刀切去了自己的手指。

之後,女兒便拿着媽媽的手指去冰淇淋攤上換冰淇淋。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妹妹看到姐姐在吃冰淇淋,便也去央求爸爸讓自己吃冰淇淋。

當妹妹拿着爸爸的手指去換冰淇淋時,隊伍前面排着很多拿着手指的孩子。

而冰淇淋攤上,擺着很多手指。看來,這樣的事情在短片里經常發生。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短片中的情節雖然荒誕,但卻發人深省。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辛苦付出,不惜以犧牲自己來滿足孩子的慾望?

又有多少孩子吸着父母的血,對父母的付出習以為常?

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東西,不是打罵,而是為孩子付出一切。

無論是物質上的滿足,還是心理上的退讓,父母對孩子的寵愛和包容都應該有個度。

否則,這種愛最終會化為一把傷人的武器,傷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毫無底線的愛

教不出知恩圖報的孩子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之前,一位母親和她的兒子刷爆了網絡。

這個兒子沉迷於遊戲,不願意去上學。他母親終於在一個商場外找到了孩子,此時的兒子翹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打遊戲。

母親無論如何都無法說服兒子,無奈之下,母親居然向兒子跪下。

可兒子既沒有被勸服,也沒被母親的良苦用心給打動。反而拍下了母親跪着的照片,還發朋友圈說:開心每一天。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位母親平時與兒子的相處模式是怎麼樣的,但不難想象,在日常的相處中,母親一定對孩子百般順從和討好。

可無底線的愛,養出的不是一個充滿愛的孩子,而是一個不懂得知恩圖報的孩子

前幾個星期,江西就發生過一個慘絕人寰的事。

江西上饒21歲男子平日里遊手好閒,9月的一天,他向母親要錢卻被拒絕。

男子一氣之下,對母親起了殺心,而他行兇的過程,被12歲的親弟弟目睹。

為了掩飾自己的惡行,不讓這件事情暴露,男子又將弟弟悶死在臉盆中。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為什麼這名男子會做出如此殘忍的事?為什麼早已成年的他,不願工作養活自己,而是好吃懶得、伸手向母親要錢?

也許,這與父母對他從小的教育有關。

如果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對他百依百順,他長大後就會變得遊手好閒,過於依賴父母。

一旦父母不能滿足他,他就會埋怨父母,甚至做出傷天害理的事。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你的無底線討好,並不是無私,而是除了討好,無能為力.

相信很多父母,並不是為了寵溺孩子而寵溺孩子。父母一切行為的初衷,都是因為愛孩子。

沒有底線的寵溺和討好,也許只是教育孩子過程中的無奈之舉。

但請記住,無底線的討好不是愛,而是害,害孩子變成一個沒心沒肺的人。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聰明的父母

懂得把握“愛”與“教”之間的平衡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給孩子無底線的愛,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

在這一方面,霍啟剛夫婦的育兒方式值得很多父母學習。

霍家是出了名的豪門,但卻從來不過度地寵愛孩子。

首先,霍家雖然有錢,但霍啟剛夫婦並沒有在物質方面,過度地富養孩子。

一次,郭晶晶帶兒子外出,眼尖的網友發現郭晶晶的兒子穿着她兒子的同款鞋子,鞋子的價格是200多。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就像這位網友說的,小孩子對奢侈品、品牌並沒有太清晰的概念。

不管是豪門還是普通家庭,都不必刻意跟孩子強調“我們有錢”,也不必在物質上過度講求“富養”。

不僅如此,霍啟剛夫婦在育兒方面,更是懂得如何平衡愛與教之間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隔代親”,爺爺奶奶帶孩子總愛寵着孩子,霍啟剛的父親霍震霆也不例外。

郭晶晶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談到,有一次公公霍震霆想帶孫子霍中曦去玩。

當時,霍中曦作業還沒完成,郭晶晶就按照與兒子的約定,沒有做完作業不準出去玩。於是,郭晶晶就讓兒子寫完作業才能跟爺爺去玩。

從《親愛的小課桌》學到:高情商的父母,才懂得平衡“愛”與“教” - 天天要聞

很多家庭中,爸爸媽媽都對老一輩插手孩子的教育而感到頭疼和無奈,但出於尊重或是維持和平,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也使得孩子仰仗着爺爺奶奶的寵愛,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

但郭晶晶,並沒有因為霍震霆的身份而做出退讓,而是讓兒子懂得約定的重要性,也讓孩子明白,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規則和底線,很好地平衡了愛與教之間的關係。

愛孩子,不是物質上無條件的滿足,不是心理上無底線的退讓。

只有平衡了愛與教之間的關係,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父母愛孩子,怎樣都不為過。但問題在於,很多父母給了孩子太多的愛。

因為給了孩子太多愛,所以他們不忍心讓孩子幹活、不忍心向孩子索要,甚至不忍心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訴求。

父母給予孩子愛的同時,也要適時地向孩子索取愛。

孩子只有從小感受到愛、從小懂得為愛的人付出,才會成為有愛的人。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 天天要聞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人到中年,曾經拼搏的身影漸漸收斂,膝下傳來孩童的稚嫩聲音慢慢變成手機微信里冷冰冰的“嗯”“知道了”,才發覺,原來家也會變得寂靜。朋友聚會吃飯,總有人苦口叮囑:“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別太操心。”“我們小時候爸媽都管得緊,如今輪到自己被落在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着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 天天要聞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着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很多人都覺得,哭,是一件“丟人”的事。“這孩子怎麼一有事就哭?”“男孩子哭什麼哭?”“這麼大了還哭,羞不羞?”於是我們慢慢學會了——哭,不是好事。哭,是軟弱,是不懂事,是扛不住。而那個摔倒了咬咬牙、不掉眼淚的孩子,總能收穫一句:“你真懂事。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 天天要聞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你好,我是蓁蓁,一個80後寶媽~ 家有12歲兒子,在科學養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最近小區鄰居李姐家搬家,我沒事就過去幫忙。 李姐的女兒去年考上重點高中了,她把閨女....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 天天要聞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碼字不易,請勿搬運,全網維權!)01要說這當父母的,誰不盼着自家孩子將來能有出息,能過得好?可是這“好”字背後,學問大着呢。我年輕的時候,也琢磨過,是不是給孩子報最貴的輔導班,買最新的玩具,就是頂好的教育了?後來看着身邊人、身邊事多了,才
我們生孩子究竟是為什麼? - 天天要聞

我們生孩子究竟是為什麼?

這是一個觸及生命本質的追問,在不同維度會折射出彩虹般的答案。或許我們可以像中醫觀察脈象般,細細觸摸其中流轉的層次:陰陽相推的天地道二十四節氣在母親子宮裡輪迴,臍帶纏繞着人類三十八億年的基因長河。當新生命叩響世界,是碳基生命最古老的諾言——以
女子先兆流產後請假,公司用一個理由把她開除…… - 天天要聞

女子先兆流產後請假,公司用一個理由把她開除……

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況需要請假,也是職工的正當權益。如果用人單位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不批准職工的請假,然後再以曠工為由將職工開除,這樣的做法合理嗎?“先兆流產請假,單位不批准還開除” 法院判了閆女士在北京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工作多年,並簽訂有勞動合同。閆女士懷孕後身體不適,經醫院確診為先兆...
和孩子的“緣分”不到2個月,女子9年內4次流產 - 天天要聞

和孩子的“緣分”不到2個月,女子9年內4次流產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佳穎 通訊員 來舒 李月如 產科病房裡,33歲的阿俞(化名)緊緊攥着B超單,指尖在“胎心搏動正常”的字樣上來回摩挲。淚水模糊了鏡片,記憶如潮水般湧來——九年間四次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