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極目新聞記者輾轉乘機,跟隨國內救援隊抵達緬甸7.9級地震受災嚴重區域曼德勒。
當地時間3月30日20時09分,極目新聞記者在曼德勒現場看到,中緬多支救援隊通力合作,在曼德勒受災嚴重的天空公寓廢墟樓里,營救出一名被困55小時的孕婦。急救人員迅速對孕婦進行搶救,隨後,孕婦被120急救車輛拉往醫院。
當地時間30日下午1時40分許, 當地氣溫高達41攝氏度,位於曼德勒市區的雲南會館內,上百名志願者在臨時搭建的救災指揮中心忙碌着。餘震突然襲來,旁邊的禮堂一陣晃動,不少人紛紛從棚子底下逃生。
雲南會館
“不要慌,大家已經在最開闊的地方。”緬甸同鄉會副理事長郭發興揮手朝志願者們示意,讓大家不要慌張。之後,他又指揮大家合力將棚子平移,遠離已在地震中受損的禮堂。
郭發興
郭發興是出生於曼德勒的華人,他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自己活了58年,第一次遇到這麼大的地震。“不少房子受損,人員被困,也有華人華僑遇難。”他說,3月28日下午7.9級地震發生後,他和同鄉會的成員們火速指揮,於次日在雲南會館的空地上搭建起一個救災指揮中心。
“現在有百餘名志願者參與進來了,有曼德勒當地的華人華僑,還有外地在這邊讀書的年輕人,大家都在盡自己的一份力。”郭發興說。在指揮中心,大家分工明確,有專門登記和匯總信息的小組,有接收捐贈的小組,還有負責採購物資的小組,還有機械設備組、醫療組等。“我們備了口罩、消殺物資、氧氣罐、還有處理外傷的藥物和器械。”醫療組負責人張醫生稱,這些醫療物資有的是華人華僑捐贈的,也有的是同鄉會自己採買的。
運送前來的物資
張發興介紹,雲南會館有百餘年歷史,後來陸續又在原址蓋了禮堂等建築。這次地震,會館也遭受影響。大門牌坊的琉璃瓦全被震碎,只剩下骨架。原用於同鄉們聚會的禮堂,天花板被震落,牆體開裂,具有安全隱患。因此,雲南同鄉會這才將指揮中心搭建在禮堂外的空地上。以免發生餘震,禮堂進一步受損。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不時有車輛將救災物資送入會館,有各種飲用水、食物,還有毛毯等。大家臨時將禮堂當成倉庫,將物資暫時存放於其中。
志願者們正在搬運物資
3月30日,曼德勒當地的最高氣溫高達44攝氏度,志願者們依然冒着酷暑在忙碌着。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指揮中心還有各種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移動信號不好,wi-fi熱點網速也很卡頓,影響對外交流信息。郭發興不停督促同鄉會青年組的志願者,快一點聯繫解決網絡問題,確保指揮中心能更快與外界對接信息。
“當然,最要緊的還是快一點將困在廢墟中的倖存者給救出來。”郭發興說,另外一些華人華僑的家在地震中受損,如果沒有住處,來會館登記,他們也會安排住處。
雲南會館內,忙碌的不止有郭發興和志願者們,還有設在這裡的中國救援隊的指揮中心。救援人員從這裡出發,奔赴曼德勒市的多個救援點,冒着40多攝氏度的酷暑,在廢墟之中探測生命跡象,爭分奪秒搶救生命。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