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金庸的故事有種莫名其妙的“史詩感”,其實讀過原著的人就會知道,那並非錯覺,而是金庸刻意為之,尤其是在新修版小說中格外明顯。
比如新修版《天龍八部》最後一回中就提到蕭峰將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傳給虛竹的設定,後來《射鵰英雄傳》中也回應了虛竹代替蕭峰傳承丐幫那兩大神功的往事,從這些細節就不難看出,金庸十分注重“傳承”二字。

(虛竹、黃蓉劇照)
不過丐幫的傳承是解釋清楚了,那逍遙派呢?
為何當年盛極一時的逍遙派會在後天龍時代銷聲匿跡?後來的虛竹經歷了什麼?
一、盛極一時的逍遙派
金庸的武俠世界觀里有那麼幾個源遠流長的門派,比如前文提到的丐幫,還有少林、武當等,事實上能夠源遠流長也就從側面反映了它們的強大,畢竟只有弱者才會被淘汰,但很明顯,逍遙派並非是“弱者”。
逍遙派的強大與丐幫、少林、武當又略有不同,那幾個門派在武林中十分活躍,常常處於風暴的中心,而逍遙派則是隱於暗處,正如蘇星河那幾個弟子所言,武林中聽說過“逍遙派”這三個字的人都不多,即便有,多半也被他們殺了。
但這並不意味着逍遙派是刻意躲着武林群雄,李秋水臨終前就提到過逍遙派的野心:“我們二人收羅了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功秘笈,只盼創一門包羅萬有的奇功。”
那琅嬛福地里原本也確實是擺放着逍遙派高手從其他門派那兒掠奪來的武功秘籍,可見逍遙三老掌控逍遙派的時候,此派就已經足夠強大。

(段譽、虛竹劇照)
而在後天龍時代,虛竹成了逍遙派掌門,此派更是成了超越少林、丐幫的存在。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當時武林中的“一僧、二掛、三老、四絕”也就只剩下段譽與虛竹這“二掛”依舊活躍了,其他不是死了便是退隱,而段譽又不愛習武,等於說此時的逍遙派掌門虛竹就是武林至尊一般的存在,在他的統領下,逍遙派理應愈發壯大才是。
可為何在短短數十年之後的射鵰時代,武林中就已不見逍遙派的傳人了?
二、虛竹的關門弟子
有人可能要說了,金庸是在1957年創作的《射鵰英雄傳》,而《天龍八部》則是1963才開始連載,等於說金庸寫《射鵰》時,可能壓根還沒構思逍遙派的設定。
但正如文章開篇所言,金庸在新修版中借“虛竹傳承丐幫武功”一事將《射鵰》與《天龍》的世界觀打通了。
說是:“北宋年間,丐幫幫主蕭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極少有人能擋得他三招兩式,氣蓋當世,群豪束手。當時共有‘降龍二十八掌’,後經蕭峰及他義弟虛竹子刪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為降龍十八掌,掌力更厚。”
所以毋庸置疑,虛竹傳承的逍遙派是客觀存在於射鵰時代的,只是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逍遙派斷了傳承。
當然,這固然不是虛竹的錯,畢竟《射鵰》的故事發生在南宋末年,而《天龍》的故事發生在北宋哲宗時代,相差數十年,此時虛竹多半早已不在人世,要怪也只能怪虛竹的傳人。
而以虛竹和夢姑的恩愛程度來看,他們日後生兒育女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若無意外,他也一定會把自己的一身神功傳給自己的孩子,而問題就極有可能出在他那孩子身上。

(高手劇照)
虛竹是個正派之人,他的兒子卻未必是正派,尤其是在面對那些頂尖神功的誘惑之時,他是否能保持初心,就難說了。
要知道逍遙派是個道派,那祖師爺更是流傳下了“不老長春谷奪走《神書》”的傳說,這孩子難免會誤入歧途。
待他繼承了虛竹的一身內力之後,虛竹也油盡燈枯,那孩子該何去何從?隨着他修鍊的武功越來越多,他的內心也逐漸變得扭曲,他更是將自己所學的逍遙派各路神功融會貫通,創出了一門全新的邪功。
他渴望證明自己,於是他見蒙古一方在招募高手為自己所用,他便投身蒙古,成了如同當年的蒙古三傑一般的存在,只是他的實力要遠勝於瀟湘子、尹克西之流。

(郭靖、黃蓉劇照)
在後神鵰時代,成了中原群雄的夢魘,說到這裡,你大概已經知道這人是誰了。
沒錯,他正是自詡“百損道人”之人,而他正是憑藉父親傳授的天山六陽掌與生死符,創出了那招陰狠無比的玄冥神掌。
三、禍害武林的魔頭
後來發生的故事,金庸雖然沒有明說,但根據書中提到的細節卻不難推測。
郭靖夫婦最終的結局是戰死襄陽,其實以他們的武功水平,要逃出襄陽城又有何難?何況他們後來制定了“倚天屠龍計劃”,是沒有理由在襄陽白白犧牲的,他們沒能逃跑,只有一種解釋,就是被百損道人拖住了。
那妖道憑玄冥神掌打傷郭靖,即便是擁有百年功力的張三丰也化解不了那玄冥神掌之毒,當年的郭靖,自然也不行,黃蓉只能眼看着丈夫力竭而亡。

(黃蓉劇照)
而她雖然有一身不俗的輕功,卻也逃不脫蒙古群雄的圍攻,最終黃蓉也只能束手就擒,被那妖道化去了一身武功,至於後來的她經歷了什麼,就沒人知道了,是被關押,還是被百損妖道獻給忽必烈,那便難說了,只是有一點可以確定,失去了郭靖,對於黃蓉而言,就已經是天大的痛苦了。
如此一來,《天龍八部》與《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的關聯就更為緊密了,諸如“逍遙派的滅亡”“百損道人的身份”“郭靖夫婦戰死之謎”,也就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