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卓長立:建議對家庭養老和育兒費用提供消費補貼

2025年03月05日21:20:24 育兒 8064

全國人大代表卓長立:建議對家庭養老和育兒費用提供消費補貼 - 天天要聞

兩會建言

南都訊 記者陳秋圓 發自北京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談及今年的重點工作,在涉及提振消費和完善社保方面,均提到了養老和托幼的相關政策。包括“擴大健康、養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務供給”,以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髮經濟。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康復輔助器具購置和租賃支持力度,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

全國人大代表卓長立:建議對家庭養老和育兒費用提供消費補貼 - 天天要聞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卓長立。

“一老一小”問題是社會關切。解決好該問題,對於激發消費活力、促進就業意義重大。作為家政領域的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卓長立長期關注該問題,今年全國兩會,她帶來一份議案,建議參照國家出台家電以舊換新、發放消費券和消費補貼等方式,為“一老一小”群體提供服務券和服務補貼,讓“小補貼撬動大市場”。

她對南都記者表示,目前“一老一小”的照護、病人陪護等傳統家政服務項目已成為很多家庭的剛性需求。同時,整理收納、小兒推拿、寵物照護等新服務項目成為年輕家庭消費的新趨勢,每月家庭此類消費幾百、幾千甚至上萬元。與此同時,家政延伸帶動的產業很多,嬰幼兒早期教育、產婦保健、家庭的用品銷售、適老化改造,甚至包括製造業的護理設備、機器人等,可以說家政鏈接“萬業、萬企、萬崗、萬品”。

為此,卓長立建議,實施“一老一小”服務消費券抵扣或消費補貼。具體來說,一是對0-3歲嬰幼兒家庭,按每個嬰幼兒每月育兒支付費用的10%-20%標準沖抵嬰幼兒服務消費,服務消費補貼使用範圍覆蓋全日托、臨時托、母嬰護理服務、育兒指導等;二是對70歲以上老人家庭,按每位老人每月養老支付費用的10%-20%沖抵養老服務消費,服務消費券使用範圍涵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等。她強調,以上服務券只有消費才可以享受沖抵費用的優惠,不兌換現金。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的需求,基本是居家養老90%、社區養老7%、機構養老3%,育幼服務需求也基本如此。近十年來,國家在養老和育幼方面的大量資金投入到養老院和托育機構等硬件建設方面,而實際入住養老院的老人和進入托育機構的幼兒只佔養老和育幼服務需求的1%左右,政策資金投入大但效果有限。”卓長立提出,建立長效補貼機制,調整養老育幼資金投入和分配比例,建議國家將養老育幼服務補貼,納入“大養老”“大育嬰”的財政“大盤子”來統籌考慮,把更多資金用於以居家為主的服務,解決老百姓真正的服務需求問題。

同時,引導多方參與。她指出,可以考慮聯合有關政府職能部門、商業保險公司等機構多方協同,按一定比例承擔養老育幼服務補貼費用,共同推動服務消費落地實施。 

當然,針對服務消費券及消費補貼政策面臨的服務供給不足、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卓長立提出補貼要實行全流程透明化管理,採用數字化技術記錄消費補貼使用過程、結算數據,防止套現濫用;針對年輕人及老年人需求特點,實行線上與線下發放消費券的方式,體現出人性化、可操作;制定動態調整機制,每季度評估服務覆蓋率、家庭滿意度等指標,優化補貼額度及覆蓋範圍;設立監督熱線,開通“一老一小”服務專項投訴渠道,保障政策公平。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