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熱抽搐?
很多家長經常問為什麼孩子生病時容易出現高熱、驚風、抽搐等癥狀?其實這與小兒自身的生理病理特點有關。
明代醫家萬全曾提出“肝常有餘,脾常不足;心常有餘,肺常不足,腎常虛”,即“兩有餘,三不足”的觀點,高度概括了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生理、病理特點。這裡所說的“肝常有餘”,並非一般虛實而言,而是小兒生理機能充盛的表現,萬全認為:“肝屬木,旺於春,春得少陽之氣,萬物之所以發生者也,兒之初生曰芽兒者,謂如草木之芽,受氣初生,其氣方盛,亦少陽之氣方長而未已,故曰肝有餘,有餘者,乃陽自然有餘也”。意思是說小兒臟腑雖然嬌嫩,形氣未充,但肝秉少陽生髮之氣,如草木初萌,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雖然這種“肝常有餘”是臟腑生理功能的自然屬性,但中醫有雲“氣有餘便是火”,加之小兒為純陽之體,所以感邪後,容易化熱、化火,引動肝風,引發驚風、抽搐、昏迷等病症。
調護要點
由於小兒這種特殊的生理病理特點,所以要注意以下調護要點:
1.飲食方面,飲食結構易平衡,少食肥甘厚膩、辛辣之品,多食粗纖維食物。
2.心理方面,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一旦發現孩子有情緒問題,要及時給予疏導;不過度批評孩子,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3.在小兒生病時,應注重調護肝氣,慎用大苦大寒等攻伐之品。
小兒推拿
除了上述的日常保健之外,還可以採用推拿的方法幫助調理,推薦的穴位如下:

清肝經
【定位】:食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用食、中二指從指根往指端方向直推。

搓摩脅肋
【定位】:從腋下兩脅至天樞穴水平處。
【操作】:讓孩子站立或者取坐位,操作者站於孩子身後,將兩掌置於孩子腋下,稍用力夾住孩子軀幹,由上向下快速搓摩。

揉太沖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結合部之前方凹陷處(趾縫間上1.5寸)
【操作】:用拇指逆時針按揉。
參考文獻:
孫德仁,夏慧萍.“肝常有餘”理論在少兒推拿中的應用.中國醫學創新,2019,35(35):168-172.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庄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