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話少、朋友不多的人,是層次很高的人

2023年08月10日14:42:14 育兒 2469

人群里,有人夸夸其談,有人默不作聲,還有人笑着離開。

社交圈裡,還流行這樣的說法:“情商高,就是會說話。”

而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把人分成內向型、外向型。

內向型的人,話少,但是接人待物更真,事業成功的概率也更大一些,做任何事情,更加專註。

因而可以推斷出,那些話少、朋友不多的人,是層次很高的人。

那些話少、朋友不多的人,是層次很高的人 - 天天要聞

01

人的層次高了,難免曲高和寡,只能自懂。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

你在一個行業里混,就意味着把其他行業里的人,慢慢疏離了。

當你在行業里,混到了“名角”的位置,那麼行業里的低層次的人,就不能理解你了,甚至有人嫉妒你,故意貶損你。

你唱“陽春白雪”,別人唱“下里巴人”,調子是 不同的,因此你只能遠遠地離開群體,獨自去歌唱。

梅蘭芳,是戲曲界的一代宗師,得到了很多的讚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

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評價戲劇,說京劇是“玩把戲,毫無美學價值”。他還在文章中指出:“除了白臉表丑角,花臉表勇夫,執鞭表騎馬,推手錶開門之類,哪裡還有說不出、做不出的意義?”

魯迅評價“男旦”,是混淆性別,不是藝術。

受到魯迅的言語影響,梅蘭芳表演的《天女散花》《黛玉葬花》等,被迫修改,還停演了一段時間。

不過梅蘭芳保持了沉默,沒有反駁,也沒有解釋。

從戲劇行業來看,梅蘭芳的層次已經很高了,並且他保持了應有的態度,在社交、言語上,也有了明智的取捨。

戲劇藝術家歐陽予倩說:“梅蘭芳是‘真正的演員,美的創造者’。”

是的,懂你的人,自然懂你,也會追逐你的腳步;不懂你的人,磨破嘴,也說不清你的道理,甚至對方連鼓勵的話,也是吝嗇的。

總要學會,獨自登高望遠,而不是聯合天下所有的人,一起登高。山頭的位置,就那麼大,容下來的人,就那麼幾個。

並且,這山和那山是有區別的,不要期盼自己佔領所有的山頭。

不說話,沒有什麼朋友,是因為位置太高,別人無法感同身受。

那些話少、朋友不多的人,是層次很高的人 - 天天要聞

02

人的層次高了,就會活得通透,與人無爭。

學者周國平說:“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內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看起來朋友很少,也不愛說話的人,不是一個朋友都沒有,只是交友很慎重,不輕易打開自己的心扉。

但是他們的內心,很通透,知道自己要幹嘛,能幹成什麼。

在《天龍八部》里,有一個掃地僧,大半生都在藏經閣里,默默無聞地掃地、讀書。

藏經閣里的書,吸引了很多的武林高手。誰都希望,從書里找到武功秘笈。

蕭峰的父親蕭遠山,妻子和族人在雁門關被武林人士殘害,從此走上了報仇的路。

蕭遠山在藏經閣里,讀書三十多年,並且暗中調查仇人的身份背景。

蕭遠山還和同樣潛入閣中抄錄武功秘笈的慕容博,三次爭鬥。

當慕容博說出了雁門關伏擊戰的始末後,蕭遠山、蕭峰和慕容博父子展開了惡鬥。

掃地僧及時出現,幾乎是幾秒鐘內,就把所有的人打敗了。

掃地僧還指出,蕭遠山、慕容博修行不夠,卻爭奪蓋世武功,導致身體有隱疾,終究無法苟活。不計前嫌,好好修鍊自己,才是最好的安排。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世上並沒有人,可以保持“世界第一”,爭其必然,順其自然,才對。

一個人可以上升,也能以退為進,還能功成身退,那就不在乎朋友多少,也不會唇槍舌戰了。

對於朋友和圈子,也是從容進出,從來不是刻意而為。

反而,朋友數量少了,才會有私交,才能近距離說話。

那些話少、朋友不多的人,是層次很高的人 - 天天要聞

03

人的層次高了,就會專註事業,心無旁騖。

我們常常說:“朋友多了路好走。”

其實,朋友的路,只是很多路之中的一條路。

有的路,註定要一個人走,並且也只有一個人走,才會精彩。

人類的結構,在社會上,體現出來的是“金字塔”的樣子,越高的地方,人越少。藉助人群的力量,也僅僅是某一個過程之中的事情,不是永恆的樣子。

有的人,一開始就選擇了生僻的路,因而少說話,不交朋友,就變成了理所當然了。

愛因斯坦,他小時候不活潑,三歲也不太會講話。父母還擔心他是一個啞巴,帶着去看醫生。

有一天,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他發現針頭總是指向固定的地方,就非常好奇,希望深入研究。

他和父親、雅各布叔叔交流,連“磁”字都表達不清楚。

但是童年的經歷,愛因斯坦到老的時候,還能記得清楚。這應該是內心性格的好處所在。

因為選擇了科普的路,愛因斯坦變得越發不合群,言語也少了。

可以想象,一個人總是在社交,到處混飯局,狐朋狗友一大堆,哪有時間去專門研究什麼呢?在做事業的時候,手機頻繁響起,讓人煩不勝煩。

人要走向高處,就需要大量的獨立思考、深度學習的時間,而不是從別人那裡,學到一些膚淺的東西。

特別是爛人爛事,根本就不要理會,全身而退,是首選。

那些話少、朋友不多的人,是層次很高的人 - 天天要聞

04

內向不是一種缺陷,不是冷酷無情。相反,內向的人,有情有義,也有火熱的心,只是處事待人的態度不同,人生要走的路不同。

世界很大,真的不要千城一面,允許多姿多彩,才是最好的態度。

從今往後,遇到那些話少、朋友不多的人,別小看了,要學會平視。

從今往後,你我也可以做一個沉住氣,走向高處,用事實說話的人。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楊絳:喜歡把家裡打掃得很乾凈的人,表面整潔,實則暴露了人生真相…… - 天天要聞

楊絳:喜歡把家裡打掃得很乾凈的人,表面整潔,實則暴露了人生真相……

人生跌入低谷時,楊絳被安排清掃公廁。面對常人避之不及的污垢與異味,她沒有怨懟敷衍,而是親手縫製拖把,帶着肥皂與洗衣粉,蹲身擦拭每一塊瓷磚,細緻到為空間通風除味。不多時,曾經污穢的角落竟變得窗明几淨。更令人動容的是,她在此處掏出書本靜靜品讀,說“廁所就是我的書房
當一群父親看見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業”開始了 - 天天要聞

當一群父親看見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業”開始了

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一個專為感恩父親而設立的節日。在人生的第五個父親節到來之際,我已是遠近聞名的“好爸爸”。三個月前,我作為發起人之一的“爸爸陪親子公益行動”正式啟航,每周末邀請社區內3—6歲兒童在家長陪同下,一起來聽故事、
7點出發|女子自曝“孕期擺爛不上班,老公是副處”,官方通報來了! - 天天要聞

7點出發|女子自曝“孕期擺爛不上班,老公是副處”,官方通報來了!

·7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其中提到,我國5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此前報道>>多個“第一”!這場發布會信息量很大)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從7個方面提出政策舉措,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 天天要聞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太突然了!蔡瀾老先生才走不到兩周,楊少華老先生也離開了人世。這位相聲界的老前輩雖然早已離開舞台,卻並沒有消失在公眾視野。他生命中的最後階段,一直是在子孫和粉絲的陪伴下度過的。甚至在他去世消息傳來的四個小時前,他還在視頻中給兒子帶貨。戎馬半生楊少華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老藝術家”的。他剛入行那會兒,甚至是...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文|瑩媽01江蘇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邊的眼睛,結果眼睛嚴重過敏,壓根就睜不開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點點腫但沒完全瞎,還能看到一點點。媽媽哭笑不得,把視頻發到網上,萬萬沒有想到,同款的網友還真不少。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人生似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臨著抉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着未來的走向。懂得何時該勇往直前、何時該急流勇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明白何時要全力以赴去爭取、何時應謙遜禮讓以退為進,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適可而止,並非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歷經世事打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聞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有相聚的歡喜,也有離別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別,大到生死的訣別,我們口中常說的“永遠相伴”,在無情的時光面前,也不過短短百年。當親人突然離世,為何有些人不會痛哭流涕?其實,沒有眼淚,並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淚的人,大多是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 天天要聞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近日,吳艷妮媽媽熊艷的一段訪談,引髮網友熱議。訪談中媽媽表示:吳艷妮就像是榴蓮,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從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別人喜歡的能力。熊艷在訪談中回憶,女兒吳艷妮剛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時候被孤立,整個競技體校的女孩都不愛跟她玩,吃飯洗澡訓練都沒人陪,她就特別鬱悶。哭着給自己打電話。熊艷開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