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和老師搞好關係?家長搞清楚 “潛規則”,比送禮可管用多了

2023年02月07日20:16:04 育兒 1378

怎麼和老師搞好關係?家長搞清楚 “潛規則”,比送禮可管用多了 - 天天要聞

我家小姑子就是幼師,她時常跟我抱怨一些家長的行為,既不好推辭也不能拒絕,讓她感覺很不舒服。結合自家娃上幼兒園的經歷,莞媽整理了一些與老師相處的“潛規則”,願能幫大家避坑。

01

孩子是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紐帶,但兩者的關係算得上微妙。雖有相同的目標,但處不好的話,彼此的行為會相互影響,並且可能過於陷入內耗的模式當中

關於送禮

小姑曾說過,在教過的學生當中,家長們最讓她反感的行為,當屬送禮排在第一位!

收吧,不符合教師規範,對於正直的老師來說,會有種被“侮辱”的感覺。所謂“吃人嘴軟”,但凡送禮必有所圖,違背為人師表對學生一視同仁的本心和素養。

不收吧,家長會覺得老師自視清高,一點兒面子不給,並且認為老師不好說話,影響往後的溝通,或變着法兒送更“貴重”的禮物。

怎麼和老師搞好關係?家長搞清楚 “潛規則”,比送禮可管用多了 - 天天要聞

其實,聰明的家長不需要依靠禮物來拉近與老師的關係。只有在理解和支持老師工作的前提下,才能與之進行有效溝通和互動。

大事小事都找老師

小姑說她班裡有位家長,經常在周末的時候給她打電話。剛開始跟孩子和家長都還不熟悉,有次她正洗頭,突然接到家長充滿怒氣的電話:

“王老師,果果在家裡上完廁所不洗手,明天上學你要好好罰她!”

“家長您好,請問果果學名叫什麼呢……”

還有一次,小姑收到家長的微信圖片,並附言:“孩子的園服濺了果汁,我要不要給她洗?”

小姑耐着性子回復:“孩子衣服髒了最好洗乾淨再穿啊,我們發了兩套園服的嘛,換着穿就是。”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很多,小姑時常苦着臉說:“我只是孩子的老師,不是保姆啊,再說保姆也需要有點自由空間啊~”

怎麼和老師搞好關係?家長搞清楚 “潛規則”,比送禮可管用多了 - 天天要聞

聽着小姑的抱怨,我很是能理解她的心情。年輕是她的優勢,卻也是她的短處。每天不分晝夜和場合,上班下班都要應付這樣一群家長也是真難為她了。

身為家長,我覺得大家都要有這樣的覺悟:不要事無巨細全都找老師,老師也是過普通人的人生活,需要家長尊重她們的私人空間。

質疑老師

記得我家娃上小班曾發生過一件事:一位家長在接娃放學時,見孩子手臂上有淤青。當即詢問孩子是不是被打了,是小朋友打的還是老師打的?

家長緊張的態度,讓孩子一時不知所措,被帶入式的提問,就順勢點頭了。家長便火冒三丈,大聲質問老師為何讓孩子受傷,要討個說法云云。

老師也懵,不知道孩子何時受傷,而小朋友當日在園並未見發生衝突。最後,在老師溫聲細語的詢問下,孩子陸續表達出事情原委:

原來早上出門前上廁所,孩子滑倒手磕在洗手台上,當時不太疼也沒哭,家長自然也不知道……誤會解開,家長輕描淡寫道了聲歉便離開,我卻看見老師悄悄抹了下眼角。

家長和老師本是平等關係,相互理解和尊重是最基本的。但很多家長,尤其是幼兒家長喜歡用一種居高臨下的語氣與老師溝通。面對家長的質疑,老師會覺得自己不被尊重,更會感到寒心!

怎麼和老師搞好關係?家長搞清楚 “潛規則”,比送禮可管用多了 - 天天要聞

02

以上所提及3種老師最反感的行為,想必是大部分家長都不會輕易觸碰的“雷區”。那我們要怎麼才能跟老師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欲了解孩子在園情況,不必追問老師,多跟孩子“玩”

有些家長急於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表現,經常微信、電話聯繫老師,要求老師多發照片等。畢竟分身乏術,時間和精力都用來應付家長,老師對孩子的關注自然就少了

孩子在園的情況,最清楚莫過於孩子自己。有些場景他無法用語言表達,卻可以通過遊戲生動地“演繹”出來。

只需家長平時多陪伴孩子,跟孩子多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比如扮演“老師和小朋友”,孩子最喜歡扮演老師這個代表權力的角色,並且學得惟妙惟肖。

通過遊戲,我們就能將孩子在園的場景“再現”。比如“小朋友”不吃飯,“小老師”或會喂飯,或鼓勵或責備,也可能是“關進小黑屋”!

怎麼和老師搞好關係?家長搞清楚 “潛規則”,比送禮可管用多了 - 天天要聞

希望孩子在園不受委屈,最好的辦法是培養他的表達能力

我們總擔心孩子會在園受委屈,我想孩子最大的“委屈”並非來自別人,而是因為自身能力限制!比如餓了、渴了、熱了、玩具被搶了、想要上廁所……有了需求卻不會說,才會被忽視。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只有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或委屈,才能被看見和被滿足。所以我們最需要做的是要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平時多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多做口頭語言練習。比如,鼓勵孩子敘述某件事情或某個場景。當孩子說出來後,無論說清楚與否,家長都要做一個總結性的陳述

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慢慢受到感染和影響,並將逐步學會梳理事件,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

跟老師建立溝通的橋樑,多參與幼兒園活動

每個學校都會定期舉辦家長會或一些親子活動。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促進家校溝通,為了讓家長更全面了解孩子在學校或幼兒園的情況。

怎麼和老師搞好關係?家長搞清楚 “潛規則”,比送禮可管用多了 - 天天要聞

這樣的活動,家長不管再忙都要抽時間參加。不要認為這是走形式,或是開“批鬥大會”。這其實是近距離接觸孩子,體驗孩子在校生活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對老師們工作最大的支持

孩子會因你的到來而開心,或者為你的缺席而倍感失落。在了解孩子在園或在校的生活之後,你的焦慮和擔憂不知不覺即消散,跟老師之間的溝通自然更暢通了。

寫在最後

我曾問過小姑:當老師最大的阻力是什麼?她不假思索回答:家長的不理解

孩子上幼兒園,不過是求學之路的第一站。孩子跟老師相處的時間會很長,甚至超越父母。如果無法信任,做不到放手,那麼孩子的漫漫求學之路,將會走得異常沉重。你覺得呢?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 天天要聞

聽見河西的千年心跳——《燕雲十六聲》原聲樂輯

黃沙漫卷的玉門關外,駝鈴與羌笛穿越千年時空,在《燕雲十六聲》的河西篇章中交織成一曲蕩氣迴腸的江湖長歌。這片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蒼茫土地,正以聲音為經緯,編織着比刀光劍影更深刻的江湖敘事——河西原聲樂輯已於網易雲音樂全線上線,邀你以耳為舟,共赴一場穿透時空的音律奇旅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 天天要聞

這3個地方越捨得,越有福氣 (精闢)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園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卻不經意間播下了荊棘的種子。生活的模樣,歸根結底,不過是“選擇”二字的映照。你的時間傾注於何處,你的成就便綻放在哪裡。以下這三個地方,若能學會捨得,有舍方有得,花費的時間,才算真正賦予了意義!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