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2022年11月15日23:38:11 育兒 1393

孩子上網課的狀態,映射着父母的態度。

父母是否盡到了陪伴、監督、管教的責任,決定着孩子最終的學習成果。

作者 | 夏天

前幾天,一位河南女教師心梗猝死的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據了解,從十月初開始,劉老師的直播課堂就開始不斷地出現“網課爆破者”。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他們頂着千奇百怪的頭像和網名,放着各種吵鬧不堪的音樂,通過辱罵、唱歌、播放淫穢視頻,共享屏幕干擾課件投屏等各種下作的手段,擾亂直播課堂秩序。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劉老師再三勸阻維持秩序,他們反而更加變本加厲。

直到10月28號,這群肆意妄為的“網課爆破者”,直接對劉老師本人展開了瘋狂的辱罵,把劉老師逼得情緒崩潰,不得不退出了直播課堂。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結束課堂後,學生們都說她“生氣了”,“失蹤了”,“聯繫不上了”,卻不知道她已經突發心梗,永遠地離開了。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劉老師的去世,讓人深感惋惜和悲痛,同時也給父母敲響了警鐘:

網課不僅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父母的監管力。

如今很多孩子,都開始厭惡網課、甚至憎恨網課,想方設法地破壞課堂,逃避網課。

父母若不負責任,不管不教,孩子也必將自我放縱,一敗塗地。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

放養才是最大的殘忍

兒子第一次上網課的時候,可能是因為新鮮,情緒特別興奮。

不僅早起不用我催,上課也格外的專註、認真和積極。

可幾天過後,兒子就開始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懈怠和敷衍。

要麼早上不起床,要麼一邊聽網課,一邊打瞌睡,或者吃零食。

有時,老師在屏幕那頭講課,他在屏幕這頭跟同學聊八卦、聊遊戲。

有一次,我發現他竟然連作業都不寫了,直接把別人的作業複製粘貼,上傳到網上。

跟很多媽媽聊天,我發現:上網課不自律的孩子,比比皆是。為了逃避上網課,孩子們更是花樣百出。

有的孩子一到老師提問,就假裝網卡。

有的孩子舉報老師的直播間,讓老師無法直播。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有的孩子讓自己的照片對着攝像頭,或者用衣服製作一個假人,自己則躲在一邊偷偷玩手機。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清華學霸教子經》里有句話說得特別對: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時候缺乏自制力,對學習等艱苦的事情,不主動是常態,主動是非常態。”

學習本就是一件“苦差事”,孩子不自律是本能,也是天性。

所以,上網課,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律。

一位教育專家也曾經說過:“孩子會任性,但大人不可以放棄監督的責任。”

網課就像一場自律拼搏賽,熬得住就出眾,熬不住就出局。

沒有現實課堂紀律的約束,沒有學習氛圍的熏陶,家長就是孩子最大的約束力。

沒有天生自律的孩子,只有用心監督和管教的父母。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

前段時間,演員張萌曾向記者吐槽自己陪孩子上網課的經歷:

“不好好聽課,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摳橡皮,上完課書本很乾凈,沒有做任何筆記。


只有盯着他,效果才會好一些,不盯着他,他就不認真聽課了。


老師講完課,他不會寫作業,我還要慢慢教他才行。”

一樣的網課,不一樣的效果,拼的其實是父母的監督和陪伴。

因為,孩子上網課時,老師只能保證授課內容,並不能保證孩子的接受程度和學習效果。

孩子上課有沒有走神,筆記有沒有認真做,作業有沒有按時完成,都需要父母的嚴格監督。

一位媽媽假借送水果的名義,探察女兒上網課的情況。

結果發現,女兒根本沒有上網課,而是吃飽喝足後,躲在被窩裡呼呼大睡。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一位小學老師發現班裡有一個孩子經常不上網課,了解情況後得知:

孩子的媽媽經常睡到中午才起床。

起床後也是只顧着自己刷手機,不給孩子上網課。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還有一個孩子總是不交作業,老師多次打電話找家長溝通,家長總是以“忙”為借口。

後來,甚至直接掛掉電話或者關機。

網課是孩子的“照妖鏡”,也是家庭教育的“試金石”。

那些勤奮自律的孩子會在網課後,一飛衝天,脫穎而出。那些自我放縱,貪玩懶惰的孩子,則會斷崖式退步。

網課可以自欺欺人,成績卻不會無中生有。

父母在網課上付出了多少,都能在孩子的成績上得到反饋。

父母撒手不管,孩子就會任性到底。

父母用心監督,孩子就能學有所得。

父母對待網課的態度,決定了孩子開學後是一敗塗地還是一鳴驚人。

同事的女兒在一所重點中學就讀,成績優異,刻苦勤奮。

網課期間,亦是如此。

我們經常羨慕地問同事:“你怎麼這麼好運氣,養了個這麼優秀的女兒。”

同事笑着回答說:

“哎,她可沒有你們想得那麼自覺,小孩子能有幾個省油的燈?


放假時間一長,也是一樣的懶惰懈怠。


要不是我和他爸天天盯着,管着,早就撒丫子玩嗨了。”

沒有幾個孩子,能夠輕易地戰勝天性里的懶惰放縱。

陪伴和監督,永遠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比孩子不自覺更可怕的,是家長嫌麻煩不想管。

正如莫言所說的那樣:“孩子的優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每一個優秀上進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長期陪伴、勤於監督,嚴格管教的父母。

相反,每一個懶惰貪玩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無限放縱、不肯負責、疏於管教的父母。

孩子之間的差距,暴露出來的恰恰是父母的差距。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父母做好這三個角色

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養成,都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想要孩子贏在網課,父母一定要做好這三個角色。

  • 老師的好幫手

網課期間,一位老師對家長說的話刷屏了: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網課是一次公平的試煉,試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家長。


所有學生面對公平的教學視頻,公平的作業,沒有‘同桌的打擾’,沒有‘看不清黑板’等理由,比的是自律。


同時,也是父母的用心和負責。”

深表贊同。

好的網課,離不開父母的盡心參與和監督。

父母有沒有提醒孩子學習,檢查孩子作業,及時拍照上傳,協助孩子訂正,直接決定了孩子網課學習的質量。

父母在網課背後付出的每一份認真和負責,都會變成孩子開學後的底氣和實力。

俞敏洪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在18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影響佔比超過60%,學校教育佔30%,社會教育佔10%。”

只有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我們一起並肩努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孩子的好同伴

有句話說得好:

“一個人走路,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走路,可以走得更遠。”

上網課的孩子,一個人對着電腦,一天到晚的學習,難免會有枯燥、懈怠、逆反的時候。

如果父母可以放下手機,關掉電視,陪在孩子身邊,成為孩子的“同伴”。

哪怕是忙自己的工作或是靜心看一本書,孩子就不會覺得只有我一個人在學習。

如果讓孩子親眼看到父母學習的認真和專註,不用父母督促,孩子自然會在父母的影響下努力認真起來。

好的教育,就是潤物細無聲。

放下父母“身份”,跟孩子同頻共振,既是榜樣的力量,也是“四兩撥千斤”的教育智慧。

  • 孩子的好學生

“白楊老師”曾在自己的視頻里說道:

“要不是媽媽當年騙我,我根本考不上北大。”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原來,上小學的時候,媽媽騙白楊說自己是文盲,廠里不要她了,以後也沒法賺錢供白楊讀書了。

為了能重新找到工作,媽媽要求白楊每天放學後,把學到的知識講給自己聽。

白楊嚇得上課再也不敢走神,回到家就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趕緊講給媽媽聽。

媽媽不僅邊聽邊記筆記,還會時不時地提問,誇獎白楊講得好。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就這樣,白楊越學越起勁,成績也節節攀升。

其實,這就是著名的“費曼學習法”

孩子一個人上網課,難免會沒有動力。

父母做孩子的學生,孩子當父母的老師。

讓孩子把每天學到的知識講給自己聽,一來可以幫助孩子鞏固知識,讓網課多了些趣味和人情味。

二來可以讓孩子從中獲得巨大的責任感、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有勁。

心理學家也曾說過:“想讓孩子自覺自愿地去做一件辛苦的事,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讓她們感受到足夠多的快樂和滿足。”

每一個懂得放低姿態,做“孩子的學生”的父母,都是深藏不露的教育高手。

今天你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世界才會對他下手輕一些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曾刊文:教育若只靠老師,那就真的是耽誤孩子。

“網課時期”,更是如此。

你以為上網課的是孩子,其實是家長。

同樣上網課,不一樣的家長,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負責人,是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

父母不偷懶不放縱,孩子才能學會勤奮自律。

父母為孩子付出的每一分心血和汗水,都會成為孩子未來成才的保障。

做好孩子人生路上的“陪練”和“督導”,才是我們這輩子最重要的事。

點個“贊吧”,與所有父母共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 天天要聞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在生活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點人盡皆知;錢,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無人不愛錢!有了錢,父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更有底氣;有了錢,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也能沒有後顧之憂。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 天天要聞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流年似箭,彈指間,歲月的車輪已匆匆駛過。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現的人,那些刻骨銘心的事,都在時光的打磨下,於記憶里漸漸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駁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