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居家的這些日子,常常一整天娃和我粘在一起,我們玩着各種遊戲。有時候爺爺想帶娃出去玩兒呢,小朋友直接說“爺爺,你走開。”
這種堅持讓我有點被偏愛的開心。
不過其實小朋友是門清的。
他餓了會跑到爺爺那裡,喊“爺爺,我要喝奶粉。” 因為我們不在家的日子,解決他填飽肚子問題的都是爺爺。
1
這幾天小朋友突然開始問一些算術問題:3+7等於幾?21+53等於幾?
今天吃飯的時候,他問了我一句,1+9等於幾?
我說,你想想9往上數一個1是幾啊?
他說,是10。
欸,對的。
接着孩子繼續問,2+8等於幾呢?
我說,你想想。
小孩子隨口說了錯誤的數字。
我當時嘴裡嚼着一口餛飩,圖簡便省事兒,就說了一句,等於10呢!
孩兒爸突然大喊,你不能直接說答案。你以後千萬不要給孩子教數學。我來管。
接着他繼續說,小孩子的數學,最重要的是要一開始就建立好的數學思維。現在直接說答案算什麼回事?小孩子學算術,是需要用小木棍、算術棒等等工具,先讓他們數數的。要做到“數形結合”。思維,思維是第一步的,思維一旦錯了,以後很難掰過來。
我又閉嘴了。畢竟別人說出來很有道理的樣子。
2
下午,小朋友在我耳邊和我說,媽媽我想畫畫。
我照例從柜子高處拿出蠟筆還有繪畫本。翻開一頁,是一些水果或者小動物的簡筆畫。右上方還有一個例圖,上面有對應的顏色。
每次小朋友畫畫的時候,我就在旁邊坐着看着,也不干涉。小孩子有時候塗色和示例一樣,有時候也會自己隨心地塗一些別的顏色。
這些天有那麼幾次,我發現他的塗色和示例不一樣的時候,比如金魚塗成全藍色,我會問一句,大林,這個金魚是用橙色的,你用的是藍色啊?
小朋友都會說,媽媽,我還沒有畫完,你先不要看。
我也就不再多問,讓他自己選擇顏色畫完,我們再一起欣賞。
今天拿出畫筆和畫本之後,小朋友開始自行畫起來。他翻到一隻恐龍這裡,例圖是一隻綠色的恐龍。小朋友拿出一支紫色的蠟筆開始塗,一小會兒就畫完了。
小朋友興奮地拿起畫好的作品給我看,媽媽媽媽,看這是一隻恐龍。
我接過來一看,嗯,是恐龍啊?你畫的是紫色的啊?
是的,我畫的紫色的。
這個給的例子是綠色的。
嗯,我畫的紫色的。
3
他爸爸走過來,又和我“教育”一番,這上面例子是綠色的,你不能讓他隨便畫,得盯着他畫。是綠色就要畫綠色的,怎麼能畫成紫色的呢?
畫畫這個講究創造性啊,為什麼一定要按照例子給的顏色呢?他自己可以用他喜歡的顏色啊!我說。
這個裡面講規矩的,該是什麼顏色就是什麼顏色。這也是讓他熟悉事物本來的顏色。
畫畫需要想象力,誰知道真正的恐龍是什麼顏色嗎?那米老鼠還穿紅衣服呢!我不同意你的這種觀點。
畫畫你得一直盯着,例子是什麼顏色,你就讓他用什麼顏色。還有他如果畫的牆上、桌子上到處都是,不盯着怎麼行?
接着孩兒爸坐到孩兒跟前,翻到一隻黃色蝴蝶紅色斑點那裡,拿出黃色蠟筆遞給孩子。
接下來的幾幅圖,孩子畫的顏色都和示例一樣。孩子在爸爸身邊,確實老實很多,安安靜靜的,也很守規矩的樣子。不像在我旁邊,畫完一幅,就要興奮地遞給我,還大叫大笑,偶爾還蹦起來。
4
晚上老陳就在那兒說,看看,這孩子教育上,我們倆都已經又分歧了,以後還有的架要吵。
對於他說的“數學不讓我管”,我是完全同意的。
我自己從小數學不好,估計就是沒有正確的思維。需要算賬等等事情,常常慢一排。所以有時候事後想來被割韭菜,其實也不能怪別人。
數學不好的人,通常心態好,唯一能這麼安慰自己。
但是對於比如畫畫一定要按照示例的顏色來塗色這種事情,我是無法同意的。一方面我這個人有時候有些天馬行空的思維,特別不喜歡死板、被限制住的方式,從我人生諸多選擇上也是如此;另外,藝術本來就是需要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示例只是給個參考。示例給金魚,視覺上看着是橙色,那現實中還有黑色的金魚呢!
我認同孩子教育需要規矩,但是一定要按照書上給定的內容嗎?那就太限制思維了。
看來以後對於孩子的教育,真的會有很多大戰了。
我突然有了一種想穿鎧甲的衝動。
無論如何,有人已經打算親自接手孩子的數學啟蒙了,比起很多人面對的“喪偶式育兒”,我還是先往好處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