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到小區里溜達,總能看到一些帶孩子的寶媽們,我們聊天打招呼的時候發現,有些孩子很認生,而有些寶寶則特別開朗,跟誰都行。
有些人說,寶寶不認生比較好帶,這類孩子多半性格開朗,很能見得世面。但也有人說,寶寶不認生說明孩子不夠聰明。也不知道,寶寶不認生這種事到底是好還是壞。
其實,從兒童心理發育的角度來講,寶寶在八個月左右就應該認生了,這時候小傢伙們還處在一個依戀關係里,能夠認生說明孩子和最親的媽媽之間存在鏈接關係,這說明媽媽平時陪伴孩子十分到位。當然,如果孩子是姥姥主要來帶或者奶奶主要來到,那孩子就會更認姥姥或者奶奶,而對其他人表示出認生的狀態。
這也說明孩子的早期撫育是很成功的。
孩子進入了八個月以後,這時候孩子在媽媽的幫助下就可以逐漸去建立與其他人的依戀關係了。比如爸爸,比如家裡的其他親人。孩子認識的人越多,依戀關係越到位,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也就越好,越健全。
對於不認生就好帶的說法,如今不攻自破。孩子的認生階段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孩子不認生的原因並不單一。
一、孩子可能存在依戀障礙
如果孩子早期撫育不到位,或者沒有關鍵人直接認真地給孩子溫暖和保護,孩子就可能會存在依戀障礙,這會讓孩子變得“不認生”,小小年紀就跟誰都行,他們對於陌生人一般都不懼怕,不拒絕。
二、孤獨症
有些孩子或者是天生的或者後天經由親人撫育的機會不較少,導致孩子和親人關係很冷淡,那這種孩子就很難和父母之間和親人之間形成較好地連接,他們其實對於外界世界的認識也是比較差的,社會性也是相對缺乏的,自然也就無法做到認生,反而是不認生的一種表現。
三、智力低下
所謂的智力低下,其實就是腦部發育遲緩不足的一種表現,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認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他可能連媽媽都不覺得是最親近的人。
由此可見,孩子早期的陪伴非常重要,縱使寶媽們擁有再多的借口,也要多拿出時間來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一旦發現孩子過了八個月依舊存在不認生的表現,那我們就要警惕起來,一方面自查以下,是不是親人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較少,一方面要對照一下孩子是不是存在某方面的問題,儘早找到原因,儘早干預治療。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學習,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