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求生”聽着像勇敢者的刺激遊戲,只可惜,喜歡刺激的巨嬰也不少!
10月6日晚上9點,北京房山的藍天救援隊接到求救信息,有10個人被困在一座野山裡。
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經過14個小時的搜救,成功把被困人員帶到山下。
本來吧,10個人被困,藍天救援隊圓滿救援,這條熱搜我也不太會關注。可偏偏,被困的10個人里,有6個大人4個孩子,最小的孩子只有6歲。
作為一個中年老母親,我就想寫點什麼了。
01
6個大人4個孩子被困野山
類似的驢友被困的新聞,也是熱搜的常客。驢友們喜歡新鮮的景色,沒有經過開發的野山野長城野河溝,都是他們喜歡探險的地方。
有的人,經驗豐富,能力也夠,能夠預測到各種危險,靠自己能完成荒野求生。
有的人就空有一腔熱血,沒啥真能力,出發的時候自信滿滿,走着走着就垮了,最後還是要打求救電話,要利用公共資源的幫助,才能實現自己的荒野求生。
國慶假期帶孩子爬爬山,是很多的親子活動,也能鍛煉孩子的意志力。
只是,這6位家長看不上已經開發過的景區,可能覺得景區人太多太擁堵,想帶孩子另闢蹊徑,一行10人去爬了更刺激的野山。
野山之所以叫野山,是因為它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溝溝坎坎的不一定適合攀爬。再碰上不給力的天氣,刮個大風下個大雨,天黑視線受影響,危險就撲面而來了。
這6大4小的探險小隊,從上午11點開始爬山,一直到晚上8點被困,足足走了9個小時,15公里山路,可真是達到鍛煉的目的了!
參與救援的藍天救援隊隊員說,“哪裡有什麼路!除了斷崖就是絕壁,老隊員像壁虎一樣趴在崖壁上,讓新隊員踩在自己的肩膀上行走。”
“這樣的路白天肯定不敢走,天黑看不清反而膽子大了。”
難度這麼大的野山,是誰給這些家長勇氣,帶着6歲的孩子去探險呢?
深夜裡救援隊員大汗淋漓,後背的汗水濕透棉大衣,被困的家長還打了一個個催促的電話。
你們還在找我們嗎?
還得多久?
我們又冷,又害怕。
本該歡天喜地的國慶假期,大人孩子都遭罪,探險失敗上熱搜,探險過程也不體面。
02
越小眾才越高端?
這年頭,家長為了把孩子培養成才,可真是絞盡腦汁,普通活動已經不能入家長的法眼了。
爬山,也是越小眾越高端,要爬就去人跡罕至,最好連手機信號都沒有的野山。
上文被提到的6歲孩子,並不是藍天救援隊救援過的年齡最小的孩子。
房山藍天救援隊的隊員說,家長帶孩子爬野山的情況不少,救援過的最小的爬山者是4歲,被藍天隊員背下山的。
此次救援的6歲孩子,下山的時候摔了兩個屁墩兒,累過勁兒了不停地苦惱,各種找茬。
旁人看來純粹沒事找事的行為,在當事人眼裡大概也是充滿自豪感的。
雖然,我們被困了,但我們不走尋常路呀。
被困6歲孩子的父親說,孩子一路都是自己走,危險的地方則由他帶着走。
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一句話,我聽出來身為人父的自豪感。
6歲的孩子就是棒,一路都是自己走,這次行動雖然結局不咋地,但孩子得到了鍛煉呀。
尋常的山,平常的運動是達不到鍛煉孩子的目的的。只有小眾的高端的方式,才能起到真正的目的。
孩子的運動項目也是有鄙視鏈的,越小眾的運動才越高端。像不需要任何器材,不太受限制的跑步,穩穩位於鄙視鏈的底層。
可事實上,跑步是一項多麼好的運動,讓孩子想運動就運動,跑跑跳跳就能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
太多人走的路可能會擁擠,但人少的路,就真的那麼高端大氣上檔次嗎?
03
被標籤綁架的人們
就像傳說中爬山圈的鄙視鏈,爬危險的山,才能證明厲害。北京周邊平易近人的香山八大處百望山,成了鄙視鏈的底端。
要說去爬了趟香山,大概會被人嗤之以鼻,這也算爬山?
爬山的目的是什麼?用我樸素的感情去判斷,爬山就是為了鍛煉身體,帶孩子運動也是要鍛煉身體。
帶孩子爬趟野山他就成長為真正的男子漢了?爬一次玩命路線就能成為爬山王者了?
這種人看起來是滿滿的優越感,一副看不起大眾的樣子,其實骨子裡是自卑,是對自己的不認同。
人對自己的認同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外部的認同,二是自我認同。
內心認同自己的人,是骨子裡的自信,他們不會受旁人左右。
而那些口口聲聲說“爬到山頂才能征服這座山”,“孩子只有學XX才不會落後”的人,渴望得到外部認同來證明自己,想用這種外在的征服來掩飾內心的自卑。
藍天救援隊的隊員說,“要正確對待登山這項運動,爬山的目的只是為了鍛煉身體,不是到達某個山頂就征服這座山了,別讓虛榮炫耀之心把自己送上不歸路。”
一腔熱血追求高段位,最後還要讓別人冒着生命危險來救援,愛探險的巨嬰,還真是諷刺!
最後我想說,讓孩子學什麼東西,做什麼運動,別看着鄙視鏈選,也別盲目隨大流。
多問問孩子的意見,只有孩子喜歡才能有無窮的動力,就算在鄙視鏈的底端,同樣能玩出花樣!
孩子喜歡的,就有動力學得好。學得好了就能增加對自己的認同感,就能越來越自信,不至於被亂七八糟的鄙視鏈迷惑,做出衝動冒險的蠢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