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閱梔
編輯|閱梔
3 歲就能認識 3000 字,6 歲直接在央視舞台上拿冠軍,被大家稱作 “中華小詩庫”。
一晃 8 年過去,現在 12 歲的他,早就不是當年那個奶聲奶氣背詩的萌娃了。
曾經的“青島神童”,現在過的怎麼樣呢?
01
2013 年,王恆屹出生在青島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
爸媽終年在外為事業奔波勞碌,小恆屹於是留在青島,與奶奶何霞一同生活。
奶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藝愛好者,對古詩詞更是痴迷有加。
平日里,她就喜愛在家中翻閱詩詞集,沉浸於古詩詞的美妙世界裡。
嘴裡時不時就冒出幾句“床前明月光”“紅豆生南國”。
誰都沒想到,奶奶的這點愛好,竟然在小恆屹身上種下了一顆了不起的種子。
恆屹一歲半時,一日,奶奶一如既往地念着《三字經》。
念到“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小恆屹冷不丁地跟着奶聲奶氣地把最後幾個字念了出來。
奶奶當時驚住了,雙眼瞪得極大,簡直不敢置信自己聽到的。
自那之後,奶奶發現,他對詩詞極為敏銳,記憶力更是超乎常人。
於是,奶奶在家裡專門弄了個“學習角”。
小房間布置得可溫馨了,牆上貼滿了花花綠綠的字卡,桌上整整齊齊地擺着各種圖畫書和毛筆。
奶奶教詩詞的方式饒有趣味,絕不會幹巴巴地讓死記硬背,反而將學習化作一場又一場妙趣橫生的遊戲。
奶奶會一邊炒菜,一邊就把《靜夜思》哼成兒歌,那旋律拐來拐去的,逗得小恆屹咯咯直笑;
跟小恆屹玩“詩句接龍”,祖孫倆你一言我一語,比誰接得又快又准。
在這樣輕鬆又熱鬧的氛圍里,小恆屹每天都學得可開心了。
不知不覺,3 歲的時候,他已經認識 3000 多字,還能熟練背下 100 多首詩,妥妥的“詩詞小達人”!
2017 年,3歲的王恆屹,參加了《了不起的孩子》,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個大舞台。
那時候的他,個子小小的,臉蛋肉嘟嘟的,別提多萌了。
一旦站到舞台之上,面對觀眾與嘉賓,他全然不見怯場之態。
主持人孟非好奇地問他:
“小恆屹,你認識多少字啦?”
他胸脯一挺,脆生生地回答:
“我認識 3000 個字!
那自信滿滿的模樣,把大家都逗樂了。
在詩詞接龍環節,王恆屹可真是大放異彩。
主持人拋出的詩句,不管是常見的還是特別冷門的,他都能不假思索地立馬接上來。
而且,不但能夠背誦,還能用稚嫩的語調解釋詩句的含義。有一次,主持人故意挑了一句特別生僻的詩,想考考他。
結果小恆屹就歪着腦袋想了那麼一小會兒,馬上就大聲把下一句給接出來了。
現場的觀眾都看傻眼了,嘴巴張得老大,簡直不敢相信,這麼小的孩子,腦子裡竟然裝了這麼多詩詞知識!
節目播出後,王恆屹一下子就火了,“天才萌娃”的名號傳遍了大街小巷。
2018 年,6 歲的王恆屹登上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迎來了更大的挑戰。
這可是全國最頂尖的詩詞競技舞台,選手們一個比一個厲害。可王恆屹一點都不怵,他憑藉著肚子里幾百首詩詞的深厚儲備,在舞台上一路過關斬將。
答題的時候,他眼睛緊緊盯着屏幕,小手飛快地按搶答器,每次回答都又快又准。
尤其是在“姓氏飛花令”環節,他和百人團選手激烈對抗,你來我往,愣是不落下風。
最後,他成功擊敗眾多對手,一舉拿下了冠軍!
主持人都忍俊不禁,笑贊其為“中華小詩庫”。
評委們也對他豎起了大拇指,直誇這孩子腦子太靈了。
從那以後,王恆屹就成了各大文化節目的常客,《挑戰不可能》《經典詠流傳》《開門大吉》……
不管是補全詩句,還是猜歌名,他都樣樣拿手。
每次站在舞台上,他都像個閃閃發光的小太陽,自信又從容,把全國觀眾都迷得不行。
曾經青島小巷裡的那個小男孩,一下子成了家喻戶曉的“別人家孩子”。
02
人紅了,麻煩事兒也就跟着來了。
自從王恆屹在《中國詩詞大會》奪冠後,網上就像炸開了鍋一樣,各種聲音都有。
有人對他那是讚不絕口,說他天賦異稟,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小天才,以後肯定前途無量;
可也有不少人酸溜溜的,在網上各種質疑,說他就是死記硬背,根本沒真正理解詩詞的內涵。
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誇獎與質疑,王恆屹實則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他後來在節目里提到,聽到別人誇他的時候,他心裡特別緊張,總怕自己辜負了大家的期待;
可聽到那些批評的聲音,他反倒覺得挺輕鬆,因為他能從裡面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後努力改進。
小小年紀,就能有這樣的心態,真的特別難得。
好在王恆屹有一個特別清醒、特別明智的奶奶。
奶奶看着網上這些亂糟糟的聲音,心裡很清楚,不能讓這些外界的評價影響了孩子。
所以,她果斷拒絕了一大堆廣告邀約,也沒讓小恆屹上太多綜藝。
就算是節目邀請,也只挑那些真正對孩子成長有幫助、和文化相關的。
奶奶常說:
“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心正才是根本,可不能讓孩子被外面那些虛名給帶偏了。”
在奶奶的堅持下,王恆屹才能在這一片喧囂中,繼續踏踏實實地做自己。
03
如今,12 歲的王恆屹是一名普通的小學生。
曾經頭頂的“神童”光環漸漸淡去,他也過上了和普通孩子一樣的生活。
每天背着書包上學、放學,寫作業、和同學打鬧。
有人可能會納悶,12 歲才上小學五年級,這和他 “神童” 的人設好像不太相符啊。
但其實,上學對他來說,更多的是享受校園生活,和小夥伴們一起成長。
在學校里,他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小男孩。
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大家一起上課、一起玩耍,沒人會因為他以前的名氣就對他另眼相看。
他因為對詩詞的熱愛,結識了好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課後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聊聊最近讀的書,來一場小小的詩詞比賽,玩得不亦樂乎。
在這個小圈子裡,王恆屹不再是舞台上那個光芒萬丈的“中華小詩庫”。
和大家一樣,是一個對詩詞充滿熱情的普通少年。
儘管當下生活平淡無奇,然而他對詩詞的熱愛卻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捨棄。
他偶爾會在抖音上發一些小視頻,要麼是自己安安靜靜地寫書法,一筆一划,透着一股子認真勁兒;
要麼是分享自己讀歷史書的感想,小腦袋裡總有那麼多新奇的想法。
今年春節,他寫了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條幅。
那字跡工整又漂亮,視頻一發出,幾十萬點贊瞬間就來了。
粉絲們都在評論區誇他長大了,越來越優秀。
2024 年,王恆屹還參加了央視的“文化中國行”活動。
在舞台之上,他身着整齊的校服,清亮的聲音吟誦着詩詞。
那一刻,大家彷彿又看到了當年那個在詩詞舞台上閃閃發光的小男孩,只不過現在的他,多了幾分沉穩和自信。
除了詩詞之外,王恆屹的生活亦豐富多彩。
他家中添了個可愛的小弟弟,於是家裡愈發熱鬧起來。
受哥哥和奶奶的影響,弟弟也開始咿呀學語地念起詩詞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聽着小弟弟奶聲奶氣的聲音,滿屋子都是幸福的味道。
課餘時間,王恆屹還會去練書法,那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已經練了好些年了;
他也喜歡打籃球,在球場上盡情地奔跑、投籃,揮灑汗水。在學習方面,他的成績向來出類拔萃,語文與歷史更是他的強項。
寫作文的時候,那些古詩詞總是能被他巧妙地運用進去,老師每次都對他的作文讚不絕口。
從 3 歲的詩詞萌娃,到 6 歲的央視冠軍,再到如今 12 歲回歸平凡的少年,王恆屹的成長之路充滿了故事。
他以自身經歷向我們表明,天賦誠然重要,然而後天的培育與家人的引導才是決定一個人能行多遠的關鍵要素。
面對鮮花與掌聲紛至沓來,他毫無驕矜之態。
面對質疑與壓力的雙重夾擊,他亦未曾放棄。
現在的他,就像一顆正在茁壯成長的小樹,在平凡的生活中,努力紮根、積蓄力量,等待着未來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個充滿才華的少年,在未來能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
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