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解放軍在寶島台灣附近海域進行聯合演訓,全球矚目。在新聞聯播中經常聽到一些方位詞和坐標,例如台灣海峽,台灣島以東,東經北緯四點連線之類,具體到底是在什麼區域?不止孩子,可能很多大人都會犯嘀咕,分不清楚。
生活中學點地理知識太重要了。假如一個人分不清東南西北,不了解中東,北非,巴爾幹,不止看新聞聯播會懵,日常生活也可能找不着路。
其實生活中“路痴”的人並不少,不僅是孩子,很多大人也是這樣。
出了小區,哪是東門,哪是南門?不知道。
去國內外旅行,弄不清路線。
太陽從哪升起,從哪落下,說不清楚。
有媽媽說:我是路痴,不想讓孩子也路痴,怎麼辦?
那就儘早培養孩子的地理思維!
孩子的方位感,乃至孩子的地理思維,如何培養呢?
第一,多帶孩子去外面看看。世界在孩子眼裡,很抽象;視野常常局限於所在的城市,社區,房子里。所以,帶孩子真正了解這個世界,要多去旅行,看名山大川,看各地風土人情。看得多,懂得多。
第二,一起讀書、看報,了解天下事。在我家客廳到卧室的走廊上,掛了中國和世界兩幅地圖,我還訂購了一份《參考消息》報紙。當世界某地出現熱點事件,我和孩子一邊讀報,同時走到地圖旁,了解它發生的地點、周邊情況。例如,烏克蘭危機發生後,一起去看了解基輔,克里米亞半島。
一個人的世界觀,決定了他的人生觀;而多增加地理知識,會增加孩子觀察世界的視野,廣度。
第三,早點學一點地理知識啟蒙。地理,屬於文理兼備的學科,又與歷史、生物都有關係。從小開始培養地理思維,未來地理課成績不在話下,而且孩子的視野,綜合分析判斷能力都會有所提高,受益是終身的。
之前看到一個北大學霸,分享她高考制勝經驗說:從小接觸地理的孩子,未來選歷史+地理+生物,特別容易考出高分,而且選擇專業的餘地也相對自由。
不過,地理是一門比較抽象的綜合性學科。如果少了具體有趣的講解,會變得很枯燥,會打消一些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我一直給娃尋找他可能感興趣的有趣的地理啟蒙書。
比如今天分享的這套地理思維啟蒙書——
《有趣的地理知識又增加了》
這是一套由地理專家審定力薦的地理遊戲書,8大主題,100+遊戲/謎題/找一找/畫一畫,讓孩子在玩光中推理、觀察,從而訓練地理思維。
這8冊書,一共有8大主題,將孩子日常接觸到的、好奇的地理知識,揉碎開一步步去講解:
《這就是地圖》《這就是方向與方位》
《這就是山脈》《這就是河流》
《這就是地球》《這就是地形》
《這就是火山》《這就是地震》
這8大主題,涵蓋的知識點豐富,都是孩子地理課要學的知識點,用一種趣味的方式講述。
看看書的內頁,大開本,【科普知識】+【趣味遊戲】組合在一起,圖文並茂。
它有100+趣味遊戲——拼圖、填色、連線、畫圖、問答,活躍手和腦,增強記憶,培養地理興趣。
比如講“高原”,比喻成蛋糕,高原表面,高高低低,周圍邊緣直上直下。孩子會看見這樣一個“山水繪圖”,需要細心觀察,才能找到高原。
知識點環環相扣,講完高原,接着就是認識平原,孩子看到這會知道平原的優勢。
為什麼推薦這套書?
建立地理思維,從認識地球開始!
孩子要建立地理思維和世界觀,循着古代哲人的角度,先認識地球是關鍵的一步。
孩子頭腦中的地球是什麼樣的?在《這就是地球》中,我們帶孩子認識地球。
▼你怎麼也不會想到:如果地球上沒有水,就會變成這樣…
但在古代人眼裡,沒有科學觀測工具,他們對地球的認識是什麼樣的?
▼古代人有四種設想,是不是很有意思?猜一猜,哪一個是古代中國人的猜想?
A!!!
第一個:天圓地方,古代中國人的世界哲學,由此衍生了人的世界觀。
而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眼裡,地球像是一個皮球,五顏六色,即皮球表面的山脈,河流,平原等。
比喻非常貼切呢!
不得不佩服哲學家的想象力和推理力。孩子在思考世界時,也可以啟動天生的大腦。
地球是球形?孩子還可以找更多的事實,去支撐這一結論呢。
▼有人看輪船的桅杆——船越來越近,船體更大。
▼有趣的是,居然有人其實是看不到北極星的?在這裡你會get一個新知識:澳大利亞看不到北斗七星呢。原因是,他們在南半球,所處緯度是高緯度,因此看不見。
▼還會給孩子提出問題:麥哲倫全球航海之後,跨過各個大洲大洋和海峽,真的得出地球是圓的嗎?並不一定。
只有在1968年美國阿波羅8號的航天員,從月球軌道拍攝了地球的第一張彩色照片,人類才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地球是實實在在的球形。
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直覺猜想--看船帆、看星星--環球旅行--宇宙飛船到太空觀測,才真正認識了它的“真面目”!
我們的孩子,也會從這一探索過程,真正建立地理思維。
這一本書里,還講到了地球的上和下,引力,經緯線,地球儀,如何在生活中發現經緯線。
還有一系列的地理知識點:
比如——
▼地球“腰圍”有多大?40075.02千米呢!
▼“會騙人的地圖”,格陵蘭島為何這麼大?
▼娃可以自己動手繪製“地圖”:學習投影和比例尺。
以上所有的知識點,都在《這就是地球》中,讓孩子認識地球,增加有趣的地理知識。
將抽象的地理概念形象化,
有利於培養孩子“地理思維”
這套書很有創意,讓孩子用“地理思維”去學習。
首先,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好懂。
比如說,像什麼“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老師不斷劃重點,然後死記硬背,痛苦又無奈!
這個書出了一個簡單的好方法!伸出你的一隻手,握成拳頭,就會發現山的基本形態就在你的眼前。
抽象的知識一下子形象化,孩子能快速知道,它們各自的位置在哪,一下子就能理解,根本不需要去背。
第二,互動小遊戲+動手做,讓難點突破。
比如,七年級就要學的“等高線”,很多孩子都覺得難以理解。在歷年的地理卷中,看到一張密密麻麻的線條圖,要求找出地形部位名稱。家長帶孩子試一試?
哪是山谷,哪是山頂,哪是陡崖?是不是看懵了?你知道怎麼選嗎?
很多孩子都在這裡丟分!
如何幫孩子讀懂“等高線”地形圖,這套書里有絕妙的方法。
看下面的圖片,從等高線特徵-作用-方法,讓孩子動手用土豆來理解這個知識點。
首先,把土豆削成山的樣子,要有基本的五種山體部位。
其次,把土豆模型切成不同的片,做記號。
最後,一片一片的描繪輪廓,就有等高線地形圖了!
用這樣直接動手互動的小遊戲,孩子更能理解知識,主動思考,手腦並用進行解題,訓練地理思維能力。
更重要的是,遊戲+知識結合,真正的玩中學,孩子願意看,主動吸收知識,何愁地理學不好呢?讓孩子每天邊看邊學,這不比去逛樂場有意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