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前,小敏1歲大的男寶小雲突發高熱,體溫在長時間在38℃以上,同時伴有腹瀉和嘔吐。從發病到就診,小雲已經嘔吐2次,腹瀉7-8次。
焦急萬分的小敏將小雲送到醫院後,醫生告訴她小雲患的是常見的小兒秋季腹瀉,聯想到最近也確實有寶媽吐槽過自家寶寶最近開始拉肚子,小敏有些疑惑腹瀉為什麼會呈現季節性。
事實上,每到秋冬季節,因自家寶寶腹瀉而揪心的家長並不在少數。對於這些家長來說,自家寶寶不僅止不住地腹瀉,還常常伴有發熱、嘔吐癥狀,看得他們揪心不已。
那麼,大家知道,秋冬季節為什麼嬰幼兒更易腹瀉,家長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為什麼小兒秋冬季節更易腹瀉?
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都是小兒腹瀉的高發季。
原本活潑好動的寶寶,很可能在腹瀉的侵擾下變得萎靡不振,一天腹瀉五六次也不過是尋常之事。有的寶媽可能會疑惑,為什麼自家寶寶在秋冬季節會更容易腹瀉呢?難道是因為天氣轉涼了嗎?
事實上,這種呈現明顯季節性的腹瀉其實與普通腹瀉有所不同,它由一種名為輪狀病毒的病原體引起,因高發季節為秋冬季,故被稱為秋季腹瀉。
引起秋季腹瀉的機制相對複雜,除了天氣轉涼寶寶抵抗力下降外,輪狀病毒的活躍也是不能忽略的原因。輪狀病毒是引起小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因形似車輪而得名,幾乎全世界的幼兒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
秋冬季節是輪狀病毒的活躍期,而這時抵抗力本就欠佳的嬰幼兒還會因為季節更替更易生病,從而感染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主要侵襲感染者的小腸上皮細胞,引起秋季腹瀉。秋季腹瀉一般起病較急,總病程一般為5到8天,期間患兒會出現2天左右的發熱、嘔吐癥狀,並伴有咳嗽、流涕等感冒癥狀。
在發病的1至2天後,患兒便會出現腹瀉癥狀,有些患兒一天可腹瀉十幾次之多。
秋季腹瀉的發病時長、癥狀輕重,主要取決於患兒的年齡和體質,該病多見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且以6個月至3歲的患兒為主要患病群體。
這主要是因為6個月以內的嬰兒攜帶有來自母體的抗體,不易生病,6個月以後抗體逐漸消失,但免疫水平還未達到成人的水平,因此更易被病原體侵襲。
到了3歲以後,嬰幼兒的消化系統、免疫系統都有了較大的完善,因此患上秋季腹瀉的幾率也會相應減少。
除了年齡在6個月到3歲之間的嬰幼兒更易患秋季腹瀉外,那些營養不良、非母乳餵養或自身抵抗力較差的嬰幼兒,都是秋季腹瀉的易感人群,需要尤為注意。
雖然秋季腹瀉本身並不算嚴重,而且該疾病呈現自限性(即會在一定周期內自愈,感冒就是典型的自限性疾病),但它帶來的併發症卻並不能忽視。
秋季腹瀉不僅會導致患兒嘔吐、食欲不振、發熱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還會因為過於腹瀉過於頻繁導致患兒脫水以及電解質紊亂。
脫水與電解質紊亂對患兒的健康危害都比較大,甚至危害生命,在一些發展中國家,脫水也是秋季腹瀉致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
此外輪狀病毒還會破壞腸黏膜細胞,使腸道細胞的吸收能力與乳糖酶分泌能力下降,導致患兒出現幾天至數周不等的消化不良與乳糖不耐受。
總之,秋季腹瀉看似並不嚴重,而且會在特定時間內痊癒,但它對嬰幼兒的健康危害還是不容忽略的。那麼如果自家寶寶發生了秋季腹瀉,當家長的該如何處理呢?
孩子發生秋季腹瀉怎麼辦?
秋季腹瀉看似簡單,但在處理時也不能大意,家長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1)合理用藥
當自家孩子發生秋季腹瀉時,不少家長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給孩子服用止瀉藥,尤其是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這類抗生素藥物。
但事實上,抗生素只對細菌有效,而秋季腹瀉由病毒引起,抗生素類藥物對病毒並不起效,反而容易“幫倒忙。”
這是因為抗生素如果濫用,就容易對服用者的腸道菌群造成影響,畢竟抗生素不會只對有害菌起效而對有益菌無效。而腸道菌群的平衡對人體免疫力也相當重要,隨意服用抗生素不僅無法對秋季腹瀉起到治療作用,還可能適得其反,破壞腸道菌群微平衡,加重病情。
那寶寶患上秋季腹瀉就不能吃藥了嗎?當然可以,雖然對於自限性疾病,服藥更多的是緩解癥狀、縮短病程,但依舊是有必要服用一些藥物的。
對於秋季腹瀉患兒,通常建議服用蒙脫石散這一類的消化道黏膜保護製劑,它可以對胃腸道內病原體產生的毒素進行抑制和固定,還對消化道黏膜有一定保護作用。
適當服用益生菌等腸道微生態製劑,也有助於癥狀的緩解及病情的縮短。但需要注意,針對秋季腹瀉的用藥,應當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2)切勿禁食
當寶寶發生秋季腹瀉時,一些家長要麼覺得孩子在腹瀉,吃東西會加重腸胃負擔,要麼覺得孩子會因腹瀉導致營養不良,就大補特補。但事實上,針對秋季腹瀉,無需禁食,但也沒有必要讓孩子吃太多高油、高糖、高蛋白食物。
那應該怎麼吃呢?兩個關鍵點,一個是營養均衡,一個是易於消化。
通常來說,只要孩子不頻繁嘔吐,都不需要禁食,腹瀉後繼續維持原來的飲食即可,但要保證營養均衡,並且最好是米糊、粥、麵條、酸奶這些易於消化的食物。
再者,腹瀉後易加重腸胃負擔的不僅僅是辛辣、生冷和油炸食物,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也可能會加重腸胃負擔,因為它們原本會促進胃腸道蠕動,對於腹瀉者並不友好,常見的有芹菜、菜花、竹筍、蘋果等等。
(3)預防脫水
孩子腹瀉次數如果過多,就有脫水的風險。一般來說,當患兒出現口渴、尿少、汗液減少、皮膚彈性差、唇部乾燥、精神萎靡等表現,就說明發生了脫水。
這時需要給孩子服用口服補液鹽來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但一般來說,在孩子發生腹瀉的初期,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服用口服補液鹽,來預防脫水。
此外,針對腹瀉過於頻繁或者已經出現脫水癥狀的患兒,可服用消旋卡托曲等減少腸道水分分泌的藥物,有助於緩解腹瀉癥狀並預防脫水。
除了預防脫水外,預防電解質紊亂也很重要,寶寶在腹瀉時易丟失各類電解質,尤其是鋅元素,因此此時可適當補充鋅或者服用復方電解質製劑。
當然,不管是服用什麼藥物,都最好有專業醫師的指導,即便是非處方葯也不要隨意給孩子服用。
想要預防秋季腹瀉?做好這件事很重要
如今正處於秋季腹瀉的高發季節,除了有氣候的加持外,秋季腹瀉的傳染性也使得它更加猖獗。因此,想要預防秋季腹瀉,切斷傳播源頭很重要。
否則即便確保了寶寶的膳食營養均衡和腹部保暖,也有可能因為感染輪狀病毒而患上秋季腹瀉。
預防輪狀病毒的感染,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包括減少戶外接觸、注意日常衛生以及接種疫苗。
輪狀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為糞-口傳播,但接觸被感染者污染的物體或與感染者近距離接觸,同樣有可能感染上輪狀病毒。此外,輪狀病毒還可能通過飛沫在空氣中傳播。因此,減少戶外接觸,尤其是要避免帶孩子去人員密集的場所很有必要。
在日常衛生上,每次給孩子喂餐前都要用開水燙一下餐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合理分餐。同時要督促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寶寶大小便後家長要及時清洗,避免寶寶被殘留糞便中的病原體侵擾。
此外,為了降低孩子患上秋季腹瀉的風險,還建議給嬰幼兒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輪狀病毒疫苗分為五價和單價,五價疫苗的保護率更高,可達95.5%,但需要自費。單價疫苗是免費的,保護率稍差,保護時間為1年,每年都需要接種一次。
選擇單價還是五價疫苗,主要視嬰幼兒的體質而定,在每年的8至10月進行接種。
當然,即便已經給孩子接種了疫苗,該做的日常衛生工作還是要做好。此外,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做好嬰幼兒腹部保暖、適當加強孩子的體格鍛煉,也都是預防秋季腹瀉行之有效的辦法。
總結
秋季腹瀉是一種高發於秋冬季節,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疾病。發熱、嘔吐、頻繁的腹瀉是秋季腹瀉的典型癥狀,嚴重時可造成患兒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針對秋季腹瀉,家長切勿盲目給葯,尤其是抗生素類藥物,因為這類藥物對病毒性的秋季腹瀉並無實際療效,還有可能適得其反。除了合理用藥外,預防脫水、合理膳食也很重要。秋季腹瀉並不難預防,做好孩子的衛生工作並定期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即可有效預防。
參考文獻:
【1】石澤章.小兒秋季腹瀉的治療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5)
【2】趙桂芝,於興娟,祝建材,王雷. 秋季腹瀉病因初探.[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17.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