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兒在樓下時,遇到小宇媽媽,小宇媽媽問我,你們學校是不是也要用手機電腦來給孩子打卡做作業啊,我說:是呀,朗讀課文背誦之類的,都需要。
小宇媽媽說:今早把我氣壞了,我把小宇揍了一頓,今兒他還考試,不知道是不是受影響。
原來,因為平時小宇上網課之類的都需要電腦,所以媽媽就給他配備了一台電腦,結果小宇昨天早早睡覺後,早晨偷着很早就起來玩起遊戲來了。
小宇媽媽氣壞了,她原本是想鍛煉孩子自立,就沒有設定密碼,結果孩子敢偷偷摸摸地玩遊戲了,小宇媽媽自然“龍顏大怒”。
現在社會,基本上是電子化設備相當深入,孩子一點不接觸也不現實,但是接觸了往往剋制不住玩遊戲的慾望。確實是一件很糾結的事情!
其實,大人玩起電腦,刷起手機來,也很難有自控力,讓一個那麼小的孩子控制不玩,真的太考驗了。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
1.物理隔絕式
前幾天聽過一個哈佛學生講述的一個課程,她講自己學習時也是很喜歡拿着手機和同學一邊相互發短信,一邊做題,往往做得非常慢,後來,她意識到這一點,就下決心改變。
當她開始學習的時候,就會把手機放在客廳里,實現物理隔絕,這樣看不到也就不會總是想着玩手機了。刷手機真的特別耗費時間,我有時候刷小視頻就會一個接一個刷下去,再一看時間已經過去很長。
給孩子電腦安上控制軟件,讓孩子只能打開你指定的網站和學習的網頁,其他遊戲類都直接禁止,這樣孩子即便拿着電腦,也不能做其他事情。
可以在網上查找相關軟件,避免廣告嫌疑,就不寫名字了。
在手機上,一般也會有兒童控制模式,開啟兒童控制模式。
2.事先約定法
這裡也可以和孩子約定好,平時上電腦是用來學習的,不是用來玩遊戲的。如果你做到了,做得比較好,暑假可以每天有1小時玩遊戲時間。
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很多時候成大事的人,是能夠忍住,能夠有自律精神的人。
孩子最初可能還是板不住,可以多找些類似的名人故事講給他聽。
我在和兒子溝通的過程中,發現,直接要求他,他就會不開心,而用講故事方式講給他聽,對比等,他就會能聽進去。
這一點在孩子大些時很管用,平時爸媽也要多注意收集一些相關的故事。
3.父母模範
這裡還是忍不住提一下詩詞才女武亦姝的爸爸媽媽,他們原本也是喜歡下班後就刷刷手機的,但是後來爸媽意識到這樣是有問題的,就規定全家在4.30之後,都不許玩手機,而是全家都沉浸在詩詞當中。
人其實就是這樣的,你的時間用在哪個方面,哪個方面就會有長進。時間終究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
如果真心想讓孩子變得更好,那就爸媽先不要玩手機,而是平時相互聊天時,也要時不時把不玩手機,不玩遊戲的理念帶出來,讓孩子頭腦中意識到玩手機和玩遊戲就是非常kill time的行為。
這在他以後成長過程也是相當有幫助的。
4.培養孩子的多項愛好
很多時候,孩子想玩遊戲,是因為他沒有別的玩的。像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很喜歡研究魔方,我們一起吃飯時,別的孩子拿着手機打遊戲,他就喜歡自己在一旁玩魔方,也是很痴迷,這就很好。
把孩子興趣多多引導到其他方面,孩子有了特產和愛好,就會不怎麼想玩遊戲了。
5.父母陪伴玩益智遊戲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老爸買了很多種棋,象棋,軍旗,跳棋等,平時也會和我們一起下,小時候對棋類都很着迷。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家裡往往只有一個孩子,如果父母再不陪他,真的很孤單,武志紅的書中說:最好的陪伴就是把你自己送給孩子,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陪伴孩子長大,也是父母自我成長,自我修行的過程。
李玫謹教授曾經提及這個問題時說,家長不要細究那些小問題,可以和孩子聊些大視野的東西,比如男孩子,可以和他多聊聊世界上的大事,或者某次戰役,這樣讓孩子的視野和心胸都更寬闊些,孩子自然關注點就會更廣闊。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資深文案,多平台原創簽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