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經意的惡作劇、稍微的言行都會讓你煩躁不安,並對其進行嚴厲的打擊…。
但是,因為是人,所以感到憤怒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是,為了不被憤怒的情緒所左右,請好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明明是自己可愛的孩子,卻每天都焦躁不安,甚至對孩子發火,自我厭惡。明明知道感情用事是不好的,但還是會強烈地生氣。
其實很想保持笑容,但怎樣才能從這個惡性循環中擺脫出來呢…你是否有過這樣的自責和煩惱?
“憤怒”是理所當然的情緒。正因為努力才會生氣,正因為期待才會焦慮。摸索着養育孩子,一個人奮鬥有很多承擔不了的事情。
而且,責備自己也好,抱怨孩子或丈夫(妻子)也好,狀況都不會輕易改變。也許沒有比養育孩子更不盡如人意的事情了。
那麼,該如何消除這種焦慮呢?因此,不要否定憤怒的自己,而是接受自己,正視憤怒的本質,找到與憤怒相處的方法。因為無法消除憤怒,所以只能變得能很好地相處。
只要不衝動地發怒,就能找到養育孩子的正確答案。首先,通過學習憤怒的本質和情緒的控制方法來放鬆心情,重新找回笑容吧。
為什麼會生氣
“憤怒”是在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遭到背叛時產生的。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孩子應該這樣”的理想和教育方針,或者“父母應該這樣”的立場和威嚴不能保持的時候就會產生。
“應該”是一種理想,也是一種重要的價值觀,但如果逃避現實,執着於“應該”,就會覺得對方不好,憤怒也會越來越大。
試着思考自己因為什麼“應該”而生氣,會成為重新審視自己是否希望孩子做不合理的事情,是否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的契機。憤怒受自己的心理狀態左右
另外,孩子的惡作劇有時也會笑着說“真天真啊”,有時也會說“適可而止!”也有想生氣的日子吧。
忙的時候或身體狀況不佳的時候,對孩子的失敗和惡行會更加憤怒。
這是因為自己的內心狀態成為了憤怒的燃料。用打火機來比喻的話,燃料就是自己的負面狀態的心,“應該”就是着火石。
在負面情緒泛濫的時候,如果孩子的行為違背了自己的“應該”,就不能平靜地加以注意,而會變成巨大的憤怒火焰。
馬上就能做到!控制憤怒的方法
煩躁不安時,為了不讓怒火變成熊熊火焰,請嘗試以下5個方法。
(1)懲戒——防止條件反射式行動
生氣衝動的時候,這是一定要做的控制方法。努力忍耐,不採取任何言行,將觀點集中在一點上。
眼前的杯子、自己的指甲等任何東西都可以,只要把視角集中到那裡,就能防止怒氣附體。
生氣的時候不能做的是,任憑生氣立刻做出反應。等稍微平靜下來之後再行動吧。
(2)呼吸放鬆~有意識地放鬆力量
這就是所謂的深呼吸,我自己最常用的方法。重點是,要集中意識,用比吸氣時間多一倍的時間慢慢吐氣。據說呼吸在吐氣的時候有放鬆的效果。
現代社會中,雖然有時會用力,但很少會放鬆,所以不僅是生氣的時候,睡覺前和工作的間隙也可以使用,可以期待緩解壓力的效果。
(3)正念——審視自己的情緒
讓大腦一片空白,接納自己的情緒。生氣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心情。
容易被憤怒這種強烈的情緒所吸引,而忽略到底是擔心還是悲傷。平靜地接受自己內心產生的感情,不批判也不分析,只是“我是這樣感覺的”。
然後,放下對過去的懊悔和對未來的不安,練習專註於“現在”。
(4)應該記錄~了解自己心中的“應該”
這是比前面提到的三種方法更長遠的方法。思考自己現在之所以生氣,是因為有什麼樣的“應該”。
例如,是“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還是“應該聽從父母的話”,還是“不應該給父母添麻煩”……。
了解自己內心的“應該”,就能重新審視生氣的理由是否不合理,想要傳達給孩子的事情也會變得明確。
(5) happylog ~着眼於好的地方
通過日常的努力,變得不容易發怒的方法。每天把目光投向好事,把它們記在筆記本上,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沒關係。
一天一個也可以。把目光投向快樂的事、好的事上,不僅能讓每天都過得更加快樂,還能關注孩子的優點。“不說就不做!”所以,“今天一次就完成了!”這樣的觀點和語言也會發生變化。
你改變了,孩子也會改變
“發怒方式”和“情緒表達”會轉移到孩子身上。父母生氣時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如果覺得到現在為止的方法不好的話,從今天開始一定要用上。雖然不會馬上發生大的變化,但因為彼此都是相互思念的人,所以這種變化一定會傳達給對方。
父母的態度一旦改變,孩子的反應也會隨之改變。如果有好的反應,彼此的心情就會好一些。請享受這小小的連鎖反應,建立良好的關係。
絕不是為時已晚。今後的時間請帶着笑容度過哦。我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