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樂與苦相伴:不輕易生每個孩子,是女性最大的自律

2021年05月11日23:18:51 育兒 1722

母親節那天,剛剛結婚的小娜跑過來問我:“生孩子疼嗎?”

看着她那雙充滿求知慾的眼睛,我很想說不疼。但是理智告訴,不能騙她,於是我說:“疼,很疼!”

聽完我的回答,小娜顯得很忐忑。我不忍心,又補了一句:當媽媽都要經歷的,過去了就好了,就可以當一個快樂的媽媽了。

我一手抱着二寶,一手攬着大寶,任由兩個寶寶像小貓一樣在我懷裡蹭來蹭去。

這時候,小娜的心情突然緩和了起來,她直勾勾地看着我們娘仨,眼睛裡好像閃過一道光。

她說:“你的看你們幸福的樣子,我真的好期待,雖然我很怕疼,但是我應該能熬過去吧!”

看到小娜的反應,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回想起生大寶以前的那段日子,我當時的心情跟小娜一模一樣。我說:“你現在開始準備,說不定明年就可以收到母親節的禮物了!”

母親節,樂與苦相伴:不輕易生每個孩子,是女性最大的自律 - 天天要聞

大寶給我做的母親節禮物

我用手撫摸着大寶給我做的母親節禮物,內心無比快樂。與此相比,之前那些生育與養育的痛苦,好像都不值一提。

母親節,樂與苦相伴:不輕易生每個孩子,是女性最大的自律 - 天天要聞

被上天賦予生育的權力,我們痛並快樂着。

1、痛,是因為“女子本弱”。

與強壯的男人相比,我們總是處於劣勢;懷孕、哺乳,不僅讓女性飽受孕反應、睡眠不足、行動不自由的痛苦,而且削弱了她們工作的競爭力,嚴重影響她們的事業。

對於一些工作不穩定的媽媽來說,很容易會因為生孩子而丟掉工作。朝九晚五的白領要好一點,但也要面臨“產假期間,原有的好職位被別人取代”的風險。

母親節,樂與苦相伴:不輕易生每個孩子,是女性最大的自律 - 天天要聞

絕大多數的女性,都多少會因為生孩子影響到事業,哪怕是名人也不例外。比如,一直走少女人設的趙麗穎,產後復出的第一場戲,就被觀眾詬病“沒有了少女感”。即使是有錢有人的明星,也難以掩蓋生孩子之後的疲憊感。

2、快樂,是因為“為母則剛”。

生下孩子,愛他,給他最深沉的母愛。看着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對我們依戀、叫我們媽媽、沖我們笑……我們的一顆老母親的心,就充滿了安慰,充滿了快樂。

在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從前那個扭不開瓶蓋的柔弱女生就不見了;每天要早早睡覺,養顏美容的靚女也不見了。一個轉身,一位晚上熬夜、白天上班;左手拎菜、右手抱娃;健步如飛、英明神武的媽媽就閃亮登場了。

母親節,樂與苦相伴:不輕易生每個孩子,是女性最大的自律 - 天天要聞

母親節,樂與苦相伴:不輕易生每個孩子,是女性最大的自律 - 天天要聞

女人最大的自律,是不亂生孩子

1、因為生育的痛苦,我們不會輕易生下每一個孩子。

生育一個孩子多麼不容易,讓母親付出了那麼大的代價。為什麼不把一切都準備好?

準備好金錢,讓女性不必在孕期還煩惱着生計;準備好成熟的心理,不必讓一個還是孩子的女性去生下另一個孩子;讓孕媽從容地迎接着小嬰兒的到來,讓寶媽平和地養育兒女,豈不是更好?

母親節,樂與苦相伴:不輕易生每個孩子,是女性最大的自律 - 天天要聞

一位網友說,她現在很無助。丈夫失業在家,家裡沒有經濟收入,全靠她那微薄的工資養家。可是最近,她發現自己意外懷了二胎。她認為目前家裡的經濟情況,根本養不起二胎,就決定不要,可是丈夫堅決不同意。

作為一個旁觀者來說,這位網友還是比較理智的。她清楚地知道,生下二胎會意味着什麼。孕期營養、產檢、生育、養育,這些都需要錢。而且,生孩子期間,她的工作肯定會受到影響。

沒有錢,痛苦的只有這位網友和孩子。希望這位網友的丈夫能夠早一點醒悟,同意網友的決定。

不過在生孩子這件事上,還是有很多人犯了糊塗。

母親節,樂與苦相伴:不輕易生每個孩子,是女性最大的自律 - 天天要聞

在一個大山裡,有一個單親媽媽,她的丈夫不久之前去世了,撇下她和四個女兒。大女兒6歲,最小的女兒不滿一周歲。除此以外,這個媽媽肚子里還有一個,已經5個多月了。當別人問她是否把第五個孩子生下來時,她的回答是肯定的:希望這一胎是男孩。

關於生男孩的執念,我這裡不想過多討論。單從他們的經濟條件來看,即使這個單親媽媽的丈夫還在世,他們生五個孩子也太多了。丈夫離世以後,家裡幾乎沒有生活來源。孩子們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大點的孩子吃土豆蘸辣椒,最小的女兒沒有奶粉喝,只能喝別人送的奶飲料。

母親節,樂與苦相伴:不輕易生每個孩子,是女性最大的自律 - 天天要聞

眼看天氣漸冷,孩子們連個過冬的衣服都沒有。媽媽留着眼淚說:“不知道以後的日子怎麼過,有時候真想一走了之,可又挂念孩子們沒人照顧。"

或許,這位媽媽是深愛着自己的孩子的。可是由於她一個接着一個的生,把自己的痛苦延續到了下一代身上。這種母愛,真是太沉重了。

2、因為養育的快樂,我們更不會輕易生下每一個孩子。

如果母親正遭受着痛苦和饑寒,讓孩子來到塵世以後,整天面對的都是愁眉苦臉、譏笑怒罵,那麼這種養育的快樂真是既自私,又殘酷。把自己無處安放的母愛,建立在孩子一生的痛苦之上,這個不是母愛,而是母恨。

母親節,樂與苦相伴:不輕易生每個孩子,是女性最大的自律 - 天天要聞

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來自黎巴嫩,名叫扎因的12歲男孩,控告自己父母的故事。他之所以控告自己的父母,是因為他父母真的是“只管生,不管養”。

家裡很窮,卻接連生下幾個孩子,按照當地的法律,家裡的孩子都是沒有身份證的黑戶。自己還是孩子的扎因,不得不去雜貨店打工養活弟弟妹妹。後來,父親為了錢,把比自己更小的一個妹妹賣給了雜貨店老闆。扎因非常抗拒這場婚姻,但卻無能為力,不久之後,這位妹妹因為懷孕大出血而死。

對於妹妹的死亡,扎因非常痛心,可是沒想到,他的父母不但不知悔改,而且還計劃再生一個孩子,美其名曰“代替死去的妹妹”。為了阻止父母繼續製造悲劇,扎因毅然決然地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母親節,樂與苦相伴:不輕易生每個孩子,是女性最大的自律 - 天天要聞

或許,扎因的父母,很喜歡生孩子,很享受養育孩子的快樂。可是他們養孩子的水準,真的是不敢恭維。完全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這樣的快樂,還能稱為快樂嗎?

關於這一點,我的一個親戚看得很明白。她們兩口子都是隨遇而安的人,“錢”心沒有那麼重。在外人眼裡,他們可以算是“不求上進”的,不過她們老實本分,並不胡混。

他們的腦子非常清醒:只生一個孩子。雖然家裡不富裕,但是保證一個孩子衣食無憂還是可以的。

母親節,樂與苦相伴:不輕易生每個孩子,是女性最大的自律 - 天天要聞

瑤安媽媽結語

伴隨着痛苦和快樂,我們欣然度過着每一個母親節。

這個母親節的分量,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重。想一想,孩子們為什麼要感恩我們這個做母親的,僅僅是因為我們給了他們生命嗎?

當然不是。俗語說:生恩大於養恩。

母親節,樂與苦相伴:不輕易生每個孩子,是女性最大的自律 - 天天要聞

如果生而不養,我們是否還能心安理得地,面對孩子們的回饋呢?我想我是做不到的。

我們女性,天生被賦予了生育的權力。對於這個權力,我們是濫用,還是謹慎使用,取決於我們自己。對此,你怎麼看?

文/瑤安媽媽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 天天要聞

親戚一個逗娃動作把孩子送重症監護!醫生:影響智力!父母崩潰

文|菁媽很多無知的大人特別喜歡逗孩子!有時候會讓孩子羞愧難當比如讓孩子當面跳舞,孩子不願意就在旁邊說孩子小氣,出不了眾。有時候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比如孩子在老家的戶外洗澡,洗完澡沒穿衣服的時候,親戚就逗孩子,這個小雞雞能給我嗎?我用糖跟你換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 天天要聞

兒子上班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文:王姐 素材:於悅悅(聲明:作者用第一人稱寫故事,故事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請理性閱讀!)我叫於悅悅,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家庭,是土生土長的城市人。我的父母都是老師,從小我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後來一路順利的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省城工作
親子家庭日 樂趣享習俗 - 天天要聞

親子家庭日 樂趣享習俗

5月24日,小女孩在展示製作好的手工龍舟。 當日,中鐵建工青島上合大廈項目部舉行“童心同行 粽享端午”親子家庭日活動,邀請職工家屬及子女一起包粽子、做龍舟,開展互動趣味遊戲,了解中華傳統習....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 天天要聞

我以為是媽媽讓教官打我的,13歲女孩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

"媽媽,我以為是你讓教官打我的"。當13歲女孩說出這句話,狠狠打了誰的臉?1湖南益陽強兵戶外拓展實踐基地發生體罰事件。王女士說,她13歲的女兒小龔,在封閉式訓練期間被教官毆打,但基地負責人卻說這是"輕微教育"。這場羅生門式的爭議,撕開了特殊教育行業長期存在的監管裂痕,更暴露出一個令人心驚的細節——當孩子哭着...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 天天要聞

1個月內3起生命悲劇,“棍棒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棍棒教育”再釀慘劇。近日,據媒體報道,浙江杭州年僅9歲的天才圍棋少年朱某某,在受到父親家暴後跳樓身亡。多名知情人士稱,曾目睹朱某某父親毆打孩子,“其父親任何負面情緒都會化作在孩子身上的施暴”。據了解,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這樣的悲劇並非個例。僅今年5月,山...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 天天要聞

《咱們小時候沒有手機,為啥比現在孩子更會玩?》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小妹這廂有禮了!?前些天看見小孫子捧着手機不撒手,突然想起我們那個沒手機的童年。那時候的日子啊,像村頭老槐樹上的知了,熱熱鬧鬧地擠滿了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