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沙漠放了把火,烧了49年不灭,致上千亿损失

2020年12月18日16:25:05 科学 1340

世界各地总会发生各种稀奇古怪的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诡异的事情得到合理地解释。很久之前,人们从来不了解骨头的组成元素,当人们在地里看到发出诡异火苗的时候,人们总会认为这是鬼火

科学家在沙漠放了把火,烧了49年不灭,致上千亿损失 - 天天要闻

现如今,每一个人都得知骨头的组成元素为白磷,而夏天温度比较高,白磷容易自燃,这就形成了田间地头经常出现的鬼火。无独有偶,重庆市的地火村拥有常年燃烧不完的火焰,当地居民经常利用火焰烧水和做饭,从而地火村成为游客打卡的地方

科学家在沙漠放了把火,烧了49年不灭,致上千亿损失 - 天天要闻

我国存在大名鼎鼎的地火村,亚洲中部有一片名叫卡拉库姆的大沙漠,这片沙漠中也有一处比较大的火焰。这片沙漠的占地面积特别大,它的占地总面积高达35万平方公里,它凭借着巨大的占地面积顺利成为世界第四大沙漠。虽然沙漠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但是并不代表着沙漠地区的所有资源匮乏。除了沙卡拉库姆沙漠缺乏水资源之外,还隐藏着许多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

科学家在沙漠放了把火,烧了49年不灭,致上千亿损失 - 天天要闻

除此之外,卡拉库姆沙漠的中心位置还有一个已经燃烧了49年的火坑。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不同,就会导致每一个火坑的形成原因截然不同。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火坑与我国地火村火坑的形成原因基本一致。

科学家在沙漠放了把火,烧了49年不灭,致上千亿损失 - 天天要闻

本来重庆地火村拥有大量的天然气资源,上个世纪,该地区迎来了许多开发天然气资源的工作人员。可是工作人员最终放弃了这片天然气资源,他们却留下了点燃的火坑。卡拉库姆沙漠中的火坑也是因为科学家的心血来潮。每个国家开发不同的矿产资源时,每个国家都会派专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对现场的环境进行勘测

科学家在沙漠放了把火,烧了49年不灭,致上千亿损失 - 天天要闻

科学家会用大量数据分析每一个地区的资源储备量,当某个地区出现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时,工作人员不适合开发矿产资源。卡拉库姆沙漠也面临着这样的难题,沙漠中心位置充满了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所以在1971年,科学家放了把火在巨坑里。科学家一把火点了上千亿,沙漠地下天然气巨坑,燃烧了49年。

科学家在沙漠放了把火,烧了49年不灭,致上千亿损失 - 天天要闻

整个火坑的直径高达70米,而且深度高达100米。火坑已经源源不断燃烧了49年,虽然火坑附近还保留着许多村落,但是居住在村落的居民却不多。 科学家万万没有想到点燃火坑之后会得到更为严重的损失。首先,巨大的天坑已经暴露在空气中,而科学家的一把火导致天坑下方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向上冒,这才维持天坑的49年的火光。其次,常年燃烧的火坑会影响当地气候环境,原本当地的气候环境已经十分炎热,火坑也会增加周围气温。最后,该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价格高达上千亿美元,而人们无法正确利用该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这才导致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下降

科学家在沙漠放了把火,烧了49年不灭,致上千亿损失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在沙漠放了把火,烧了49年不灭,致上千亿损失。既然当地的天然气资源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上千亿美元的利润,为何当地政府并没有选择开发当地的天然气资源呢?第一个原因:沙漠地区的人流量较少。这就导致当地居民无法满足开发矿产所需的劳动力。与此同时,这个巨大的火坑已经燃烧了49年,当地居民和科学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才能灭掉大坑的火第二个原因:当地气温不利于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

科学家在沙漠放了把火,烧了49年不灭,致上千亿损失 - 天天要闻

众所周知,天然气需要存放在合适的温度内。可是卡拉库姆沙漠的气温比较高,这就导致沙漠地区没能形成良好的天然气储存环境。假如当地气温导致天然气运输和储存发生意外,将会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科学家在沙漠放了把火,烧了49年不灭,致上千亿损失 - 天天要闻

最后一个原因:相关部门权衡利弊之后,突然觉得上千亿美元的天然气并不适合开发。虽然这些天然气能转化为35亿吨的石油,但一个中小型国家每年石油消耗量高达六亿吨,这也意味着工作人员用时间和金钱开发35亿吨的石油不划算啊。虽然相关部门无法利用和开发当地的天然气资源,但是燃烧了49年的火坑却为当地旅游业增加了有利条件。当地旅游部门为了保证全体居民的正常收入,他们迫切希望开展当地的旅游业,现如今,卡拉库姆沙漠中心地带的火坑已经成为当地最著名的旅游景点

科学家在沙漠放了把火,烧了49年不灭,致上千亿损失 - 天天要闻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旅行中的兔子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米东区:这一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推进中 - 天天要闻

米东区:这一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推进中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黄鹏报道)7月9日,记者在位于米东区北部沙漠东北部的新疆华电乌鲁木齐光伏基地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独立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吊装调试。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 天天要闻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人类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要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细胞种类和神经联接规律,近日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系列成果给大脑绘制“高清地图”。 7月10日深夜,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介观脑图谱系列成果,实现从啮齿类到灵长类大脑的跨越。10项成果以专题论文集的形式集中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神经元》《发育...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 天天要闻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研发出保真度高达99.4%的按需触发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 天天要闻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文︱陆弃随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续攀升,传统器官捐献严重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美国初创企业LyGenesis推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创新方案:通过将供体肝细胞注射至患者体内淋巴结中培育“微型肝脏”,尝试在患者自身体内制造可替代肝脏功能的器官。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 天天要闻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冬虫夏草千年传承的滋补良药采药人的寻觅自公元780年起冬虫夏草便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载入史册从《藏本草》到《中国药典》均有记载李时珍更将其誉为“人身不老药”赞其兼具虫之阳刚与草之阴柔成为中药中独一无二的“阴阳同补”圣品享有“东方圣草”“药中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 天天要闻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链”主企业,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清洁能源装备骨干企业。当前,中国中车搭建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了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开创了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 天天要闻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1日电(吴平华 杨锦 )智汇长江首城,共享成长价值,10日,由宜宾市科学技术局、宜宾市数据局、宜宾市高铁南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合主办,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长江首城宜创汇”协同创新大赛人工智能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 天天要闻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记录人:刘哲,西部油气地质勘查第六分队 / 塔里木盆地沙地浅层剖面组成员时间:2023年5月10日地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库车–民丰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过的地震波剖面测线任务,我们团队负责在塔克拉玛干腹地沿一条南北走向布点,配合卫星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