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曾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氧化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2020年06月15日19:30:20 科学 1343

氧气对我们有多重要?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我们不吃不喝也许能撑一个星期,但是如果没有氧气,大概超不过5分钟。

氧气曾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氧化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 天天要闻

也许你不知道,40亿年前,当生命第一次出现在地球上的时候,它们是不需要氧气的,而且,氧气对它们来说,是不折不扣的毒气。

氧气是如何出现的,生命又是如何变得依赖氧气的呢?我们这次讲一下生命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大氧化事件。大氧化事件导致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迅速上升,同时地球上占主导地位的生命体,从厌氧生物转变成了好氧生物。

实际上大氧化事件在历史上发生了两次,第一次可以说是氧气从无到有的过程,而第二次则是氧气含量突飞猛进的过程。每一次都产生比原有生物大100万倍的新生物体。

今天呢,我们重点看一看第一次大氧化事件。

大约40亿年前,生命在地球上出现了。当时是什么样的环境呢,按现在的标准来说,简直就是地狱。持续不断的火山爆发,频繁遭受地外天体碰撞,原始海洋不断地形成又蒸发,空气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硫化氢、水蒸气、以及少量氢气。

氧气曾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氧化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 天天要闻

这个时候完全没有游离氧气,生命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了,它们不需要氧气就能够生存。这些生命,我们把它们称为原核生物,跟今天的大多数生物 – 真核生物 – 相比,它们没有细胞核,更简单,更原始,它们利用能量的效率也比真核生物低很多。

氧气曾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氧化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 天天要闻

然而到了大约24亿年前,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始增加,从约0.02%增加到了约2~4%,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6亿年。今天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21%。大氧化事件以后,氧气含量其实也不高,只有现在的1/10,但是就是这么一点点的氧气,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厌氧生物死亡,幸存的生物发展出了抵抗和利用氧气的能力,不断壮大,直到形成今天的世界。

氧气曾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氧化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氧气的产生原因比较明确,当时出现了一种产生能够通过光合作用给自己提供能量的生物,它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会释放出氧气,这种生物就是蓝细菌。

但是根据化石的研究,蓝细菌在大氧化事件之前,也就是大约27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中间隔了整整3亿年,那么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里氧气含量没有增加呢?这些生产出来的氧气都去了哪里?一定是某种原因阻止了氧气含量的上升。

氧气曾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氧化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 天天要闻

蓝细菌

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火山爆发在这当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从27亿年前开始,地球逐渐冷却,火山爆发减弱了,由火山爆发释放出的镍开始下降了。镍有什么用呢,它在一种专门破坏氧气的细菌中起关键作用。这种细菌叫产甲烷菌。产甲烷菌和蓝细菌都生活在原始海洋中,它们是竞争关系,并且产甲烷菌一直是占据优势的。蓝细菌制造氧气,产甲烷菌制造甲烷,结果甲烷遇到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氧气消失了。

产甲烷菌是严重依赖镍来生存的,用来产生甲烷的一种代谢酶需要镍。一旦镍开始减少,产甲烷菌就要死掉,然后甲烷产量减少,氧气破坏减少,生产氧气的微生物增多,最后结果是氧气含量上升。

氧气曾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氧化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 天天要闻

史密斯甲烷菌

这还没结束,由于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倍。甲烷减少,导致温室效应降低,地球温度下降,因此伴随着大氧化事件出现了另一个地质事件:休伦冰期,时间长达3亿年。

氧气曾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氧化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 天天要闻

在镍缺乏和低温的双重打击下,厌氧生物几乎全部灭绝。

另外,一个最新的研究发现,火山喷发会把大量的地球内部的物质喷射到地球表面上来,比如说熔岩、岩石和气体。因为一直处在缺氧环境下,所以这些岩石、气体都是还原态的,它们都非常容易和氧气结合。频繁地火山爆发不断地补充还原物质来消耗氧气。

随着地球逐渐冷却,火山活动减弱,还原物质释放逐渐减少,到距今约24亿年的时候终于到达了临界点,氧气最终占了上风,开始逐渐在大气中聚集。

所以,大氧化事件,是整个地球生命演化的一个转折点。从这时起,幸运的真核生物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直到今天。

#科学有意思# #科学了不起#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闻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伴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界的热词,一个新的“科学春天”正在到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着力迈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创科已然成为最重要的赋能者之一。在“机遇湾区”走访活动中,创科也成为政产学研都无法绕开的一个关键词。
植物如何抵抗和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机制 - 天天要闻

植物如何抵抗和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机制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孙自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适应的,长期以来颇受学界关注和持续开展研究。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科研团队和美国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发现,尽管气候变暖导致植物生长季节延长,但植物仍能保持叶片生长和衰老时间的稳定平...
为你喝彩|风云岁月:张鹏与中国气象卫星的精准探索 - 天天要闻

为你喝彩|风云岁月:张鹏与中国气象卫星的精准探索

自1970年国家开始上马风云卫星工程,至2023年风云三号07星的辉煌升空,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已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50多年来,风云气象卫星不仅见证了中国气象预报技术的飞跃,也从早期的粗略预测逐步迈向了今日的精准预报。这一变革的
哈尔滨有一处“莫奈的池塘”,只能白天来,因为…… - 天天要闻

哈尔滨有一处“莫奈的池塘”,只能白天来,因为……

哈尔滨有这样一处地方在这里你能遇见“莫奈的池塘”六月的群力丁香公园睡莲盛开,微风拂过荡漾起点点涟漪莲叶摇摆淡雅的清香氤氲在空气中内湖里一株株黄色、白色、粉色的睡莲在阳光下盛开它们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不少市民的目光睡莲是水生植物中的名贵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