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2025年05月20日07:33:05 科学 1625


一、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黄鹌菜隶属于菊科黄鹌菜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10-100厘米之间,茎直立,基部常带淡紫红色,表面具纵棱,被稀疏细软毛或近无毛。基生叶倒披针形、椭圆形或提琴状羽裂,叶片长3-10厘米,宽1-3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具不规则波状齿或羽状浅裂;茎生叶较少,通常1-2枚,无柄,与基生叶形态相似但较小。


头状花序小而多数,排列成圆锥状或伞房状,花序梗纤细;总苞圆筒形,长4-6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及最外层短,内层长,全部总苞片顶端急尖,边缘白色或淡褐色膜质。舌状花黄色,花冠管细长,舌片长约8毫米,顶端具5齿裂,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头形。瘦果纺锤形,褐色或红褐色,长约2毫米,具10-15条粗细不等的纵肋,肋间有横皱纹;冠毛白色,糙毛状,长3-4毫米。


黄鹌菜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15-25℃,在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其生长周期短,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实仅需60-90天,繁殖方式以种子繁殖为主,单株可产生数千粒种子,种子具冠毛,可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传播。


二、全球及中国分布格局


黄鹌菜原产于亚洲东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印度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在我国,除新疆、青海等高寒干旱地区外,各省区均有分布,涵盖从海拔50米的滨海平原到3000米的山地草甸等多种生境。


其生态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在华东、华南地区,常见于田埂、路旁、宅旁等湿润环境;在西南地区,多生长于林缘、灌丛及草坡;在北方地区,则主要分布于河岸湿地、撂荒地及果园周边。城市化进程中,黄鹌菜逐渐适应城市生态系统,成为城市绿地、建筑缝隙中的常见杂草种类。


三、生态与农业危害分析


(一)农业生产威胁


作为恶性杂草,黄鹌菜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具有显著危害。其发达的根系系统可深入土壤30厘米以上,与农作物竞争水分、养分及光照资源。研究表明,在未防控的油菜田中,黄鹌菜覆盖度达30%时,可导致油菜减产25%-35%;在蔬菜种植区,黄鹌菜侵入会引发土壤养分失衡,降低蔬菜品质。此外,其种子易混杂于作物种子中,影响农产品纯度及商品价值。


(二)生态系统干扰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黄鹌菜通过快速繁殖与扩散,形成单一优势种群,抑制本地物种生长。在山地草甸及湿地生态系统,黄鹌菜入侵可导致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20%-30%,破坏生态群落结构稳定性。同时,其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释放的化感物质,对周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四、经济与药用价值开发


(一)食用价值


黄鹌菜幼嫩茎叶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及多种维生素维生素A、C、E)和矿物质(钙、铁、钾),是传统野生蔬菜。其食用方式多样,可清炒、煮汤或凉拌,具有清香爽口的风味。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黄鹌菜含有黄酮类多糖类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脂等保健功能,已逐渐成为健康食品开发的新资源。


(二)药用价值


在传统中医药领域,黄鹌菜始载于《救荒本草》,其全草入药,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利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鹌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其多糖成分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在民间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乳腺炎痢疾等疾病。


(三)饲用与生态修复价值


黄鹌菜鲜嫩植株可作为优质青绿饲料,粗蛋白含量达12%-15%,适合饲喂家禽及草食性家畜。此外,其根系对重金属具有一定富集能力,在矿区废弃地、污染农田的生态修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五、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一)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倒茬:通过水旱轮作(如水稻-旱作轮作)或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改变土壤环境,抑制黄鹌菜生长。

2. 深耕翻土:在播种前进行深耕(深度≥25厘米),将表层种子翻入深层土壤,使其无法萌发;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减少种子留存。


(二)物理防治


1. 人工拔除:在黄鹌菜幼苗期(3-4叶期)进行人工拔除,需注意连根清除,避免再生;对于零星发生区域,可采用地膜覆盖抑制其生长。

2. 机械防除:使用中耕机在作物生育期进行多次中耕,切断黄鹌菜根系,破坏其地上部分。


(三)化学防治


1. 苗前封闭: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选用乙草胺二甲戊灵等芽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形成药膜层抑制杂草萌发。

2. 苗后茎叶处理:针对禾本科作物田,可选用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等选择性除草剂;在阔叶作物田,推荐使用草除灵氯氟吡氧乙酸等药剂,需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控制剂量与施药时期。


(四)生物防治


1. 天敌利用:部分鞘翅目昆虫(如叶甲)对黄鹌菜具有取食偏好,可通过人工释放天敌昆虫抑制其种群数量。

2. 微生物除草剂:研究表明,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对黄鹌菜具有致病作用,开发微生物源除草剂将成为绿色防控的新方向。


六、结论


黄鹌菜作为兼具生态危害与经济价值的多面性植物,需采取科学管理策略。在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领域,应强化监测预警体系,结合区域生态特点制定差异化防控方案;在资源利用方面,可深化其食用、药用价值研究,推动产业化开发,实现有害生物向经济资源的转化。通过综合施策,最终达成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平衡发展。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 天天要闻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 天天要闻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 天天要闻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