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飞行,体型就不能太大,为何250公斤的风神翼龙却能飞起来?

2025年04月13日05:42:03 科学 1828

仔细想想,飞行生物大致可分为三类:昆虫、鸟类以及哺乳动物。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管是哪一类飞行生物,它们的体型都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限制住了。就拿当今最大的飞行动物安第斯神鹫来说,它在空中翱翔时虽然威风凛凛,可体重也就 10 公斤上下,这仅仅是巧合吗?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神秘力量在操控着呢?答案肯定是后者,这里面的门道可多啦。

想要飞行,体型就不能太大,为何250公斤的风神翼龙却能飞起来? - 天天要闻


咱们先来说说昆虫。昆虫这小家伙,在大自然里随处可见,它们穿梭于花丛间,忙碌在草丛中。昆虫的呼吸方式很独特,它们靠着遍布周身的气孔进行呼吸。这就好比一张密密麻麻的小网,在短途运输氧气时,效率高得像闪电,可一旦涉及长途运输,就像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了。所以,昆虫的体型很难长得太大,除非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大幅提高,给它们的 “小运输网” 助力。​

再看看能够飞行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型同样被限制着,不过原因和昆虫可不一样,与氧气没啥关系。先聊聊鸟类,鸟类的进化历程就像一部精彩的自然传奇。它们是由双足行走的动物演变而来,而最早的恐龙很多就是双足行走的,所以恐龙常常被看作鸟类的祖先。可能有人会疑惑,四足行走的恐龙不是也有一大把吗?没错,确实有许多体型庞大的食草恐龙是四足行走的。它们的出现就像是恐龙家族在陆地扩张竞争中的 “秘密武器”,为了适应环境、获取资源。但追根溯源,这些四足行走的食草恐龙其实也是从双足行走的恐龙进化而来。​

想要飞行,体型就不能太大,为何250公斤的风神翼龙却能飞起来? - 天天要闻


因为原本就是双足行走,鸟类的祖先们只需要对前肢稍作 “改造”,就像给前肢穿上了一双神奇的 “翅膀鞋”,摇身一变,前肢就成了翅膀。所以从双足恐龙到鸟类的进化过程,相对来说比较顺畅,就像走在一条平坦的小路上。而且,长期双足行走让它们腿部力量发达得像健身达人,有了翅膀之后,它们能轻松凭借双腿的力量高高跃起,就像弹簧一样,接着拍打翅膀,便开启了空中之旅。但这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对体重可是有严格要求的。

要是身体太重,就像背着一座大山,根本没办法跃起足够的高度,自然也就无法顺利起飞。那为什么不能通过提升腿部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原来,要提升腿部力量,就得增加腿部肌肉,这就好比给身体又加了一层负担,体重会进一步增加。可在飞行过程中,腿部肌肉就像个 “拖油瓶”,完全派不上用场,反而会像刹车一样降低飞行能力,这就是鸟类体型不能太大的原因。​


想要飞行,体型就不能太大,为何250公斤的风神翼龙却能飞起来? - 天天要闻

说完鸟类,咱们再来看看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无疑是其中的 “明星代表”。蝙蝠和鸟类的进化之路截然不同,它是由四足行走的哺乳动物进化而来。这就导致它的前肢没有完全退化,后肢力量也不够强大。想象一下,蝙蝠就像一个还没完全适应新装备的运动员,它没办法像鸟类那样凭借自身力量起飞。它需要先费尽力气爬到高处,就像攀登一座小山,然后让自己坠落下来,同时赶紧拍打翅膀,才得以起飞。很明显,如果蝙蝠体型太大,爬树就会变得比登天还难,而且树木的承受能力也有限,就像脆弱的小肩膀扛不住大重担,所以蝙蝠也不能长得太大。​

这么看来,鸟类和蝙蝠体型受限的原因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能顺利起飞。那在地球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飞行生物能突破体型限制呢?还真有!比如生活在晚白垩纪风神翼龙,它就像天空中的巨无霸,体重大概在 250 公斤左右。这可太让人惊奇了,如此庞大的身躯,它是怎么完成起飞的呢?秘密就藏在风神翼龙的前肢上。

想要飞行,体型就不能太大,为何250公斤的风神翼龙却能飞起来? - 天天要闻

风神翼龙的前肢发达得如同强壮的手臂,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风神翼龙会利用前肢的力量,像大力士一样把自己高高地跳到空中,然后迅速拍打翅膀完成起飞。利用前肢起飞和利用后肢起飞,那可是天差地别。后肢的肌肉在起飞后就像闲置的工具,毫无用处,而前肢的肌肉既能助力起飞,起飞后还能让拍打翅膀更有力,就像给飞行加了个超级引擎,很好地解决了起飞与飞行的矛盾。所以科学家们推测,未来要是有哪种飞行生物能够率先突破体型限制,蝙蝠很有可能拔得头筹。因为蝙蝠的身体结构与风神翼龙有相似之处,而且有个别种类的蝙蝠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前肢辅助起跳,就像勇敢的开拓者,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

想要飞行,体型就不能太大,为何250公斤的风神翼龙却能飞起来?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闻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据外媒 Neowin 今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尽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会让同事和经理认为你的能力不足。这项研究题为《使用 AI 工具会遭遇社交评价惩罚》,已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链接:点此前往)。研究通过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 天天要闻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们可以精确地改写生命的蓝图,纠正那些导致遗传疾病的微小错误,或者巧妙地调控基因的表达,让细胞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这不是遥远的幻想,而是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开启的未来。长期以来,CRISPR-Cas9系统一直是这场革命中最闪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确的分子剪刀,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强...
宁波食品接触材料测试怎么办理? - 天天要闻

宁波食品接触材料测试怎么办理?

现代餐饮业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触材料作为直接接触食物的器具,其材质安全性直接影响消费者健康。根据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所有可能与食品接触的材料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测,以确保不会向食品迁移有害物质。
“太空鲨鱼”黑洞被发现:距地球 6 亿光年,偏离星系中心 - 天天要闻

“太空鲨鱼”黑洞被发现:距地球 6 亿光年,偏离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天文学家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隐藏在 6 亿光年之外的“太空鲨鱼”,一个隐秘的超大质量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 100 万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该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质量黑洞那样位于星系中心,而是游荡在星系内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恒星...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能 - 天天要闻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能

研发人员在实验室研发产品。文丨罗嘉文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人才既是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主体。
从科幻走向现实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 天天要闻

从科幻走向现实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被形象地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提升,“脑机接口”这项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正逐步走进我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 天天要闻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当前,锂电隔膜行业正面临着技术同质化加剧、产能结构性过剩、价格恶性竞争及产业颠覆性变革的严峻复杂形势。涂覆材料的多元化和涂布工艺的优化创新正在加速推进隔膜产品的迭代升级。为满足更多应用场景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需要,隔膜薄型化渐成趋势。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 天天要闻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作者 | 傅金泉、常永健、傅琳、罗陈建 等近日,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开展高强度、跨昼夜实战化训练,锤炼部队全时域作战能力。晨光熹微,停机坪上一架架战机整齐列阵、蓄势待发。“准备完毕,请示起飞!”随着塔台指挥员发出指令,数架战机接续起飞,奔赴目标空域。桨叶飞旋,战机轰鸣,道道航迹划破天幕。任务舱内,战勤...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 天天要闻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近日“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动物全国仅剩1只”话题在微博上引发广泛关注斑鳖这一物种进入大家的视野有网友戏称其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此后网络上一则“寻找最后的斑鳖,发现活体奖励10万元”帖子出现在多个社交平台并引发关注⬇️ ⬇️ ⬇️帖子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