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云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后奇迹生还 当事人讲述从遇险到脱险过程

2025年05月28日13:20:16 科学 3208

央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总台记者柴世文 白杰戈 景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一位滑翔伞爱好者被气流抬升到八千米高空,在低至零下40摄氏度的缺氧环境下死里逃生的经历,这两天通过网络视频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备受关注。55岁的当事人彭先生昨晚接受总台记者专访,介绍了自己从遇险到脱险的过程。

被云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后奇迹生还  当事人讲述从遇险到脱险过程 - 天天要闻

彭先生脱险后接受总台记者专访

事发在5月24日星期六。彭先生介绍,当时自己原本在甘肃祁连山地区海拔3000米的训练场,想试试新添置的装备。

彭先生说:“刚买了一个二手的船袋,我回去修补了一下,挂上东西,准备试一下合适不合适。然后在地面上斗伞,斗了一会儿风突然增大了,就直接把我给提起来了。突然提一下虽然说心里一慌,但还是控制住了,看风有点大,就想尽快降落,但是没有成功。风还在持续增大,就把我提到山脊这个高度了,我看降不下去,就想顺风逃离这个地方,顺风方向飞了一段,风也没有减小的趋势,正好这边积云也开始形成,就被吸到云底了。到了云底就开始慌了,因为到云底以后上升非常快,我也知道这个云不能进,但是到那个位置了我也逃不出去。”

彭先生形容,自己是被“吸”进云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大气科学学报》执行主编智协飞告诉中国之声,从大气科学的角度看,这是遭遇上升气流进入对流云。

智协飞说:“我认为应该是一股上升气流把他带上去了,因为春夏季强对流发展得比较旺盛。云中的上升气流应该是很强的。一般运动员不会往对流云里面去飞,那是很危险的。飞机一般也不会往里面飞的,碰到对流云会绕着飞。”

被云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后奇迹生还  当事人讲述从遇险到脱险过程 - 天天要闻

彭先生被困云层,水汽在身上结冰

智协飞介绍,海拔8000多米的高度,在位于中纬度的祁连山地区还属于对流层的中上层,气温可能低至零下40摄氏度,空气稀薄。彭先生随身的视频记录显示,对流云里的水汽在他的脸上、身上和装备上结起一层冰霜。手套的拉链没有拉紧,他用冻僵的手努力控制滑翔伞,朝着伙伴在对讲机里提示的北方飞。

彭先生说:“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云里面还是比较乱的,很难完全保持在指南针指定的方向,但还是勉强沿着东北方向飞出来了。当一出云以后,我就知道获救了,特别兴奋,赶紧通报说我已经出云了。通报完以后,就是一路向东北方向飞到祁丰藏族乡的天生场降落了。”

被云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后奇迹生还  当事人讲述从遇险到脱险过程 - 天天要闻

冲出云层的瞬间,彭先生振臂欢呼

回忆整个过程,彭先生说,自己原本只记得飞到7100米。

彭先生说:“一直向北直飞,精力一直集中在我的指南针上。这个过程中我看了一下,我的高度表显示的是海拔7100米。我一直以为我最高就飞到了7100米,等到回看轨迹才发现,我已经飞到了8500多米高了。但是我回想的时候记不起我从7000多米到8500米这一段时间是怎么度过的,就感觉好像这一段时间是失忆了。”

彭先生目前身体状态平稳,除面部和几根手指因受冻感觉肿胀麻木外,无其他不适。他形容,在云里自己最恐惧的不是升到最高的阶段,而是通过“拉螺旋”试图下降,纠正异常状态又“改出”失败的时候。

彭先生说:“前面全是白茫茫一片,完全是没有方向的。如果没有指南针,根本辨别不出来任何方向。自己感觉是保持直线,实际上一直在转圈。拉螺旋的时候不知道人是在伞的下面还是在伞的上面。拉完螺旋‘改出’失败,伞头冲下去的时候是我最恐惧的时候,现在想想还是挺后怕的。我暂时肯定先不飞了,以后会不会飞,还不太好说。”

被云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后奇迹生还  当事人讲述从遇险到脱险过程 - 天天要闻

受访者供图

55岁的彭先生学滑翔伞4年半,目前持有b级证书。这是滑翔伞飞行者的5个级别中,从低到高的第二级,要求飞行时间不少于20个飞行日,最少飞行次数不少于40次。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滑翔伞运动管理办法》还规定,滑翔伞飞行应当按照当地空中管制部门的要求申报飞行计划,批准后方可进行。组织者必须详细了解当日气象变化,严格掌握放飞气象条件,严禁在云、雾、降雨等不利气象条件下飞行。昨天下午,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悬挂滑翔及滑翔伞委员会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之声,据了解彭先生的这次飞行没有事先申报。

工作人员说:“每一次放飞都是需要有申请和批准的。我们也是按照空管要求,包括每一个比赛,每天的飞行计划都必须报备,彭先生可能是个人行为没有进行报备,现在他所属地的航协现在正在跟进调查。”

27日晚,甘肃省航空运动协会副会长薛峰表示,初步调查认为,彭先生当时原本是在开展地面斗伞训练。

薛峰说:“虽然他已经获得了滑翔伞的b级证书,但是他仍然在嘉峪关这边进行了一个长期的地面斗伞、控伞训练。在地面把伞抖起来以后,借着小风顺势往前跑,来增加对滑翔伞控制的感觉,逐渐轻松地掌握和驾驭滑翔伞的转向、停止与加速。只要不飞离地就不用报备的。这个视频我看过了全程,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胆战心惊。确实每个飞行员都不想经历这种被迫飞起来的感觉,真的是很恐怖。”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类会因此毁灭吗?距离成为关键因素 - 天天要闻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类会因此毁灭吗?距离成为关键因素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宇宙里面最可怕、危险的是什么,在看过老刘的《三体》后,很多人对那片黑暗开始有了很大的恐惧,好像“宅”在地球里才是最安全的活法。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 - 天天要闻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新华社记者张泉、温竞华研发载人深潜装备、探索电磁兼容奥秘、助力干旱区生态保护……他们奋战在科研一线,矢志创新、锐意攻关,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 - 天天要闻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我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正式启航 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 天天要闻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5月29日凌晨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 天天要闻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我还以为是蚊子,没想到它有这么强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汉亚心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全根讲述“随手一拍”的经历时,后悔不已。5月27日,任女士在户外露营时,一只形似蚂蚁的小虫突然飞到脖子上。她下意识地抬手一拍,瞬间感到颈部一阵灼烧般的刺痛。仅仅几小时后,她的右脸便出现大片红斑,并逐渐发展为5厘米×6厘米的...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 天天要闻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原创 聼风者 先厘清一个概念,就是稀土矿和稀土成品的区别。稀土矿在我们地球上其实并不稀少,但都只是以伴生矿的形式出现,聴风楼说真的,老美它自己的稀土矿储量,在世界上那也是数一数二的。既然它自己就有,那为啥还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