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科企聚焦太空垃圾清除技术

2023年08月29日17:05:06 科学 1947

参考消息网8月29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22日报道,日本国内外初创企业正在就监控和清除太空垃圾的技术展开研发竞赛。除了追踪太空垃圾移动轨迹、避免其与卫星发生碰撞外,还有致力于通过发射专门的卫星捕获太空垃圾。着眼于民用市场需求的增长,投资正在涌入这一行业。

在澳大利亚西部一处被森林环抱的空地上,由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近地轨道实验室公司(LeoLabs)安装的两台S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从2023年1月开始运行。雷达向上空发射微波,通过接收反射波能够探测到距离地面20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的直径10厘米以上的人造物体。

一家由斯坦福大学孕育的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2016年创立了LeoLabs。目前LeoLabs共在美国、哥斯达黎加等全球6个地点设有S波段雷达,通过云平台出售其掌握的太空垃圾数据。客户包括各国政府和卫星运营企业,2022年起该公司开始为日本当局提供服务。

客户可以通过专用软件模拟其发射的火箭或卫星是否有可能与太空垃圾发生碰撞。LeoLabs计划增设雷达、升级软件,力争在2025年将可探测物体的精度提高到直径2厘米以上。

由于太空垃圾监控技术的研发主要在美国取得进展,所以观测设备大多集中在北半球。LeoLabs不仅得到了美国的风险投资,还获得了日本企业的注资。该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在各国缺少应对措施的南半球安装了雷达,用以强化监控网络。”

高速飞行的太空垃圾又被称为“宇宙的麻烦制造者”,一旦与人造卫星发生碰撞,很可能会破坏卫星上携带的各种设备。

欧洲航天局的数据显示,目前轨道上运行的直径超过10厘米的太空垃圾多达3.65万个,如果算上直径1厘米以上的则超过100万个,而且其中96%无法追踪。

只要不再次进入大气层,太空垃圾就不会自动消失。要想从根本上降低与卫星、火箭发生碰撞的风险,必须将其从轨道上彻底清除。正是看到了这一需求带来的商机,阿斯特罗斯凯尔公司2013年在东京成立,该公司研发用于捕获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

为了验证捕获技术,该公司计划在2023年内先发射卫星接近太空垃圾。作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委托业务的一部分,该卫星将近距离拍摄太空垃圾目前的危险严重程度,并将相关数据提供给JAXA。一旦成功将是世界首发。

阿斯特罗斯凯尔公司的卫星想要接近的太空垃圾来自JAXA此前发射的主力运载火箭H2A的上段残骸,全长约11米,重量在3吨左右。JAXA项目负责人山元透强调说:“为了更大程度发挥改善环境的作用,我们选择了体积较大的碎片。”

JAXA计划在2026年后发射新卫星以捕获太空垃圾。负责研发捕获卫星的民间企业的选拔工作即将启动,阿斯特罗斯凯尔公司就是候选者之一。该公司的设想是承揽民间火箭发射业者的太空垃圾清除业务。公司首席执行官冈田光信希望通过与JAXA的合作加速事业发展。

日本国内也在推进其他技术的研究,比如不必接近太空垃圾就能将其从太空中清除的技术。卫星通信巨头完美星空——日本卫星集团正在研发从卫星发射激光将碎片击落至大气层的技术。项目领队福岛忠德介绍说:“这一技术将能够处理那些难以接触到的不断旋转的太空垃圾。”

美国科技富豪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在倾力构建由数万个卫星组成通信网的“星链”。2022年的火箭发射次数比上一年增加三成至178次,创历史新高。随着向太空运送物资的“动脉产业”的发展壮大,清除零部件残骸和碎片的“静脉产业”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阔。

试图在太空开发领域不断提升存在感的全球南方的增长潜力也在赢得关注。日本独立风投企业“全球大脑”公司今年6月向2018年成立的印度Digantara公司注资,该公司计划发射用于追踪太空垃圾的观测卫星群。跨越国界的长期风险投资正在加快初创企业开发太空的脚步。

初创科企聚焦太空垃圾清除技术 - 天天要闻

太空垃圾电脑合成图片(新华社)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戴琼海院士:三大“奇点”或决定人工智能未来突破 - 天天要闻

戴琼海院士:三大“奇点”或决定人工智能未来突破

7月6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在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确定的趋势是走向通用智能,不确定的三大奇点将带来未来人工智能的变革。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
科学家警告数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会爆发,爆发威力更大 - 天天要闻

科学家警告数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会爆发,爆发威力更大

近年来,意大利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发生了多次引人注目的火山喷发。近日,专家警告,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数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变得更加活跃,甚至发生喷发。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表示,融化的冰川可能正在悄悄为未来更具爆炸性和更频繁的火山喷发埋下伏笔。“冰川通常会抑制下方火山的喷发量,” 研究...
【公共数据库挖掘】牙线竟含“永久化学物”?6千人大数据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径 - 天天要闻

【公共数据库挖掘】牙线竟含“永久化学物”?6千人大数据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径

利用公共数据库发现牙线使用与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复杂关系,看懂“挖数据”发文的黄金机会!关心健康的你,可能听说过PFAS,一类被称为“永久化学物”的有害物质,因其在环境和人体中极难降解而备受关注。它们存在于不粘锅、防水服、食品包装等众多产品中。那么,我们每天使用的牙线,是否也可能成为PFAS的暴...
【野聊聊气象】“烧烤”or 蒸煮” - 天天要闻

【野聊聊气象】“烧烤”or 蒸煮”

【来源:黄山交通旅游广播】各位好,我是小野。昨天,我们进入了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此时,暑气正浓、高温频发,南北方有的“蒸煮”有的“烧烤”,咱们黄山就好了,二者皆有。继昨天“烧烤”之后, 受“丹娜丝”影响,周四之前我市将有一次风雨过程,
其实,《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韩子昂” - 天天要闻

其实,《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韩子昂”

在电影《流浪地球》里,韩子昂作为重型卡车的高级驾驶员,执行着运送发动机推动燃料火石的任务。然而,《流浪地球》还是落后现实了。在内蒙古伊敏露天煤矿,重型卡车根本不需要韩子昂。几百辆由中国华能、徐工集团、国家电网、华为联合出品的全国首型取消驾驶室的纯电无人矿卡——“华能睿驰”矿卡正在伊敏煤矿同时“打工”...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孙大业逝世,享年88岁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孙大业逝世,享年88岁

讣告 | 沉痛悼念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大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18时14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8岁。孙大业先生,1937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长,不负骄阳 - 天天要闻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长,不负骄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天我们迎来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标志着盛夏的登场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启“蒸煮模式”这一时节,暑气蒸腾全国从南到北,正是荷花竞相盛放之时偶有清风拂过,满塘荷香给炎热的夏季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