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仅是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更是独一无二地两次荣获此荣誉的科学家。如果你有意探寻她的原始手稿,可能要首先签署一个免责声明,并且配备专业的防辐射装备,因为这些遗物至今还释放着强烈的放射性。
如此之强的辐射,以至于她的遗体被仔细地置于铅制棺材中。这位女科学家,正是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玛丽·居里,人们尊称她为居里夫人。
1867年,玛丽·居里出生在波兰的一个教育家庭,尽管她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玛丽的求学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个时代的波兰,女性并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待遇,主要为男性服务。因此,对于有学术野心的玛丽来说,她只能秘密地进行学术研究。
经过数年的勤奋学习,她凭借卓越的成绩赢得了进入巴黎著名的索邦大学的机会,在那里,她荣获了物理与数学的双学位,更是创下了该校的记录,成为了第一位女性博士。
在索邦大学,命运让玛丽·居里遇到了皮埃尔·居里,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两人的共同的科研激情不仅使他们成为了生活伴侣,还成为了科研领域的合作伙伴。当1896年,亨利·贝克勒尔揭示了某种物质释放出与X射线相似的神秘辐射时,居里夫妇深受其启发,并开始了他们的研究之旅。
1898年,他们从沥青铀矿中成功地发现了两个新的放射性元素——镭和钋。1902年,他们又从数十吨的沥青铀矿中提取出了1/10克的纯氧化雷。由于这一巨大的科学突破,他们在1903年被共同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对科学伉俪因为其独特的研究和发现而被世人铭记。然而,正当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准备投身于更多的科研工作时,命运却给予了他们一个巨大的打击。
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命运对居里夫人狠狠地下了一手,皮埃尔·居里在过马路时遭到马车的撞击,惨遭非命。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居里夫人心如刀绞,但她的坚韧精神并没有让她沉沦。反而,她选择继续前行,承担起了皮埃尔在索邦大学的教学工作,成为了该学府的首位女性教授。
随后的日子,居里夫人的科研之路充满了辉煌。1911年,她凭借分离镭元素的成果再次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这使她成为了至今唯一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尽管她可以为这一技术申请专利赚取大量金钱,居里夫人却毫不犹豫地将其公之于众,从而助推了放射化学的迅速进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她并没有选择逃离或袖手旁观。居里夫人利用诺贝尔奖金购入战争债券支持国家,并亲自赴前线,利用她的专业知识协助战场上的伤员,使放射学得到了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
虽然她的成就已经家喻户晓,但居里夫人的生活却是简朴到了极致。她对金钱和荣誉并不看重,奖金几乎都捐赠给了研究机构,丈夫在世时,两人也时常谦逊地谢绝各类荣誉。甚至连爱因斯坦都感慨,居里夫人或许是这世上少数不为名利所动的人之一。
然而,背后的辉煌都付出了代价。由于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物质中,居里夫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尽管骨髓、肺部、胆囊、肾脏乃至大脑都受到了影响,她仍旧坚持研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34年,这位为科学献身的女士走完了人生的旅程。
她是玛丽·居里,一个永远都能为人类的知识之海增添一笔的伟大女性,照亮着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