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测试:新化合物破坏了10种抗生素耐药菌株

2022年10月30日23:14:05 科学 1247

实验室测试:新化合物破坏了10种抗生素耐药菌株 - 天天要闻

在实验室测试中,新化合物破坏了10种抗生素耐药MRSA菌株。

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既能抑制MRSA超级细菌又能使其更容易受到抗生素影响的化合物。

抗生素耐药性对全世界的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金黄色葡萄球菌已成为最臭名昭著的多重耐药病原体之一。在巴斯大学的Maisem Laabei博士和Ian Blagbrough博士的带领下,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化合物,既能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超级细菌,又能使其更容易受到抗生素的影响。

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一种在人们皮肤上发现的细菌。葡萄球菌通常是无害的,但它们会引起严重的感染,导致败血症或死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是葡萄球菌感染的原因,由于对某些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因此难以治疗。

这种新型化合物 - 一种多胺 - 似乎通过破坏病原体的细胞膜来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细菌会导致(除其他外)致命的MRSA感染。

该化合物在体外针对10种不同的抗生素耐药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体外测试。已知测试的一些菌株对万古霉素具有耐药性 - 万古霉素是对抗MRSA感染的患者选择的最终药物。新化合物完全成功地对抗了所有菌株,导致细菌进一步生长。

除了直接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外,该化合物还表明,该化合物能够恢复细菌的多重耐药菌株对三种重要抗生素(达托霉素苯唑西林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这可能意味着,由于数十年的过度使用而失去效力的抗生素可能会及时恢复其控制严重感染的能力。

“我们不完全确定为什么这些协同作用发生在化合物和抗生素之间,但我们渴望进一步探索这一点,”巴斯生活科学系研究员Laabei博士说。

病原体的脆弱性

多胺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中的天然化合物,与带负电荷的分子(如 DNA、RNA 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直到十年前,它们还被认为是所有生命所必需的,但科学家们现在知道它们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既不存在又有毒。自从做出这一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利用病原体对多胺的不寻常脆弱性来抑制细菌生长。

现在,Laabei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一种修饰的多胺(命名为AHA-1394)在破坏抗生素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方面比最活跃的天然多胺更有效。

实验室测试:新化合物破坏了10种抗生素耐药菌株 - 天天要闻

MRSA临床分离株在300,000倍放大倍率下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学分:Maisem Laabei/巴斯大学

Laabei博士解释说:“使用我们的新型化合物,病原体被破坏 - 这意味着生长受到抑制 - 当它的浓度比我们使用天然多胺时破坏病原体所需的浓度低128倍以上。

“这很重要,因为具有最低抑制浓度的药物可能是更有效的抗菌剂,并且对患者更安全。

虽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Laabei博士认为,这种新化合物“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可能在临床环境中产生重要意义”。

他说:“初步研究表明,这种化合物对人类无毒,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正在寻求资金的下一项研究中,我们希望专注于该化合物用于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精确机制。我们相信该化合物会攻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膜,导致膜变得可渗透,导致细菌死亡。

该化合物还针对生物膜进行了测试,生物膜是生长在坚硬表面上的薄而难以处理的微生物层(例如,牙齿上的牙菌斑或导尿管上的顽固膜),并可能导致严重感染。结果在这里也很有希望,该化合物阻止了新生物膜的形成,尽管不会破坏已建立的生物膜。

抗生素耐药性

抗生素耐药性(或抗菌素耐药性 – AMR)对世界各地的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金黄色葡萄球菌已成为最臭名昭著的多重耐药病原体之一。

最近一项回顾2019年AMR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发现,由于感染对抗生素无反应,该病原体与全球100万人死亡有关。

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30%的人口中,生活在人们的鼻腔和皮肤上,并且大多数不会引起感染。直到最近,MRSA感染还被认为是医院的问题,受影响的人大多是免疫系统已经受损的人。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由于复杂且仅部分理解的原因,即使在其他方面健康的个体中,整个社区的感染率也在上升,这给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带来了紧迫感。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 天天要闻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从前在我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河,小河里面住着几只我从小养的鹅”大家听过这首歌吗[呲牙]我家门前真的有条景观河,不仅有景区养的小鸭小鹅,河边还有很多常见的植物!你们还记得那些常见的植物吗?芦苇芦苇应该是河边最常见的标志性植物吧。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 天天要闻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文章信息摘要:胶木属(Palaquium)目前是山榄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属。先前关于胶木属及其所在的异胶木族(Isonandreae)内部类群关系的研究,基于有限的样本和基因座开展,未能明确界定分类边界,进而阻碍了对这一以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