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2022年10月14日20:51:01 科学 1435

最近天天排队做核酸有不少小伙伴一直在问“我的核酸报告怎么还没出来?”感觉只有拿到核酸阴性报告心里才会踏实很多人以为核酸检测就像血常规一样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其实核酸检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市民按照通告时间到指定地点采样

第一步大家都懂的,就是常说的“捅嗓子眼儿”,张开嘴巴,由专业采样人员在特定采样点来完成。如果从上午7点准时开始的话,全市全员核酸采样一般需要花费4—5个小时,到中午12点才能全部完成。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采样结束后 标本被统一送到特定实验室检测


采样后,标本会被放入病毒保存液中,全员核酸检测过程中,由于核酸标本数量大,为了节约检测时间,往往是采集够相应数量的标本,便会有专人专管专车“全副武装”地运至实验室。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签收标本后一个个拆开录入系统


标本来到实验室,需要检测人员一个个拆开双层密封生物安全袋外包装,每拆一个都要喷一次酒精消毒,还要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随着“滴”一声,标本的信息就会录入系统,对接健康码。这期间,全手工,不比取样快多少。特别是在海量标本里,还要保证0错误,不能张冠李戴。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震荡标本 提取核酸


标本进行加样前,为了将病毒从咽拭子上“抖落”下来,需要进行充分震荡。将病毒的核酸释放出来,露出它的“真面目”。一般包含裂解、结合、洗涤等过程,需要数次重复,才能提取到核酸。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还是得一个个拧开盖子,用加样枪吸取标本进行核酸提取。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在完全0污染环境中配置试剂


检测人员需根据标本的多少,配置好大量的检测试剂和辅助材料,然后精准分配到每一个小管中。多少份标本就配多少份试剂,多少份EP试管,又是几千个枪头的工作量。这个步骤是完全0污染,严格精确操作。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这里就来到了大家常听说的PCR方法——聚合酶链反应,它是一种放大病毒核酸的技术,通过这项技术把病毒核酸无限放大后,才能检测到标本中的病毒。

提取完的核酸很容易被污染,很容易降解,所以操作更要绝对谨慎谨慎又谨慎!同时,提取好的核酸只需加入5ul进入试剂体系进行扩增,5ul相当于一滴水的十分之一,用极小的枪头也只能看到头上那一点点。而且还要求操作过程:快!稳!准!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上机检测,“发动”了就不能停下来

核酸标本上机检测开始后,是不能停下来中途添加新的标本的,必须要等这一批的结果扩增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批标本的扩增。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审核结果


广汉每一轮全员核酸约采集60余万人次,约6.2万管标本。全部标本完成上机检测,得出初步结果,往往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天凌晨。


此时,也许你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但是,广汉市疫情应急指挥部和核酸检测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


如果检测结果无异常,就会进行数据传输,再由大数据平台进行处理和发布,这样,大家就可以在手机上查询到核酸检测结果了。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如果检测结果异常,24小时待命的“追阳小队”还需要对异常标本进行单人单采,再重新送入实验室进行标本震荡、核酸提取、试剂配制、核酸扩增,这样一系列流程下来,又需要花费约4个小时。再围绕相关信息做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准确的相关医学信息、个人信息,信息齐了之后上报审核。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经专家研判后,才能向大家发出新的疫情防控公告,这个时候,往往已经是凌晨4、5点钟了。我市在10月6日发现一例市域外返广汉人员核酸检测阳性后,又相继在10月9日第四轮全域全员核酸检测和10月12日第七轮全域全员核酸检测中发现阳性病例,广汉市疫情应急指挥部向社会公布的有关疫情防控通告,正是按照以上严格的工作流程才和大家见面的,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无误。

「科普」为什么疫情防控通告凌晨才会和你见面?那是因为…… - 天天要闻

现在来看得出一个“小小”的核酸检测报告,发布一条短短的疫情防控通告囊括了那么多的步骤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疫情当前检验人员正在全力投入核酸检测尽量缩短出结果的时间您的焦急同样也是他们牵挂的大事!所以希望大家多一些耐心和理解这场疫情终究会过去,让我们共同静待花开!

来源:微新广汉、检验医学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养乐多亮相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持续支持益生菌科研与科普 - 天天要闻

养乐多亮相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持续支持益生菌科研与科普

5月19日-2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支持的“第二十届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着眼于益生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益生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养乐多支持主办的
“85后”孔大力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上海天文台台长 - 天天要闻

“85后”孔大力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上海天文台台长

近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发布任免通知,经研究,决定:孔大力同志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兼);免去沈志强同志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兼)职务。孔大力同志任上海天文台台长(试用期一年);免去沈志强同志上海天文台台长职务,保留正局级。孔大力,男,1985年11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中心“行星物理与...
又是“投毒”又是“捅刀”,动物的爱情世界真的震碎三观! - 天天要闻

又是“投毒”又是“捅刀”,动物的爱情世界真的震碎三观!

熟悉刑侦推理类作品的朋友们,肯定对氰化物印象深刻——毕竟很多受害角色,都是只沾了一丁点剧毒的氰化物就饮恨当场。然而,在无奇不有的自然界,氰化物也可以成为传情达意的礼品。不仅如此,动物“情侣”之间还有很多让人大跌眼镜的危险互动,在这个 520
这样吃饭,真的可能会让你变秃!但很多人还以为超健康 - 天天要闻

这样吃饭,真的可能会让你变秃!但很多人还以为超健康

过去十年里,间歇性禁食已悄然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据《自然》杂志报道,一项统计发现,2023 年美国超过 10% 的成年人都在实践这种饮食方式。在互联网上也只需略加搜索,就能发现各种间歇性禁食的指南,教你如何具体操作,给身体带来种种益处。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 天天要闻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22日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62717个,并首次收录了蜻蜓和蚯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物种名录则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
OpenAI在阿联酋启动“星际之门”项目,计划扩展至亚太地区 - 天天要闻

OpenAI在阿联酋启动“星际之门”项目,计划扩展至亚太地区

【TechWeb】近日,OpenAI联手G42、甲骨文、英伟达、软银和思科等公司,共同宣布打造“星际之门阿联酋”(Stargate UAE),这是OpenAI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Stargate的第一个国际部署项目。作为“OpenAI for Countries”倡议下的首个合作伙伴项目,OpenAI正在与G42合作,在阿布扎比阿联酋-美国人工智能园区(UA
于涵洋课题组JACS:TNA酶催化RNA天然连接 - 天天要闻

于涵洋课题组JACS:TNA酶催化RNA天然连接

苏糖核酸(TNA)是一种非天然核酸,结构简单(图1),能像RNA一样碱基配对,也能折叠形成功能性结构,因此被视作生命起源早期可能的遗传物质。而且,TNA具有优异的抗核酸酶降解能力,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展现出潜力。图1. TNA与RNA的化学结构
“唯论文”如何破?清华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唯论文”如何破?清华给出答案

清华大学学子正在上课路上。清华大学供图 在清华大学研究生评价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从2019年起有4份文件围绕一个主题密集出现:《清华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克服学术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的导向;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