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分子化学开拓者冯新德:人一生可以珠宝玉器,也许两袖清风

2022年10月12日07:53:05 科学 1052

致敬缅怀高分子化学家冯新德院士----《科海追星》之三百三十

“高分化学”始创科,

“接枝”“嵌段”聚开合。

生物老衰机理觅,

情系,助医控药树新德。

灌溉菁苗勤洒水,

惴惴,霖缸须贮一千河。

最慰人生曾贡献,

无憾:桃李续吟华夏歌。

(《定风波》—张飙)

中国高分子化学开拓者冯新德:人一生可以珠宝玉器,也许两袖清风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冯新德院士(1915年10月12日—2005年10月24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中国高分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在国内首开高分子化学专业课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高分子化学教研室。他在烯类自由基聚合与电荷转移光聚合以及接枝与嵌段共聚合、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药物缓释放高分子、以及高分子老化与生物老化的初始反应机理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通过分子设计来合成不同结构的嵌段共聚物,借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在国内首先研制成了5种医用聚醚氨脂抗凝血材料。他从事教育50余年,培养了大批高分子化学人才。为发展中国高分子科学事业和高分子化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高分子化学开拓者冯新德:人一生可以珠宝玉器,也许两袖清风 - 天天要闻

冯新德认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固然都很重要,但是最根本的是要出人才。他把教师喻为园丁,说,如果浇花用一担水,则缸里要挑足十担以上的水。他勉励学生说:“人的一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可以有珠宝玉器、绫罗绸缎,也可能两袖清风、粗茶淡饭。真正的价值在于对国家、对民众、对事业作了多少事情。”

中国高分子化学开拓者冯新德:人一生可以珠宝玉器,也许两袖清风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 天天要闻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随着天上的卫星组网越来越多,这些卫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为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国首个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卫星管理更聪明。航天大模型“华山”,首次将大语言模型应用在航天领域的产品上,运用AI帮助用户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轨道计算与分析、指令代码生成等航天器在轨管理工作。通过数据学习,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 天天要闻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当地时间5月14日,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荷风”和“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当天,美泉宫动物园为“荷风”和“兰韵”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发表致辞。现场观众热情高涨,众多儿童欢呼雀跃,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 天天要闻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我们都知道医学研究方案设计耗时又耗力?面对复杂的实验逻辑和文献海量信息,如何快速产出高质量方案呢?我想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决问题吧!那今天刷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有福了,本文结合梅斯医学资深研究员张磊博士直播干货,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标、优化实验设计,文末还附赠工具试用入口!【研究方案设计的前置知...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 天天要闻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常温常压下,氢以气体状态存在。高压下,氢结晶为固体。而超高压下固体氢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谜。1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项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用X射线纳米探针首次“看见”固体氢的复杂晶体结构。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早上好!上观新闻『早读』来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上海多云到阴,下午起局部地区有短时小雨,22~29℃§今日关注“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5月14日12时12分,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 天天要闻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研团队终生难忘的一天。他们在“模速空间”参加一场以“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为主题的沙龙时,与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面对面交流。这些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他们身处的科研环境如何?记者来到毗邻“模速空间”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采...
生命,居然也可以悬在边界上,不活不死…… - 天天要闻

生命,居然也可以悬在边界上,不活不死……

17 世纪末,一位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展开了一项让他重新思考“生命是什么”以及“生命的边界在哪里”的探索。这段旅程不仅颠覆了他自己的世界观,也在科学和哲学界激起了波澜,影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