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淡化的现今,流量往哪里跑?

2022年07月01日17:40:35 科学 1585


疫情淡化的现今,流量往哪里跑? - 天天要闻

即便是全球疫情爆发,死去很多抵抗力很弱的人,也挡不住一些人仍然活得很滋润。

这些富豪权贵们天天叨叨诗和远方是很正常的,甚至幻想天马行空。

生活得太好了,就渴望长命百岁,甚至希望万岁万万岁。拨些款搞搞永动机不是很正常的吗?

求神拜佛在暗地里做没问题,明面上得搞生物医药。哪天搞出一种神药,花几千万打一针,让自己活到150岁完全是有可能的。

只要活得久,只要科技进步快,就有机会移民到火星上了。星辰大海的愿望不就实现了吗?

总挡不住有人这样想和这样做。但是更多的人,面对新冠病毒,是手足无措的。

该死的死去,该隔离的隔离,该失业的失业,该没菜吃的,何不食肉糜!

这个时候,诗和远方就该歇歇了。星辰大海?开什么玩笑,连自家门都出不去!

现实像我这样的人穷了,没钱了。我该怎么搞钱,养家糊口呢?至于你说的脑机接口元宇宙,跟我有半毛钱关系吗?而我这样的人是大多数。

毕竟靠元宇宙发财的,就金字塔尖的一小撮人而已。大多数人都在底层苟延残喘呢。

疫情前,大家没有生存危机,关注点都在怎样活得更好。关注点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很有科幻既视感。

疫情来了之后,大家的生存受到威胁。以前那些魔幻感十足的科技,居然治不服新冠病毒。那谁还搭理它!

接着媒体自然而然就被疫情占据了。然而疫情总有过去的那一天,一切都在轮回循环。

生死仍然是人类永恒的命题。有关生死的技术和疫情是没有冲突的,流量一直都在。

之所以没有流量,是因为那些技术还不能治病救人,或者说实用性还不大,只好暂时靠边站了。

在疫情逐渐弱化的现如今,就是此消彼长的时候了。当新冠病毒再也毒不死几个人后,很多国家就不再特意报道了。谁能代表国家呢?当然是权贵和富豪。

于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明星们各显神通,引领风骚三五天。不然对不起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至于科技,研究者正在某个领域内,默默积蓄力量,以便将来一鸣惊人,改变这个世界和人们的生活。他们是时代的真正变革者,但不是流量明星。

而像我这样的芸芸众生,生活本身就是一地鸡毛。在吃饱饭之余,却幻想鸡毛飞上天,博取些微可怜的流量,填补空虚的精神。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天天要闻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迈克尔·本顿)教授围绕“三叠纪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 天天要闻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地幔的垂直运动是导致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地质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这些地幔上升流,有时被称为地幔柱,被认为在一些重大的地质转变(例如大陆漂移)中发挥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陆地下发现了一种类似、微妙却意义重大的现象。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在主要水下断层带释放构造应力过程中发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渐进式地震事件在穿过日本海岸附近易引发海啸的断层段时被追踪,该断层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缓冲作用,吸收了压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比作一条断层线沿着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 天天要闻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流传。截图显示,名称为“倪四道”的用户称,团队预测8个月内,将会在一经纬度位置(位于广东)出现八级以上地震。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来源:广西台新闻910】近期,阳朔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通过桂林漓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安装的监测系统,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的身影。白颈长尾雉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 天天要闻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5日讯“淘淘”20 岁啦!7月5日,世界第一头人工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淘淘”迎来20岁生日。从“淘淘”出生到家族发展至5头,在一代代科研人员努力下,长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种,为这一濒危物种的未来带来希望。
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 天天要闻

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献给003号坠机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 摄山里的纪念仪式简简单单,从山下带上来的一束白玫瑰,分给王健、杨立群和其他队员,在曾经因飞机坠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们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洁白,山林翠绿,经过80年的自然修复,那个“巨坑”已经宛如平地,难以辨认。巨坑近旁,山势陡然下陷,形成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