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败的探月,将地球最顽强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们怎么样了

2022年06月27日23:18:02 科学 1557

从古至今,人类对月亮一直都非常向往,古时候由于人类的科技不够发达,所以古人一直都认为月球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关于月球的传说有很多,比如说广寒宫嫦娥奔月等等,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人类已经对月球有了一定的认知,现在我们知道月球其实就是地球的的一颗卫星,在太阳下的行星当中,有很多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比如说木星的卫星有79颗,土星的卫星有82颗,而地球只有月球这一颗卫星,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也没有研究出月球是如何产生的。

一次失败的探月,将地球最顽强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们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会说,月球一定是被地球引力捕捉到的,一般来说,行星的卫星都是捕捉到的,但是其它卫星和行星本身的体积和质量相差至少在上千倍,而月球这颗卫星和地球只相差几十倍,这让科学家感到非常疑惑,科学家经过计算得出,按照地球的引力,是没有办法捕捉到月球的,那么月球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不少科学家认为,月球曾经可能是地球的一部分,在太阳系早期的时候,有一颗巨大的小行星 撞击了地球,导致地球上的一部分被小行星撞了出去,而撞出去的这部分就变成了月球。

一次失败的探月,将地球最顽强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们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虽然这只是科学家的猜想,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科学家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到现在为止, 科学家已经多次登陆月球,并且将月球的土壤带回了地球,我国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登陆月球之后,带回了很多月球土壤,并且对月球土壤进行了研究,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月球在20亿年前,还有火山活动的迹象,这说明月球的内部环境可能和地球非常相似,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在月球土壤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氦-3,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说不定我们还会到月球上去开采这种资源。

一次失败的探月,将地球最顽强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们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虽然很多国家都曾经登陆过月球,但不是每一次登月都非常成功,在2019年的时候,以色列航天器搭乘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进入太空,它的目的就是月球表面的宁静海,结果在进入月球轨道准备着陆的时候,探测器航天器发生了故障,最终探测器以每秒139米的速度坠落在月球上,当时在这个探测器上面放着很多地球生物,其中有一种生物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这种生物就是水熊虫,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生物,水熊虫被科学家称为是地球上最顽强的生物。

一次失败的探月,将地球最顽强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们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为什么说这种生物是地球上最顽强的生物呢?因为科学家发现,这种生物早在5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在地球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中,这种生物都没有灭绝,而是成功地存活了下来,后来科学家对水熊虫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科学家发现这种生物的体型非常小,之后0.05-1.4毫米,想要观测它们,必须借助显微镜才可以,而且这种生物基本上都生活在非常极端的环境中,比如说南极、深海、高山上面。这说明它们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水熊虫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

一次失败的探月,将地球最顽强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们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它们能够在极端环境下进行冬眠,冬眠可以分为低湿隐生、低温隐生、缺氧隐生等等,在这种状态下,水熊虫会停止一切新城代谢,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说,它们已经死亡了,但是它们还可以复活,这样科学家感到非常惊讶,而且它们能够在151摄氏度的高温下存活,还能够在零下272.8摄氏度下生活,要知道这个温度已经解决绝对零度,一般生物早就冻死了,在极端缺水的环境中,水熊虫会将自己身体里面的水分从百分之85降低到百分之3,这样它们就能够保持身体不缺水。

一次失败的探月,将地球最顽强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们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为了证明水熊虫的生命力非常顽强,科学家还做了很多实验,科学家将它们放在500多的放射线下,相当于原子弹爆炸以后的辐射,即使这样它们都会死,而且在深海里面,它们也不会受到压强的影响,即使水熊虫身体里面的水分干枯,只要在正常环境下,给他们一些水,它们就能够重新活过来,这是科学家在地球上发现的最顽强的生物了,那么这种生物在月球上能够生存吗?科学家认为,水熊虫虽然是地球上最顽强的生命,但是在月球上,也是非常难生存的。

一次失败的探月,将地球最顽强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们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温度在127摄氏度,晚上温度在-183摄氏度,在这种暴露的环境中,它们也只能够存活几分钟而已,而且月球上没有水资源,当水熊虫身体里面的水分全部消耗完之后,它们也会很快的死亡,而水熊虫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身体里面含有一种非常强大的DNA,这种能够有效的抵抗各种极端环境,但是它们的抵抗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水熊虫在任何环境中都不会死亡,那么就违背了宇宙的定律,在宇宙中任何物质都会灭亡的一天,小到生命,大到天体都是一样的。

一次失败的探月,将地球最顽强的生物留在月球,如今它们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我们的地球、太阳、都有死亡的一天,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 太阳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到现在太阳已经燃烧了50亿年,再过50亿年,太阳的寿命就会走到尽头,到时候太阳会变成一颗红巨星,然后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的轨道,到时候我们的地球也会不复存在,而人类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寻找到新的家园,目前科学家已经在宇宙中发现了类似地球的行星,但是由于这些行星距离我们太远,现在人类还没有办法飞过去,小编认为,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我们一定能够制造出更加强大的飞行器。到时候我们就能够飞出太阳系,然后进行星际移民,小编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