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倒挂犀牛的科学家得了诺贝尔奖?

2021年09月12日16:40:06 科学 1138

「科普」倒挂犀牛的科学家得了诺贝尔奖? - 天天要闻

今年的搞笑诺贝尔交通奖

一头倒挂在直升机上的犀牛。/纳米比亚环境部

犀牛的身体倒挂在空中会怎样?谁解决了孩子的荒唐问题的好奇心与实际实验的科学家被授予的Ig诺贝尔奖今年。一位分析猫叫声中包含的信息的研究人员和一位找到了摆脱潜艇蟑螂的方法的退休海军军官也获得了该奖项。

哈佛大学的“纪念 的 不大可能的 研究”上发表9日(当地时间),“当一个研究小组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罗宾·拉德克利夫教授领导的运输直升机犀牛,却颠倒,容易姿势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分别是?因为他对比较影响的实验的贡献,他被授予第31 届搞笑诺贝尔交通奖。”

搞笑诺贝尔奖是一种“假诺贝尔奖”,在诺贝尔奖公布前一个月公布。他是“真正的(不是不可能不大可能 正版英文单词的缩写)。组织者说:“该奖项颁发给了一项让人们有机会笑然后思考的研究。” 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今年的颁奖典礼在网上举行,实际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弗朗西斯·阿诺德(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和卡尔·怀曼(2001 年)2007 年物理学奖)和Eric Maskin博士(2007 年经济学奖)作为演讲者参加。

“的 臭鬼”,在搞笑诺贝尔奖的吉祥物。模仿罗丹的《思想者》。/ Ig的 诺贝尔

倒挂的犀牛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非洲,栖息地经常被迁移以保护濒危动物。大型动物如犀牛是通过悬挂在直升机上运输的。“没有人研究过倒立的姿势如何影响动物的心肺功能,”拉德克利夫说。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纳米比亚环境、林业和旅游部的帮助下,麻醉了12只黑犀牛并将它们挂在起重机上以测量它们的身体变化。实验表明,与俯卧姿势相比,犀牛更擅长倒挂。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起重机上吊起一只麻醉的犀牛并进行实验。/康奈尔大学

研究人员假设血液流动是原因。犀牛的下半身通常有很多血液,所以气体交换很好,但上半身缺乏血液。倒挂犀牛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就像一个人倒立一样。此外,研究小组补充说,犀牛由于其巨大的重量,通常容易对骨骼和肌肉造成伤害。

拉德克利夫教授说:“当我第一次听说我将获得搞笑诺贝尔奖时,我不确定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更多的人应该知道正在为拯救与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神奇动物所做的努力,”他说。

瑞典科学家发现,猫在想吃东西时往往会哭到最后。/朝鲜日报数据库

请求帮助时停止哭泣的猫

其他获奖者也进行了超乎想象的飘忽不定的研究。今年的搞笑诺贝尔生物学奖颁给了瑞典隆德大学的苏珊·舒尔茨教授。2011 年,他发表了分析猫叫声中包含的信息的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当猫想要食物时,它们往往会在哭声中结束。另一方面,在去兽医医院的那天,由于压力而降低了哭声结束的音调。研究人员发现,当30人聆听猫叫声的录音时,大多数人只能从音调中理解其中的含义。

今年的搞笑诺贝尔昆虫奖颁给了美国预备役海军中校约翰·穆里南。穆里南中校于1971 年宣布,一种名为敌敌畏的杀虫剂可用于对抗潜艇上的蟑螂,而不是有害的环氧乙烷。物理学奖颁给了一位科学家,他发现了即使在人群中也能防止人们相互碰撞的秘诀。机械奖授予了一位研究人员,他发现了即使人们可以走路而不会撞到他们时也会经常发生碰撞的原因。事故原因是使用手机。

生态学奖颁给了一位分析生活在路上口香糖中的细菌的科学家,和平奖颁给了一位发现胡须可以减少拳头对面部影响的研究人员。医学奖颁给了一位声称性高潮可以缓解鼻塞并帮助呼吸的研究人员。

化学奖授予一位声称能够通过分析电影院空气中观众的体味来预测正在观看的电影的暴力和耸人听闻的科学家。经济学奖颁给了一位分析政治家肥胖与腐败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人员。

韩国也产生了几位获奖者。

韩国尚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但有几位韩国人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1999年全年gwonhyeokho可隆先生“香套装,环保的贡献,开发,2000年文鲜明统一教,浮桥是在1960年36开始,在对1997年全年3600已被选定为共同的婚姻是功德一万对经济学奖得主。

另一个1992年来,10月一28日,来到了世界的尽头,午夜的狂喜(携举)yijangrim达明部委谁声称部长2011被选为数学行政诺贝尔奖获得者。近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 Jiwon Han因其对携带咖啡杯时咖啡溢出现象的研究获得了2017 年流体力学奖。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 天天要闻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邀请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