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2021年04月22日20:27:03 科学 1590

小时候,父母问我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回答:”科学家!“尽管对科学家这份职业知之甚少,但是”科学家“三个字像天上星星一样,离我们还很遥远,但它散发的光芒深深吸引着我们。

尽管能实现做科学家梦想的人还是占少数的,但是崇尚科学家、尊重科学家的这份感情已经种在了人民的心田里。而的科学家地位所以如此之高,连三岁小孩都懂得崇尚我们的科学家,这离不开我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贡献。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袁隆平

在我国,伟大杰出的科学家前仆后继,用青春和热血帮助祖国走向强大。可以说,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精神就像一座宝矿,需要我们去深入地挖掘 ,郭曰(yue)方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矿工“,开采着共和国科学家们的故事与精神!


01

与科学的奇妙缘分

虽然没能成为科学家,反而与文学结缘颇深,郭曰(yue)方与科学的缘分却好像是命中注定的!

郭曰方(yue)曾担任中国科学报总编辑、中国科学院文联主席,做过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随员和方毅副总理秘书。

1964年大学毕业后,郭曰方(yue)在外经部工作了12年,开始跟科学家打交道。45年前,他又被调入中国科学院工作,从此与科学和科学家结下不解之缘。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郭曰方

“我到科学院来,这一生都在科学家联在一起,从参加工作第一天到现在,都是跟科学家在一起,他们的精神鼓励着我。”

在科学院工作期间,郭曰(yue)方接触了很多科学家,他发现我们的科学家拥有很多值得年轻人学习的品质和精神,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年轻人对我们科学家的工作和贡献并不了解。很多年轻人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很多歌星、武侠小说人物的名字,但是谈到科学家,并不是很了解。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郭曰(yue)方觉得他有责任把我们科学家高尚的精神讲给年轻人听。这样,将诗歌与科学结合的想法,在郭曰(yue)方的心中开始酝酿。

郭曰(yue)方与科学的缘分,在40年前那场病痛中达到顶点。

1981年,39岁的郭曰(yue)方做了胃癌手术,开始化疗。

“最好的年华,突然得了癌症,当时思想非常痛苦,周围这些科学家,包括自己的亲人,随时都可能离开他们。”

这时,科学家的精神激励着他脱离困境。

期间,郭曰(yue)方曾拜访高士其——瘫痪的一位老科学家,高士其在美国搞细菌实验,大脑坏了,却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写出了500万字的科普作品。他鼓励郭曰(yue)方,用科普这种手段跟疾病斗争吧!郭曰(yue)方深受感动。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左为高士其先生

所以,即使在胃癌手术的那几年,郭曰(yue)方也丝毫不气馁,继续为科学家写诗,同病魔顽强斗争。

他成功了!

医生都没有想到,都说郭曰(yue)方是奇迹,还被评选为北京市的抗癌明星。

郭曰(yue)方倾慕于科学,科学精神在冥冥之中拯救了他,这让郭曰(yue)方的科学诗更加有精神力量。

郭曰(yue)方创作科学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职工作让他与很多科学家熟识,能够掌握许多科学家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这些感人的细节往往又体现在郭曰(yue)方的科学诗中。

有一年春节,郭曰(yue)方看望钱三强,钱院士生活非常勤俭,钱院士家的沙发一坐就陷进去了,弹簧全坏了,想起身必须要慢慢起来。钱院士去世后又把自己几万块钱的存款全部交党费了。

因为有这些非常好的细节,所以郭曰(yue)方的科学诗中大师们的形象是鲜活的。

40年来,郭曰(yue)方发表了大量讴歌科学家精神的诗歌作品,特别是退休后的20年间,出版了二三十本诗集、散文集。如今,年近八十,郭曰(yue)方仍笔耕不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出版了诗集《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这本书是郭曰(yue)方在科学艺术园地耕耘的收获,也是他探索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重大突破。体现了郭曰(yue)方“新、真、情、深、精”的创作理念,用艺术的形式讴歌科学家,用炽热的情感、生动的细节、凝练的语言、点染了科学家的生命!

书中的很多科学家,郭曰(yue)方曾经与他们一起工作过,在新书发布会上他感慨道:“许多老一辈的科学家已经离我远去,但是他们的音容样貌,和他们一起工作的往事历历在目,尤其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精神就像一面面旗帜,一座座丰碑矗立在我们面前。为科学服务,为科学家服务是我人生最大幸福。”


02

科学家是最重要的题材

在郭曰(yue)方所有的科学诗作品中,对科学家的书写是最重要的题材。到现在为止,他已经书写了约180位科学家。

拿《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来说,既有在建国初期开创和奠基新中国科学事业的李四光、竺可桢,又有在百般困难中为祖国做出卓绝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还有新时代涌现出的时代楷模袁隆平、钟南山、欧阳自远、南仁东、黄大年等。

长期以来,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贫油的国家,但李四光却不相信,他用地质学的理论推断:在辽阔的中国领域内,石油资源应该是相当丰富的。他用专业知识写就了《新华夏海的起源》,在伦敦的会议大厅里,狠狠批驳了西方的“中国贫油论”,动摇了传统地质学,震惊欧洲。国家也根据李四光的理论,做出了石油勘探的战略,事实证明,李四光是对的,如果相信西方学者那一套理论,也许,中国的油田至今还未开发。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李四光

新中国成立时,李四光在伦敦归国中途遭到了国民党的阻拦,他们找到李四光夫妇,并掏出五千元支票说:“请你向全世界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拒绝政协给你的全国委员的任命。否则,将你扣留国外。”李四光严厉呵斥:“你以为五千块美金就能收买我的爱国心?我要回祖国,不要你的美金!”

像李四光这样优秀的科学家,由于篇幅有限,郭曰(yue)方只例举了钱学森、邓稼先、茅以升等52位,事实上,这类英雄,这类科学家在我国又岂止52位呢?所以郭曰(yue)方四十年来笔耕不辍,为科学家写作、宣传,就是为了把这类英雄群体,最大化地展示给公众。

郭曰(yue)方在书中写道:

《炽热的岩浆,冲出地层——献给李四光院士》(节选)

燃烧吧 与大庆油田的烈焰一起燃烧

与王铁人的激情一起燃烧

在大庆 在大港

柴达木 在秦岭

在北部湾 在东海之滨

三个凹陷

三个隆起

一条条纬向构造

一条条经向构造

被你的路相生油理论

描绘得淋漓尽致 就像

一排巨大的“多”字形雁阵

掠过神州 纵横驰骋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03

科学宣传要实事求是

郭曰(yue)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宣传科学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有些科学“害怕”被宣传。

首先,科学家需要安静的环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适当的宣传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度,夸大其词,带来不好的后果,我们的科学就不愿意接受采访了。

其次,科学宣传最重要的是科学家研究的内容,实事求是地评价,不刻意拔高或贬低,不到火候你也不能提前说,真正事情做得扎扎实实了,你再去宣传,那么实事求是的介绍,他们还是欢迎的。

总之,宣传科学家首先要懂科学家,尊重科学家,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还要做到实事求是。

这也是郭曰(yue)方能采访那么多科学家,掌握大量资料,为他做科学宣传的原因。

今年1月,《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已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入选“亲近经典”丛书。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站在百年历史新起点上,朗诵郭曰(yue)方的《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回顾共和国科学发展史,倾听科学家的故事,让共和国科学家的光辉形象深刻地留在我们心中。相信,在未来,我们的小孩,在提到我们的科学家时,依然会心怀崇拜和向往!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 天天要闻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关注+星标,好搭档不错过7.7本周值得读来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发表,我们为您精选呈现。1.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2. 并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与慢性炎症相关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拟态是否成功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心理学 |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 天天要闻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赖、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复使用并借鉴的科学,它能带来更快、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及更为广泛的益处,而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这一切的基础。以OA形式发表研究,也能为研究人员和作者带来影响力和可见度等诸多益处: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优势,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广的影响范...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 天天要闻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速度的理解往往基于牛顿力学体系下的相对速度概念。比如,当我们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观察到车外的物体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后移动,这个速度是相对于汽车这个参考系而言的。然而,光的速度却截然不同,无论在何种参考系中测量,光在真空中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 天天要闻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本源量子今日宣布自主稀释制冷机获国际订单,将批量出口“一带一路”国家,标志着我国自主量子计算核心装备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本源 SL400 稀释制冷机稀释制冷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之一,能够为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IT之家注:-273.15℃)的极低温运行环境,除量子...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 天天要闻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布氏苇莺:雀形目、莺科、苇莺属鸟类,属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体重10-12克。其中国内主要分布于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水塘、溪流、沼泽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丛、芦苇丛以及草丛中。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 天天要闻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今日4时5分 我们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暑气渐盛虽还未到最酷热之时却已奏响了盛夏的序曲年方过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称“小热”暑气蒸腾、热浪翻涌虽未到三伏极盛之时但此时的沈城已浸满了夏日的浓烈气息此时节气温飙升最高可达35℃雷雨也时常突袭闷热与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 天天要闻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美国这会儿估计正对着空气拍大腿。20多年前7000万美元就卖掉的稀土工厂,现在想花7亿都买不回来。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话语权攥在咱们手里,它想造点像样的东西,还得看咱们脸色。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稀土这玩意儿,听着像土里的稀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