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2025年07月05日18:23:10 健康 1350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 天天要闻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 天天要闻

“保健品中毒”这五个字,听起来像电视剧里的情节,但它正悄无声息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甚至近在身边。

保健品,这个词听起来总像是“安全”的代名词。包装精致,广告温柔,吃了好像就能“补这补那”,从头发丝补到脚后跟。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 天天要闻

但真相往往不那么温柔。有些人把它当饭吃,有些人把它当药吃,还有些人,把它当万能神药吃。结果,吃出了肝损伤肾衰竭,甚至进了ICU

很多时候,保健品的问题不在于它“不好”,而在于“不懂”。一旦用错了方式,再好的东西也可能变成毒药。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 天天要闻


最常见的第一类中毒现象,是肝功能异常。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一切进嘴的东西,不管是燕窝还是左旋肉碱,最终都要在那里“过一遍”。有些保健品含有复杂的植物提取物,表面看是天然无害,实则一旦超量或与某些药物交叉作用,肝脏就可能“罢工”。

这种“罢工”有时悄无声息。前几天还精气神十足,这两天就眼白发黄、食欲全无。检查一做,谷草转氨酶飙升好几倍。医生一问,原来在吃某某“排毒养颜胶囊”。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 天天要闻


而第二类“隐性杀手”,是肾功能损伤。

肾脏不像肝脏那样“能喊疼”,它一旦出问题,往往不疼不痒。很多人以为尿多就是“排毒”,殊不知那可能是肾小球在逐渐“漏水”。尤其是含有高浓度蛋白、泻药成分或利尿草本配方的保健品,长期服用后,可能让肾脏每天像在跑马拉松,时间久了,自然就“跑崩”了。

这类产品时常打着“清肠、排毒、净化内环境”的旗号,看似养生,实则让身体“透支”。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 天天要闻


第三个要警惕的坑,是成分叠加引发的交叉反应。

不少人一边吃保健品,一边吃降压药、降糖药、他汀类药物,殊不知,有些保健品里偷偷添加了西药成分,比如酚酞双氯芬酸钠等。这些成分和处方药一旦“撞车”,不是血压飙升,就是肝肾损伤。

有些“通便口服液”居然含有泻药成分酚酞,高血压患者服用后,导致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心律失常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 天天要闻


第四个常见误区,是服用时间和方式不当。

比如某些氨糖软骨素,建议饭后服用,但不少人空腹吃,结果胃部不适、反酸烧心;又比如某些“护眼软胶囊”,含有叶黄素脂溶性成分,必须和脂肪一起吃才吸收好,结果很多人喝杯白开水吞下,基本相当于白吃。

还有人图省事,把三种保健品一起抓一把吞下,这种“堆叠式服用”,不仅吸收效果差,还可能引起肠胃刺激,甚至引发药物性胃炎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 天天要闻


第五个深藏不露的风险,是对身体信号的忽视。

很多人吃保健品后出现口干、腹胀、失眠、皮疹等轻微反应,却以为是“排毒反应”。这种谬论一旦被信以为真,往往会拖延真正的治疗时机。

有些保健品广告甚至暗示“初期不适是身体在适应”,这简直就是拿人体当实验场。真正健康的东西,不该让身体不舒服。如果连续几天服用后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或皮肤发痒,要立刻停用、检查。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 天天要闻


既然如此,如何才能“吃对”保健品?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保健品不是药,更不是万能钥匙。它的“保健”二字,意味着是“辅助支持”,而非“治疗疾病”。任何一款保健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里,写的都是“保健食品”,而非“药品”。

换句话说,如果把保健品当成治病的核心,那就等于把方向盘交给了副驾驶,迟早要出问题。

还有一个尴尬的现实是,保健品对不同人群的效果差异极大。比如鱼油,有人吃了觉得血脂降低,有人吃了反而腹泻恶心。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代谢、肠道菌群、肝酶活性都不一样,不能用“邻居吃了有效”来套用自己。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 天天要闻

更不能盲目跟风“网红推荐”。某些“抗糖丸”、“熬夜修复胶囊”、“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听起来炫酷,但背后往往是营销包装大于实质功效。真正含量高、配比科学的产品,反而默默无闻,因为它们不靠“造神”,靠的是“成分”。

值得特别提醒的一点是,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更要慎用保健品。这类人群本身肝肾功能代谢变慢,若再叠加保健品的负担,容易引发“慢性中毒”。例如某些“增强免疫力片”,含有高浓度锌、硒,长期服用可能引起金属元素蓄积中毒。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 天天要闻

还有些“补肾产品”,含有植物雄激素,老年男性误服后可能出现前列腺肿大、夜尿频繁、甚至诱发泌尿系统感染

归根到底,保健品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乱吃”。吃之前,先问三个问题:吃它,是为了什么?身体真的需要吗?是否与现有药物冲突?这三个问题,答好了,才谈得上服用的合理性。

医生最怕看到的情形,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因为“不懂”,把小问题吃成了大麻烦。本来只是轻微的血脂偏高,却因为盲目吃保健品,吃出肝衰竭,最后反倒连基础治疗都无法进行。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 天天要闻

而最让人遗憾的是,这些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想要从保健品中获得真正的益处,关键在于“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是别人说好就好,而是要明白自己身体的“底色”,再选择适合的“调色剂”。保健不是“补”,而是“调”;不是“加法”,而是“平衡”。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转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时,这5点要注意 - 天天要闻


最有效的保健,其实从来不是吃什么,而是不乱吃什么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王芳,刘敏.保健食品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4,41(02):250-254.

[2]张晓红,邹丽君,刘艳.保健品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及合理使用建议[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23,17(12):1123-1126.

[3]黄丽,陈欢,许建军.我国保健品监管现状及安全性问题研究[J].中国药事,2024,38(04):420-425.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西安一医院为天水血铅异常幼儿开单独诊室,医生回应两地检验结果悬殊 - 天天要闻

西安一医院为天水血铅异常幼儿开单独诊室,医生回应两地检验结果悬殊

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7月1日,甘肃省天水市查获一起某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案件。随后几天,陆陆续续有家长带孩子自行前往西安进行血铅检验。查血铅的单独诊室挂牌5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再次赶往西安市中心医院,发现与昨日不同的是,儿科门诊已开辟单独的诊室供天水血铅异常幼儿就诊。下午3时许,仍有...
医生坦言: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会有这7个特点 - 天天要闻

医生坦言: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会有这7个特点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所说,在我国大约有1.5亿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的风险,近几年也逐渐成为了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患上糖尿病后的并发症,当多个并发症找上门,损害
耳鸣的特效药,药店藏着掖着不愿说,我来和你讲 - 天天要闻

耳鸣的特效药,药店藏着掖着不愿说,我来和你讲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讲耳鸣,你可能不知道,在医药店的犄角旮旯里面,藏着三种缓解耳鸣的特效药,这些药呢,就像是被人丢在角落里的宝贝一样,就因为太平价,所以药店呢,也不怎么爱卖,感觉呢,再晚一点呢,他们就要彻底消失了第一,益气聪明丸,生阳聪耳
人真的能被热死!一老人因中暑身亡,体温高到人体无法承受 - 天天要闻

人真的能被热死!一老人因中暑身亡,体温高到人体无法承受

►本文2125字 阅读3分钟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南京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高温天气中因严重中暑不幸去世。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