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歌手陈奕迅因确诊新冠肺炎,不得不延期高雄演唱会,这一消息引发大众对新冠疫情的关注。其实,近期全国多地新冠感染病例有所增加,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4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且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
在3月31日至5月4日的监测期内,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的新冠阳性率从7.5%大幅跃升至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的新冠阳性率也从3.3%提高到了6.3%。从区域来看,到第18周,无论南北方,新冠病毒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检出率中均排名第一。从年龄来看,到第18周,新冠病毒在15岁及以上的年龄段的阳性检出率为第一。
不仅内地出现这种情况,中国香港自3月中旬起新冠病毒在社区活跃度持续上升,污水监测数据显示XDV变异株流行率上升;中国台湾近期新冠疫情上升,就诊人次较前一周上升66%,疫情已连续5周上升。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冠感染呈现周期性上升并非我国独有的现象。世卫组织指出,欧洲地区阳性检出率超20%;东南亚多国因雨季来临,疫情风险增加。新加坡卫生部和传染病管理局通告,今年4月27日至5月3日这一周的冠病病例估计增加至1万4200例,高于前一周的1万1100例,同一时期的平均每日住院病例也从102例上升至133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 病毒变异:目前主要流行毒株为XDV系列(JN.1亚分支),其传播力有所增强,对中和抗体的逃逸能力提升,可能导致部分已接种疫苗或感染过新冠的人群再次感染。全球主流变异株LP.8.1和XEC等也展现出更强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因国际交流频繁,面临更高的输入风险。
• 人群免疫:距离上一波疫情已逾一年,人群自然感染所产生的抗体逐渐衰减。加上疫苗提供的保护效力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人们完成基础免疫接种12个月后,抗体水平平均下降68%,尤其是60岁以上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抗体下降更为明显。叠加2025年2月我国经历三年来最弱流感季,人群整体免疫力处于相对低谷。
• 社会环境:随着社会全面恢复正常运转,人员流动和聚集日益增多,五一假期前后人员大规模流动,进一步加剧了病毒扩散风险。国际航班自3月开始逐渐恢复,境外毒株输入风险增加。天气转热后,人们在空调房停留时间变长,室内通风条件变差,也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更有利环境。
• 防护意识:公众对新冠的警惕性明显下降,戴口罩频率、日常消毒习惯保持率大幅降低,防护意识的松懈也给病毒传播大开方便之门。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恐慌,中国疾控中心强调,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虽有小幅上升,但仍处于低水平流行;综合多渠道监测数据,我国新冠疫情预计近期将维持上升趋势,预计4 - 5月份疫情波动不会超过2024年夏季,引发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低。专家常荣山认为,此次新冠流行即将达到顶峰,并且不会持续太久。预计五月中旬将是波峰区域,到6月5日前后,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8 - 10%左右,不会影响到高考 。
虽然大规模疫情爆发可能性低,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老年群体、多种患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新冠病毒对他们可能是致命的。日常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比如在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或进行居家新冠抗原核酸检测,确诊后尽快接受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