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曹宇悦)近日,“高三学生突发胸闷,经检查左肺几乎‘消失’”的话题引发关注。5月10日,专家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体型瘦高的青春期人群、长期吸烟者、有既往气胸病史者、特殊职业人群(如潜水员和高空作业人员),都是气胸的高危人群。
“体型瘦高的青春期孩子(尤其男孩),容易发生自发性气胸,原因是这类人群生长发育较快,胸腔内负压较大,会牵拉肺部,形成肺大疱。剧烈运动、提拉重物、猛烈咳嗽时,肺大疱容易被拉破,进而引发气胸。”5月10日,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胡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韦静进一步表示,“肺几乎消失”并非是夸张的表述,而是气胸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人的肺好比一个气球,发生气胸时,肺内的气体漏入胸腔,胸腔由负压变为正压,可能会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就将肺组织压缩至很小,在我目前接诊过的气胸患者中,最严重者肺压缩达90%。胸腔内压力的急剧变化也会影响心脏,严重情况下会危及生命。”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韦静(左一)在救治患者。受访者供图
胡洋介绍,气胸发作时,患者通常会有明显的疼痛感,部分人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干咳的症状。一些肺功能较好或气胸量小于10%的患者,可能会在短暂疼痛后自适应。但适应气胸症状不代表气胸自愈了,大部分气胸无法自愈,且若不及时干预,气胸会导致肺部无法充分舒张,影响肺功能。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即使能自行缓解,也应去医院检查。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胡洋(左)为患者查体。受访者供图
“气胸的进展速度因人而异,因青春期生长发育导致的气胸进展通常较慢,而外伤导致的气胸会很快出现严重症状。此外,气胸的进展也与患者状态有关,如果气胸发生时,患者正在剧烈运动,没有第一时间发现不适,气胸的进展会非常迅速,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表现。”韦静说。
专家建议,对于气胸的高危人群来说,平时可以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同时避免屏气、提拉重物、突然用力和剧烈运动。对于有特殊疾病史或遗传问题的人群,如患有马凡综合征、哮喘、重症肺炎、肺结核、慢阻肺等疾病的人群,建议定期遵医嘱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