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猫”事件中94.6吨食物被浪费,意味着什么?

2025年03月17日09:00:36 健康 5073

3月15日,据央视新闻报道,2024年4月发生的湖南小伙“胖猫”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身亡事件中,大量网友出于对“胖猫”的同情,通过外卖平台为其送餐祭奠。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外卖堆满了大桥的行人通道,最终导致94.6吨食物被浪费,其中一名网民甚至一次性订购了8000元外卖送上大桥。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网络时代的非理性情绪,更折射出人们对于粮食、食物的认知偏差,令人十分痛心。

“胖猫”事件中94.6吨食物被浪费,意味着什么? - 天天要闻

94.6吨食物意味着什么?

2024年,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395公斤/亩,94.6吨相当于239.5亩农田上的粮食产量。事实上,这些被浪费的“外卖”并非全是粮食,其中有大量的奶茶和汉堡。按照肉蛋奶的粮食转化率来说,大约3至4斤原粮才能转化成1斤猪肉,那些堆在大桥上,只能被当作垃圾处置的94.6吨食物,如果折算成粮食,意味着多少亩良田一年的产出、多少农民一年的辛苦都付诸东流?!

有人说,“胖猫”短暂的一生太不容易,人走了,我点一份外卖给他,寄托哀思,称不上浪费;有人觉得,食物是我花钱买的,我不在意,别人也无权置喙;更有人认为,粮食不值钱,外卖也不贵,既不是名牌包包,更不是贵金属,用来祭奠一个令人惋惜的生命,跟“浪费”沾不到边。

与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人不同,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改开一代”大多没有饿肚子的经历。对他们来说,“吃饭”这个问题可能从不存在“吃饱”还是“饿着”的选项,只有“吃菜还是吃肉”“今天还想再吃点什么”的苦恼。但丰收在人类历史上从来不是个“常量”,吃饱肚子也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常态”。“惜粮即惜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教诲写在书上、刷在墙上,甚至被不少人觉得“过时了”、“爹”味十足。但这份刻在民族苦难记忆里的经验和教训,还真的要天长地久地讲下去,须臾不可放松。

粮食是天,是命,是和水、空气一样人类一天都离不开的东西。我们吃饱饭也就是最近40多年的事。这份“吃饱”,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对食物的珍惜和敬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必须具备的底线思维和危机意识,更是我们这个民族刻在基因中的品格。

这些年,关于粮食安全,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

这个“紧”字,首先是物质层面的“紧”。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虽然超出了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但是随着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增加,我们需要更多的饲料粮来转化,所以粮食远不能说过关。2023年末,我国人均粮食需求量已经达到了606.3公斤,尚需进口来补足缺口。同时,我们作为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土地紧、水资源紧、环境容量紧,无论是产出的粮食还是产粮的资源,都要“紧着用”。

这个“紧”字,更是精神层面的“紧”,是“紧张谁”的那个“紧”。因为“紧张”粮食,我们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因为“紧张”粮食,我们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千千万万农业科技工作者联合攻关,“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地努力”,就是为了给我们的大国粮仓多添一份底气。而这其中,最简单也是最难的“紧”,就是“紧张”每一粒我们碗里的粮食、每一份餐桌上的食物。它需要我们将节约粮食、敬畏食物当作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人人自律,时时自省。

要知道,食物从来都不是一般的商品,不是谁买了就可以随意浪费、谁占有就可以随意处置。从资源权益角度来讲,食物是地球上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来的,浪费食物就是浪费资源,某种程度上也是影响了别人的生存权;从安全角度来讲,粮食是底线安全、生存安全、发展安全,轻视粮食的杂音一旦形成,在社会上成势,非常危险;从道德层面讲,就是要形塑“浪费粮食是一种不道德”的社会共识,就是要弘扬“惜食有食吃,惜粮有粮用,惜福有福享”的主流价值;从法律层面讲,我国在2021年即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法律形式明确反对食物的浪费和挥霍行为。

我们再说得具象一些。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4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3年约有7.33亿人面临饥饿,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非洲每5人就有1人面临吃饭难题。那些本着善良的愿望、将外卖堆满大桥的网民,想一想处于饥饿中的人们和以吨为单位被当作垃圾处理的食物,心下是否会有些许不安?善良如“胖猫”,也一定不希望人们以这种不理性的方式来怀念和祭奠他。

理性与善意从来不应背道而驰。“胖猫事件”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了互联网时代的群体情绪和情绪支配下的资源浪费之痛,而真正的善意需要建立在理性与尊重之上。每一份食物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饱含着对劳动者的敬意,更关乎国计民生,唯有将节约的意识融入日常,将对粮食的“紧张”刻入心间,方能避免这类浪费之痛,守护来之不易的“人间烟火”。


(来源:农民日报)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别拍打!“飞行硫酸”隐翅虫进入活跃期,防范指南请查收 - 天天要闻

别拍打!“飞行硫酸”隐翅虫进入活跃期,防范指南请查收

随着气温升高,被称为“飞行硫酸”的隐翅虫进入活跃期。近日,医疗机构接诊的隐翅虫皮炎患者也多了起来,医生提醒,遇到隐翅虫千万不要拍打。隐翅虫体色红黑相间,体液中含有称为毒隐翅虫素的酸性化合物,隐翅虫皮炎就是由这种物质导致的。
喝对酸奶能防癌?浙一专家建议您这样做 - 天天要闻

喝对酸奶能防癌?浙一专家建议您这样做

我们的肠道里时时刻刻进行着“化学反应”,每天吃进的食物经过肠道微生物的分解会产生一类名为短链脂肪酸(SCFAs)的物质,它们在肿瘤防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吕志民教授科研团队深入研究后,在Trends in Cancer在线发表了题为Short-chain fatty acids and ca...
14岁少女突发脑出血竟是罕见红斑狼疮,同济医院多学科协作打赢生命保卫战 - 天天要闻

14岁少女突发脑出血竟是罕见红斑狼疮,同济医院多学科协作打赢生命保卫战

极目新闻通讯员 邓国欢14岁的初中女生畅畅(化名)本应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却不幸患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幸运的是,在同济医院肾病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内科、放射科、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的联合救治下,她成功摆脱了生命危险,重获健康。同济医院内科学系主任、肾病内科主任徐钢教授查房两个月前,畅...
女子高血压竟是肾上腺肿瘤所致!内蒙古患者来汉接受“极限微雕”手术后痊愈 - 天天要闻

女子高血压竟是肾上腺肿瘤所致!内蒙古患者来汉接受“极限微雕”手术后痊愈

极目新闻通讯员 宁亚飞 杨瑞内蒙古赤峰市50多岁的王女士,近半年来被“高血压”折磨得痛苦不堪,头晕目眩如同在浑水当中浸泡行走,连辨别方向都成了奢侈,但尝试使用多种降压药治疗却无效。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导致其高血压的“幕后黑手”,竟是右侧肾上腺一处直径1.5厘米的肿瘤。出院前,王女士送上锦旗考虑到王女士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