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都渴望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的时光。然而,一些不经意的生活习惯,可能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今天,让我们走进刘大伯的故事,一同探寻血管堵塞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保护我们的血管和心脏。
刘大伯今年 65 岁,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变故。老伴儿患病去世多年,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大伯逐渐走出了阴霾。如今,他的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各自有着自己的生活。刘大伯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决定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刘大伯平时积极参加老年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有一位年龄与他相差不多的刘阿姨,两人在多次活动中逐渐熟悉起来。他们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也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因此越走越近,彼此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有了相伴余生的念头。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社区组织了一次爬山活动。刘大伯和刘阿姨都积极报名参加了。在爬山的过程中,刘大伯为了能与刘阿姨多交流,刻意站在她的旁边。他一路上对刘阿姨关怀备至,又是递水,又是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零食给她吃。两人一边爬山,一边聊天,相处得十分融洽,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好景不长。没一会儿,刘大伯便感觉呼吸急促起来,豆大的汗珠不断从他的额头滚落,浸湿了他的衣衫。他强撑着身体,试图继续跟上大家的步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剧烈的胸痛和呼吸困难让他几乎无法站立。刘阿姨很快发现了刘大伯的不对劲,她的脸上立刻露出了担忧的神情。她急忙叫来旁边的工作人员,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把刘大伯送到了附近的医院。
幸运的是,由于送医及时,经过医生的积极治疗,刘大伯脱离了危险。医生告诉刘大伯和刘阿姨,原来刘大伯此前就被查出血管堵塞,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这次爬山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正是由于他的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同时,医生还指出,刘大伯平时的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加速血管的堵塞,必须要尽量避免。
一、这 3 种饮食习惯,或是血管堵塞的 “元凶”
血管堵塞,医学上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它是指由于血管内壁逐渐积累了胆固醇、脂肪、钙质等物质,从而引发血管狭窄,甚至完全堵塞。导致血管堵塞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运动等。
血管堵塞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当血管堵塞发生时,血管内的血流会减少甚至完全中断,这就导致堵塞处的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养分,进而出现细胞、组织坏死的情况。如果血管堵塞发生在脑部,就可能引发脑卒中,导致患者出现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严重后果;发生在心脏,就可能引发心梗,危及生命;发生在肺部,就可能引发肺栓塞,导致呼吸困难;而发生在肠道,就可能导致肠道缺血性坏死。
总之,血管堵塞无论发生在哪个器官,都十分危险。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有以下 3 种饮食习惯的人,血管可能更容易堵塞,希望大家都能引以为戒。
(一)高盐饮食
盐分摄入过多,对我们的身体有着诸多不良影响。它不仅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还会对身体的其他机能产生负面作用,甚至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据医学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六克。为了控制盐分的摄入,我们应该尽量少吃腌制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加入了大量的盐;同时,也要减少外卖的食用,因为外卖食品通常为了追求口感,会添加较多的盐和调味料。
(二)高脂饮食
高脂肪食物的过量摄入,会对血管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当我们吃了过多的高脂肪食物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脂质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脂质斑块会不断增大,甚至导致血管腔狭窄或堵塞。因此,我们平常要少吃油炸食物、肥肉、奶茶、猪皮等高脂肪食物,这些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较高,对血管健康不利。相反,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坚果、豆类等食物,它们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血管健康有益。
(三)高糖饮食
长期的高糖饮食,同样会给血管带来损害。它可能会加速患高血糖的风险,还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因此,我们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
二、不同部位的血管堵塞,有不同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种说法,称心脏血管堵塞,跑两步就知道。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
这里所提及的 “跑一跑测血管堵塞” 的方法,更多是适用于测试 “心脏堵塞”,该方式被称为运动平板试验,通常需要配合心电图检查一起使用。当患者本身冠状动脉狭窄度超过 50% 时,在安静状态下,血液还能够充足供应。但在运动时,由于心脏的需血量增加,血液供应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发生心肌缺血的情况。此时,心电图会出现 ST 段改变。所以,医生在给患者检查时,会事先为其装上心电图设备,让患者在跑步机上跑两步。如果出现 ST 段改变,可能就意味着心脏的血管出现了狭窄,这个时候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冠脉造影,必要时还需遵医嘱进行冠脉支架治疗。
其实,针对不同部位的血管堵塞,分别有对应的判断方法。
(一)大脑
当大脑的脑血管发生堵塞后,人体的语言、运动和吞咽功能等都会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半身不遂的症状,即身体的一侧肢体无法正常活动;四肢力量不对称,表现为两侧肢体的力量不一致;偏瘫失语,也就是一侧肢体瘫痪且无法正常说话;喝水呛咳,在喝水时容易被呛到;口眼歪斜,面部表情不自然,眼睛和嘴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偏移。
(二)心脏
虽然运动平板试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心脏血管堵塞,但科学可靠的方法还是做一个冠脉造影检查。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个较为靠谱的判断方式,那就是在运动、活动、劳动、劳累等状态下,观察自己是否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一旦心绞痛超过 20 分钟还不能缓解,就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应尽早就医检查。
(三)肺部
肺部血管堵塞平时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当发生肺栓塞时,肺部才会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表现。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诊,因为肺栓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四)下肢
走路或跑步后出现腿疼、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可能是下肢血管堵塞的信号。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等不适,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会缓解,但再次行走时又会出现。出现这种情况时,最好去做个下肢血管彩超,查看一下下肢血管是否存在堵塞。
三、心脏最喜欢 4 个运动,越练血管越畅通
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一大器官,承担着全身血液的泵送工作,它的健康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心脏健康,有些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更好地保护心脏。有氧运动被认为是一种尤其适合心脏的运动,常见的有氧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快走
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快走半小时,能有效降低心脏病的风险。快走不仅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让我们的呼吸更加顺畅,心脏更加强健;还能帮助控制体重,消耗多余的热量;同时,快走还能降低血压,改善血糖水平,对身体健康有着多方面的益处。
(二)慢跑
慢跑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它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建议每周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慢跑,或者 75 分钟的高强度慢跑。通过慢跑,我们的心脏会得到更好的锻炼,身体的代谢功能也会得到提升。
(三)游泳
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不但能提高肌肉的耐力和力量,还能增强心肺功能。建议每周要游泳两次以上,每次坚持半小时左右,这样能获得不错的健康收益。在游泳过程中,身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关节的压力会相对减小,同时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满足身体的氧气需求,从而达到锻炼心脏的目的。
(四)骑自行车
骑自行车也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它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建议每周可以骑行几次,每次骑行在 30 分钟以上。骑自行车时,我们的身体需要不断地进行协调和运动,这对心脏和血管都是一种良好的锻炼。
血管堵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不同位置的血管堵塞会引发不同的影响。我们平常要多了解血管堵塞的症状,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排查。同时,研究发现适当运动有助于心脏健康,像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快走等都是不错的运动选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适当进行这些运动,为我们的血管和心脏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