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身体真正松下来才明白

2025年01月19日22:32:20 健康 1126

​内家拳——身体真正松下来才明白 - 天天要闻

放松一定要松到脚下,真的能松下来,身体的重量一定会传到脚下去的,松了之后必然带来沉。

腿部会承受很大的身体重量,腿的承重程度实际上就是松的程度,那时候大腿会很酸。不知道大家在练拳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没有就说明练的有问题。

肢体放松,既可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松,也可顺着地面反作用力向上松,还能在这上下两力的综合作用下向周围各个方向松。在所有方向的放松之中,向下松是最基本的,向下放松重在一个“放”字。像把肩上、背上、手上、腰胯上的重物放到地下,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放。把骨架放顺放正,皮肉像晾在衣架上的衣服似的挂在骨架上自然垂坠。

​内家拳——身体真正松下来才明白 - 天天要闻

真正放松到脚下了。放下的部位就有沉甸甸的感觉,就能感受到自身的重量。向下放松,体内意气就像水中泥沙向下沉,因此也叫松沉,或简称“沉”。身体愈多部位放松,放到地面的身体重量就愈多,气也愈下沉于脚底。气愈沉脚底则重心也随之到脚底,反弹力亦随之增加,与地心吸引力更为相合。

松到脚底,关键在于松腰松胯,腰胯松开则气自合,气下到两足,下盘稳固。

真的松沉到脚底,就会觉得有一股劲力从脚底向上升起,充盈全身,将人向上顶起,这是大地反座力的作用。

在练拳时膝盖不能受力,不是膝关节承载身体重量,而是靠松腰松胯把身体重量下沉至脚底。能松腰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

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不是松沉,而是刻意降低重心;膝关节僵硬,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气沉到脚底,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拳架太低,不是松沉而是僵紧,膝盖受力,久之则膝盖受损;只有沉到脚底能与地面相吸、顺着反座力往上松,达到中正安舒,才是恰到好处。

要知放松与重心的关系,真正技击时,内家拳是以功夫重心取人。

​内家拳——身体真正松下来才明白 - 天天要闻

练拳者的重心有四种:

01、第一是实际重心,也就是人体的真实重心。

02、第二是意念重心。比如说打拳时要用腰脊带动,也说过用丹田带动全身打拳,这腰脊就是意念重心,意念重心是可变的。

03、第三是感觉重心,打拳时你自己感觉到的你的重心在那里,如果你沉到脚底了,会感觉出来。快速松沉到脚底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收好尾闾,收尾闾能够致使丹田向前向上凸起吊裆,内气自然而然沉于下丹田。

04、第四是功夫重心,功夫中心是前三种重心的结合。

怎么找到功夫重心?

想找功夫重心可以在和比自己弱的对手推手体会一下,有了从腰胯有向下松沉的感觉之后,逐渐感觉来劲在膝、小腿肚、脚踝之上,不久可以感到沉到脚底了。

试着在化劲对方之劲力通过松沉卸到脚底地下,并化之干净。松沉到脚底和松沉到地下是两种层次不同的功夫,松沉到脚底的练法还没完全到位,要松沉到脚底与地下紧固的粘在一起了,这样就是松沉到地面的练法,从上往下的松沉到位了。

在练拳过程中往往差一点也很难把劲力传导过来,因此一定要在身法正确的情况下练习。因此要做:

​内家拳——身体真正松下来才明白 - 天天要闻

一、要松胯和松腰

由于胯是髋关节、骨盆、腰椎以及肌肉组织的组合体,是大腿股骨与骨盆、骨盆与脊柱共同连接而成。所以,松胯一是松大腿根和小腹连接之处,二是松腰椎与骨盆连接处。

大腿根和小腹连接处是否松开,可以用手摸腹股沟那个位置,腹股沟处是软的就说明松开了,如果是硬的,绷着劲的就没松开;腰椎与骨盆连接处是否松开是体会把骨盆摆正,腰椎就像插进骨盆一样的感觉,骨盆像“掉下去”一样。

当我们胯真正松开以后,上体的重量一下子就会直接掉在腿上,大腿非常的酸胀,脚底非常沉实,就像深入地下扎根的感觉。

​内家拳——身体真正松下来才明白 - 天天要闻

二、要松肩

多数人在没有练拳之前,肩部是很僵硬的。肩部松开时,感觉胳膊好像掉下去了似的,肩背部会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再举个例子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拨浪鼓,肩部松开就像两个小鼓槌挂在鼓身上一样,摇动时鼓槌随鼓身而动,藕断丝连的感觉。也不知道表达清楚没有,文字就是这样,不可说,不可说!

三、要胸腔和腹腔

人的体腔包括胸腔和腹腔,中间由横膈膜隔开,心肺、脾胃、肝、肾、肠等,这些脏器都垂悬在体腔内。一般情况下,人体在静止状态时,这些脏器是自然悬垂的,当我们运动时,人体为了避免五脏之间互相碰撞,身体会自然收缩腰腹肌肉来保护五脏六腑,从而使身体处于一种紧张状态。

练拳过程中要求要松开体腔,真正松开时,好像是感觉所有的脏器一下子都掉下去了,自然悬垂在体腔内部,胸部似乎都空了,腹部充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空胸实腹。身体似乎有沉甸甸的感觉,脚底感觉特别实,就像一个巨人脚踩入地下一般。

只有都做到了才能达到拳论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这都是练出来的,不是臆想出来的。

拳论中用“含胸”来描述体腔放松;虚灵顶劲的感觉就像自己的脖子长了,个子也好像跟着长高似的;拔背的感觉就像背部背了一口锅,老怀疑自己罗锅了,胸部没了,就剩那口锅了;沉肩坠肘的感觉就像肩关节脱臼一样,挂在身上, 肩和肘都没了,就剩下手掌了;松腰落胯的感觉就像自己的裤子没有系腰带一样,有裤子老往下掉的感觉;迈步猫行的感觉有点象走路就像两条腿踩着高跷一样,裆开的很宽,好像自己的腿没有了,感觉怪怪的。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支气管扩张能不能治愈,那治疗目标又是什么? - 天天要闻

支气管扩张能不能治愈,那治疗目标又是什么?

在医学的奇妙世界里,有一种疾病如同取经路上的顽固妖怪——支气管扩张。不少人天真地以为,把它“打败”治好后就能高枕无忧,嘿,这想法可就大错特错啦!咱今天就结合《西游记》来讲讲这支气管扩张背后的门道。话说这支气管扩张啊,就像是那盘丝洞的复杂迷宫,一旦被缠上,气道病变与扩张就成了“既定事实”,是不可逆的。...
越吃癌细胞可能越疯长,这5类食物赶紧少吃! - 天天要闻

越吃癌细胞可能越疯长,这5类食物赶紧少吃!

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不仅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些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或不良成分,可能会刺激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加患癌风险。以下这五类食物,建议大家赶紧少吃!1.
小暑时节防“暑湿”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防“暑湿”

7月7日将迎来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中医专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头伏前后,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难耐,养生防病应从“暑”和“湿”两方面着眼,注重益气生津、健脾祛湿。“中医理论认为,暑多夹湿,‘暑湿’二邪夹杂,容易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 医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学→ - 天天要闻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 医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学→

高温之下,很多人会选择冰镇饮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讲究“科学性”,一味贪凉可能会伤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后,前额突然一阵剧烈疼痛,持续好几分钟,胃也不舒服,连忙到医院就医。医生表示,这种情况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脑结冰”
流言|鱼刺卡喉时可以喝醋、吞饭解决? - 天天要闻

流言|鱼刺卡喉时可以喝醋、吞饭解决?

流言:吃鱼卡刺时,可以使用民间流传的“土方法”来解决,如喝醋、吞咽米饭、馒头等。真相:鱼刺的主要成分是钙,可与醋中的醋酸发生反应,但想要用喝醋来软化鱼刺,效果甚微,因为醋在喉咙中只是短暂停留,作用时间不长,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软化
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气血足 夏季养气血,试试这3招→ - 天天要闻

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气血足 夏季养气血,试试这3招→

俗话说“夏季无病三分虚”夏季,我们该如何养气血?身体哪些部位“发红”说明气血充足?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你气血充足!夏季,人体容易受到暑邪影响,出现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况,也是“血虚”的表现。如果身体这5处“发红”,则说明你气血充足、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时04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夏时节的开始。此时初伏将至,在一日胜过一日的炎风热浪中,荷花怒放、流萤飞舞、蝉鸣阵阵,万物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