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实施了首例借助功能学+影像学一站式检查新技术完成的冠心病介入诊疗病例,意味着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精准化再上新台阶。
50岁出头的冯先生正值壮年,但近期反复出现胸闷不适。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心脏血管的一条粗大分支局部狭窄程度达到70%。对于这种情况,单纯凭冠脉造影难以准确评估患者心脏供血情况,从而影响判断是否需要放支架。心内科团队讨论后,决定对患者进行血流功能学检查。

红框中显示血管的“临界”狭窄。
最终结果显示,血管虽存在狭窄情况,但是血流储备充足,药物治疗即可,无需植入支架或进行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

粗大分支(对角支)的功能学检查显示iFR为0.87,属于供血的较理想范围,无需植入支架或球囊扩张等介入手术。
梁先生是韶关人,很久前就出现了劳累后胸闷的症状,近期明显加重,上两层楼梯就气喘吁吁。得知该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的心脏诊治技术、经验均属省内前列,慕名而来寻求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远端局限重度狭窄至次全闭塞,病变严重,需要接受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箭头所示)。

新型压力导丝测量狭窄血管的iFR值为0.84,显示血流储备不足,心肌缺血明显,潜在风险大。

一站式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斑块体积较大,导致管腔狭窄明显(应画圈及箭头标明斑块和管腔)。
基于功能学+影像学一站式评估结果,心内科团队为梁先生制定了手术方案,实施了冠脉介入手术,术后再次评估,患者血管狭窄明显改善,血流储备明显恢复。

箭头所示为支架术后血管腔,狭窄完全消失。

支架术后iFR值为0.94,血流储备和供血显著改善。

支架术后堵塞部位狭窄消失,管腔明显增大。
近年来,该团队一直致力于提升冠心病介入手术质量,让患者得到最精准的诊疗。此类精准化评估手段,不但可以对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冠脉介入治疗进行准确评估,还可以对具体的介入手术策略提供科学指导,确保最优的治疗效果,让广大冠心病患者获益。
心血管内科专家简介

张惠琪
大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1992年毕业于现广东医科大学,先后于2005年和2013年两次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导管室进行冠脉介入诊疗技术的规范化培训。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治,擅长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介入手术诊疗。参与多项科研立项,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数篇。获得2021年“南粤好医生”、2021年“河源好人”等省市级荣誉。
门诊时间:每周四全天

乐建华
心血管内科二区(CCU)主任、内科第一党支部书记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共党员
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二十余年,积累了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包疾病、心瓣膜病、结构性心脏病等疾病临床诊治经验。擅长冠心病的临床和介入手术诊治,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及心脏急危重症诊治有深入研究。
门诊时间:每周一全天

张进鹏
心血管内科三区主任、房颤中心医疗总监
河源市区域心电诊断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2003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2008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一年,2015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国家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进修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介入诊疗一年。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20年。擅长心律失常以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如: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植入术,全皮下植入式除颤器(S-ICD)植入术,左束支起搏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扑、房颤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以及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
门诊时间:每周二全天

罗德谋
广东省人民医院派驻心血管内科专家
心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十四年,熟悉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诊治,熟悉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和心脏重症的诊治。作为主要执行者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的科研工作,先后发表包括SCI、国内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作为编者参与编写2022年欧洲心血管指南解读、冠心病介入诊疗等教材。
门诊时间:每周一全天、周二下午
撰文:郭雨欢 裴雨
【作者】 郭雨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