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董龙江 记者 毛晓华)泰州58岁的王女士近年来嗅觉逐渐下降直至消失,起初一直按鼻炎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随着牙龈出血到南医大附属泰州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颅内竟然长了一个直径6厘米多网球大的肿瘤。

王女士近年来嗅觉不灵敏,慢慢开始闻不到味道,当地医院初诊为鼻炎,治着治着,反而一点味道都闻不到了。王女士心存疑虑,自己的鼻炎好像没有鼻痒、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好在虽然嗅觉没了,但不影响到生活,她也没太在意。
可最近让王女士烦恼的是牙齿,刷牙或吃东西时牙龈都会出血,于是她便来到南医大附属泰州人民医院就诊,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医生给予针对性治疗。
在治疗期间,王女士开始头痛,做了核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让她及家人吓了一跳,她的颅内有一块很大的瘤体。
“综合失嗅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她颅内生长了一种比较少见的脑肿瘤,叫嗅沟脑膜瘤。压迫嗅沟,让嗅球发出的信号无法通过嗅沟传递上去,所以出现嗅觉消失。”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小星给出明确诊断。
王女士颅内瘤的直径已达6厘米多,对额叶脑组织、大脑前部血管形成明显的挤压,如不尽快切除,将会对视神经、鞍区结构形成压迫,继而出现视觉下降、记忆力下降以及垂体受压后的一系列症状。
在完善一系列专科检查后,刘小星制订了相应的手术入路及术中注意事项。
不过,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如何完美地将脑膜瘤切除干净。“由于肿瘤瘤体大,大脑解剖结构复杂,在操作中既要保护好功能区,还要保护好周边的重要血管,难度非常大。”刘小星表示,手术就像在钢丝上表演,稍有不慎,一旦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就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最终,刘小星团队迎难而上,在显微镜下沿肿瘤周围的蛛网膜间隙,仔细分离,分块切除,直至肿瘤完全切除后清楚显露双侧的视神经、颈内动脉及其重要分支。
经过12个小时的鏖战,王女士的肿瘤得以全部切除干净,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毫发无损”。

术后第一天查房,王女士神清语利,没有任何神经受损的症状,肢体活动自如。术后2周,王女士恢复良好,颅内肿瘤切除后留下的大空腔已经逐渐被脑组织慢慢回填。目前没有任何颅神经受损的表现以及脑脊液漏的现象,她对疗效十分满意。而随着手术的成功,刘女士的嗅觉也会慢慢恢复。
“脑神经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对于需要通过手术才能解除肿瘤压迫效应的患者,建议尽早手术。”刘小星说,希望有类似症状表现的市民提高警惕,嗅觉问题可大可小,应尽早到有治疗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