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也会过敏?正确“脱敏”有办法!

2023年05月04日21:13:04 健康 1115

心理也会过敏?正确“脱敏”有办法! - 天天要闻


噪音刺激引起抓狂不安

空气污染导致难受反胃

一紧张就头痛或者胃痛

……

说说心理过敏

“心理过敏”是病吗



心理也会过敏?正确“脱敏”有办法! - 天天要闻

过敏,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打喷嚏、流眼泪、眼睛痒、皮肤起疹,这是常见的过敏反应。实际上,还有人会出现“心理过敏”。

我接诊过一名叫小玉(化名)的女大学生,她和父母的关系紧张,特别不愿意看到他们。每次放假回家,小玉身上就会莫名其妙地起皮疹,一片一片的红疙瘩,又痒又难治。一旦返回学校,皮疹很快就会自愈。在皮肤科医生的建议下,小玉来到精神科就诊。经过详细了解病史,我发现小玉幼年受过心理创伤,于是在寒假前为她做了几次心理治疗。之后女孩每次回家,皮疹再也没有出现,“心理过敏”宣告消失。

心理也会过敏?正确“脱敏”有办法! - 天天要闻


什么人容易“心理过敏”



所谓“心理过敏”,其实是通俗说法,不是一个专业术语,其内容也有各种不同的解读。前面案例中提到的“心理过敏”,其实是一种心身疾病的表现,即在心理因素的诱发下,出现了身体症状。只不过因为疾病突然出现,又表现为类似皮肤过敏的症状,所以称为“心理过敏”。就像有的人一着急就会头痛或者胃痛一样,只是表现的部位有所不同而已。

生活中,“心理过敏”更为常见的另一说法是“神经过敏”,就是个人对一些微小的、不起眼的刺激,出现过度反应。比如,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听者就会浮想联翩,甚至认为对方有意为难自己。

心理也会过敏?正确“脱敏”有办法! - 天天要闻


善于适应“心理过敏”



生活中,受“心理过敏”困扰更多的是高敏感人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更敏锐、更细微,对声音、气味的刺激尤其敏感,比如对噪音难以忍受,空气污染会令他们反胃。所以,遇到这些不良刺激,他们要么发牢骚,要么和别人发生冲突,还有的人会不自觉地思虑过度。

但是,高敏感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功能,甚至是天赋。对世界保持敏锐,就会捕捉更多的信息,洞悉细微之处,领略他人不能企及的风景。很多发明创造的灵感,最初就是源于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敏感。高敏感人群通常也具有很好的共情能力,对他人的喜怒哀乐能够感同身受。看电影、电视剧,更容易被带入情节,深受感动。这样的人如果当心理医生、演员或作家,通常更容易成功。

学会让自己内心不受伤



那么,是否可以做到既保持敏感,又不让自己内心受伤呢?不妨尝试一下下面的方法。

首先,让理性保护心理敏感。实际上,敏感是一种天然的能力,不要着急去否定它,压制它,但也不能任由其牵引。在出现心理敏感的体验时,注意让理性来保护它。比如有人觉得恋人有什么事瞒着自己,但又怕说出来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多心,故而压抑自己的感受。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真诚地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根据对方的反应,来验证自己内心是否真的过于敏感了。如果真的是自己想多了,那么正好可以修正一下自己的反应,这样更有利于彼此相处。

其次,对于一些原因明确而自己又敏感的场景,可以有意识地训练一下自己的钝感力。比如,有的公司在开会的时候点名批评一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员工,但更多是对事不对人。这个时候,被点名的员工内心不必太敏感,奋起直追才是第一要务。再如,有的导师在和学生开小组讨论会的时候,批评某位学生的科研进度太慢。此时也不要过于敏感,应将心理不适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最后,对于身体已经出现症状的“心理过敏”,则需要处理了,可请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进行心理干预甚至药物治疗。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机会,可以试着远离刺激因素。职场人士定期休假,其实就是在降低对某一类刺激的敏感度,以避免职业倦怠。

心理也会过敏?正确“脱敏”有办法! - 天天要闻


当然,保持必要的敏感,是对自己的保护,可以让自己觉察危险或发现机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趋利避害。但注意不要过于敏感又固执己见,那样就不是“心理过敏”了,而是性格偏执。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看心理医生了。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作者: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宋崇升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个更有利于长寿?新研究显示衰老或差12年 - 天天要闻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个更有利于长寿?新研究显示衰老或差12年

常听到身边的人说:“我走得很慢,反正不急。”或者“我走得快,别嫌我冲!”走得快,似乎是一种动力满满的状态,而走得慢,则给人一种悠闲、从容的印象。但如果告诉你,走路的快慢竟然可能影响寿命,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意外?有研究显示,走得快的人,衰老速度
密密麻麻,60岁大叔腹中藏着199颗“黄金豆” - 天天要闻

密密麻麻,60岁大叔腹中藏着199颗“黄金豆”

因为胃部手术后长期饮食受限,导致胆汁代谢紊乱,60岁刘大叔胆囊里竟塞满了199颗结石!刘大叔30多年前曾因胃部疾病做过手术。然而,近期他频繁出现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起初并未在意,直到疼痛加剧难以忍受,这才匆匆来到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 天天要闻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来源:市场资讯(转自:拇指药略)更灵活的支付限额管理作者:西北哽从昨天开始,国家医保局要推出支持创新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里传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开会的时候,医药板块都没什么动静。说实话,这些年创新药支持鼓励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决过一些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 天天要闻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现代人一体检就查出各种结节。有人焦虑不已,害怕结节长大或癌变;有人则执着寻找原因,“为什么我会长结节”。到底什么样的结节会癌变?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集齐”各种结节?结节真的会被“气”出来吗?资料图 孙良摄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 天天要闻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来源:掌上春城一种全球公认的强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欢现在的天气——又湿又热,正是出来作恶的好时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黄曲霉素,全名黄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钾、三聚氰胺的数倍。1毫克黄曲霉毒素就可能导致癌症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 天天要闻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来源:北京青年报进入6月,温度持续升高,开空调成为不少人解暑纳凉的首选。然而近日,一则“男子吹空调3天致肺‘白’化”的新闻冲上热搜。患者因持续发热、咳嗽未重视,最终确诊为军团菌肺炎,险些丧命。这种由空调、热水器滋生的“隐形杀手”究竟从何而来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 天天要闻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当地时间6月18日至22日,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ITC)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上,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沈洁教授团队共6项与甲状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关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大会摘要,其中2项被大会遴选为口头报告,4项以壁报形式展示,展现了团队在...
中国“痛风地图”发布!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 - 天天要闻

中国“痛风地图”发布!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显示,痛风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存在显著关联,且往往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和住院负担。痛风在国人中发病率不低,且湖南、广西柳州最高。痛风“地图”: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该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万30~79岁成年人数据,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