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先天之本的好与坏,我们能干预和改变的不多。后天之本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自己。一个人,能活多久,活得质量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脾。一个人,得不得病,病得轻与重,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的脾。
所以说,疑难杂症的病,在万般无奈之际,以补脾论治,常常柳暗花明。
案例:
患者贾女士,56岁,耳鸣10多年,反复到医院就诊检查,都被医生告知说耳朵没有问题,只是神经性耳鸣。用了一些药,效果也都不好,于是找到了我。
症见:
1. 耳鸣同时伴随着胸满
2. 心里发慌、头晕
3. 脖子发胀,气短无力
4. 人没精神,十分困倦
5. 脉象虚弦,舌质偏暗
给她开了一个方子:当归、丹参,郁金、橘皮,酸枣仁,桂枝,黄芪、茯苓、生姜、大枣、炙甘草。
结果患者复诊时,耳鸣声减小了,胸闷现象减轻。原方稍作加减,继续投用。患者状态进一步好转,到最后,患者诸症悉平,耳鸣没有了,精神状态和心情都好了,看上去好像换了一个人。
其实患者就是典型的气滞血瘀和脾胃亏虚。方中当归、丹参,用于活血化瘀。郁金、橘皮,用于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的意图,很明显。酸枣仁,养肝止血而安神。桂枝,温通心脉而行气血。在这个基础上有黄芪、茯苓、生姜、大枣、炙甘草,这些是健脾益气,固护后天之本,是重点补脾。另外桂枝这个时候还可以温补脾阳。
药方一个是活气血以治标,另一个是补脾,以治本。脾好了,病就容易治、容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