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妇女大约中20%-25%患子宫肌瘤,而子宫肌瘤变性的几率约占肌瘤的6.5%。当肌瘤生长过快、过大或压迫到肌瘤供应血管时,会使肌瘤供血不足发生缺血,失去原有的典型结构,发生变性。变性的肌瘤一般较大,以肌层和浆膜下较为常见,跟肌瘤供血特点有直接关系。子宫肌瘤变性分为良性、恶性两种。
肌瘤良性变
玻璃样变、囊性变、脂肪变性、红色变性、钙化、萎缩。
玻璃样变
也称透明变性,最常见。肌瘤剖面旋涡状结构消失,由均匀透明样物质取而代之。镜下见病变区肌细胞消失,为均匀透明无结构区。
囊性变
多继发于玻璃样变后,其组织坏死、液化形成一个或多个囊腔,囊内含清澈无色液体,也可凝固成胶冻状。
脂肪变性
多发生于透明变性后期或坏死后,也可能因肌瘤间质发生化生而形成脂肪组织,瘤体内见局部强回声,与肌瘤间界限清晰,偶见整个肌瘤体为强光团状,多是钙化的前驱表现。
红色变性
属于特殊类型的肌瘤坏死,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怀孕后,肌瘤快速生长引起血流灌注相对减少,继而导致缺血、坏死,就发生了“红色样变”。临床表现为肌瘤快速生长,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发热以及白细胞计数升高。镜检可见组织高度水肿,假包膜内大静脉及瘤体内小静脉血栓形成,广泛出血伴溶血,肌细胞减少,细胞核常溶解消失,并有较多脂肪小球沉积。
钙化和萎缩
绝经后妇女,由于激素水平降低,肌瘤变小、变硬,钙盐沉积于瘤内呈现砂砾状或为薄薄的外壳,之后整个瘤体会变为一钙化块,称为:子宫石。
肌瘤恶性变:肉瘤变
肉瘤发展为肌瘤恶变的几率较低,约为0.2%-0.5%。临床表现为肿瘤在短期内快速生长,伴有阴道流血。瘤体切面呈灰黄色,质地脆而软,形似生鱼肉。极易因为没有明显症状而被忽视。镜下见平滑肌细胞增生活跃,排列紊乱,旋涡状结构消失,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像易见。
资料参考:西交一附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