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建中汤者,桂枝汤倍芍药而加胶饴也。桂枝汤扶阳而固卫,卫固则荣和;倍芍药者,酸以收阴,阴收则阳归附也;加胶饴者,甘以润土,土润则万物生也。
今天再来认识一个健脾胃的方子——小建中汤,是经方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方子。建中就是建立中气的意思,它也是非常经典的补虚解痉止痛方。
认识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主要用来改善中焦虚寒、肝脾不和所产生的各种症状。其中,肝脾不和可以这样来理解:肝属木,脾属土,树木生长得过多,就会使土壤贫瘠,土壤养分供给不足,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肝与脾之间的关系不能缓和,肝始终处于强势地位,欺压着处于弱势的脾,就很容易出现肝旺乘脾的现象。
小建中汤只用了下面六味药,就解决了肝脾不调、内有虚寒的问题。一般用量为: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后五味水煎服,兑入饴糖,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温服。这个方子的组成看着是很眼熟的,因为它里面其实包含了桂枝汤。是由桂枝汤倍芍药、再加上饴糖组成的。
它主要用于消瘦的人,腹部肌肉僵硬,经常腹痛,喜欢吃甜食,毛发细软枯黄,皮肤易出血或紫癜。多用于消化性溃疡、再生障碍性贫血、术后发热、痛经、神经衰弱。
来看一个胃脘疼痛的案例
刘某,男,46岁,初诊。
十多年来胃脘疼痛,近来加重,在当地中西医治疗无效,中药多是温中理气、活血祛瘀之品。
西药治疗无效,动员其做手术,因惧怕手术而来治疗。
近症:胃脘刺痛,饥饿时明显,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胃灼热,心悸,头晕,身冷畏寒,汗出恶风,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舌苔白,舌尖红,脉细弦。
X线钡剂造影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面积0.4cmX0.4cm。
恶风,身冷畏寒,汗出,太阳中风。
脉细弦,大阴里寒。胃脘刺痛,心悸,里饮挟瘀。
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胃灼热,头晕,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舌苔白,舌尖红,太阳中风表不解,里饮上逆。
综合分析:大阳大阴令病,里寒甚而血不足于外,为小建中汤方证。
处方:
桂枝、 白芍、生姜 、大枣、炙甘草、饴糖(分冲)
二诊:
胃脘痛减,手足心热亦减,仍有胃脘刺痛,背脊发热,大便日一行。
上方加炒五灵脂,延胡索粉(分冲)。
三诊:
胃脘疼已不明显,惟食后心下堵满,四肢发凉,夜寐欠安。
将返东北原籍,改服茯苓饮(茯苓,党参,枳壳 ,苍术,生姜,陈皮 ,半夏)带方回家调理。
温馨提示:
中方虽好,但也不能盲目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2.阴虚火旺的胃脘疼痛不可用3.糖尿病患者要减少饴糖的用量,或者不用饴糖。4.不建议自主按方抓药,需找专业医师辨证后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