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是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减退的综合征。1906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尔茨海默首次报告了一例具有进行性痴呆表现的51岁女性患者,1910年这种病被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约占老年痴呆的50%—70%。随着人口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在中国,每20个65岁以上的人中就约有1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预计2050年,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超过4000万人。
阿尔茨海默病的十大征兆要警惕
阿尔茨海默病病程长达10-20年,越早治疗越能控制病程、延缓进展,保证患者一定的日常生活能力,大大减轻照护者压力。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早期表现:
近事遗忘突出,妨碍日常活动
做事缺乏主动性
日常家务处理时间延长
时间观念产生混乱
付款计算常出错
当他/她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抓住治疗黄金期。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目标:延缓患者病程,改善家庭生活。
从患者健康出发: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从家庭生活出发: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早期:尽早开始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以最大程度获益
全面:全面关注认知下降、精神行为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减退
规范:合理选择药物,足量、足疗程用药
联合:药物治疗联合非药物治疗(如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另一关键,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帮助的不仅仅是患者,还有照护者。作为照护管理“大管家”,需要能够保证患者身处安全环境,照顾患者日常生活,缓解患者情绪变化,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
早自查 早就医 早治疗
足剂量 足疗程 足关怀
规范化治疗,长期管理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