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急诊科交接班的时候,医生们还在进行患者病情交接,一男子径直闯进了医生办公室:“医生,腰痛死了,快给我止痛一下!”
腰痛
医生们齐刷刷地看着患者,男,20岁出头,捂着腰,进屋后就斜躺在了椅子上。当晚值班的宋医生连忙放下病历,来到患者面前:“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经过询问得知,患者今年2岁,在2天前开始出现腰痛,同时有尿频、尿急、尿痛的表现。自己在药房购买了药物吃了但是没效果。在此之前大约5天,曾经因为“感冒发热咽痛”在当地的卫生院以“急性扁桃体炎”输液治疗。2天后,咽痛缓解,也不发热了,开始出现腰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同时伴有血尿。
宋医生扶着患者来到检查床上,嘱患者躺在了检查床上,开始对其进行查体。一般对于门诊腹痛或者腰痛的患者,第一时间询问病史的时候紧接着就要进行查体,以明确疼痛的范围和程度,以及发现一些重要的体征,这对于判断病情和诊断疾病有着很大的帮助。
检查发现,患者痛苦面容,但是意识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颜面潮红,咽部及软腭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I°肿大。左腹部压痛明显,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双肾区叩击痛明显,以左侧为主。双下肢不肿。
B超检查
检查完,宋医生脱去手套,说道:“初步考虑是尿路感染、输尿管结石。做一个检查吧,也就是血常规和泌尿系彩超。”
血常规主要是看有没有炎症以及血液系统的问题,而泌尿系彩超主要是看是否有泌尿系结石以及肾积水等。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发现血象轻度偏高,血小板稍低。左侧肾积水,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但是没有发现阳性结石影,考虑可能是气体干扰。
看到这些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症状和查体体征,宋医生初步诊断患者是:“尿路感染、左侧输尿管结石。”
患者也认同患者的诊断,毕竟这么年轻,出现剧烈的腰痛,泌尿系结石的可能性最大。
于是宋医生下医嘱,进行抗感染、解痉止痛对症治疗。输完液后,患者的腰痛症状得到了很大缓解,此时患者就想回去了,但是宋医生对着患者说:“你这个血小板偏低,考虑可能是血小板存在附壁现象,有内出血的风险。建议复查以下血小板,毕竟血小板有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
输尿管结石
但是患者此时症状已经缓解,所以并没有听从宋医生的建议,直接离院回家了。
可是到了凌晨5点10分,一阵急促的120救护车声音将宋医生吵醒,宋医生跑出值班室一看,正是昨晚的那位小伙子。经过了解,小伙子回家之后,前半夜还挺好,后半夜因恶心、呕吐并且出现黑便,所以急诊120来医院。
此时男子主动要求住院,但是在办理住院的过程中,却突然意识丧失,呼吸深快,血压测不清,经过积极抢救却无效死亡。
患者抢救无效死亡五分钟左右,宋医生从患者腹部穿刺抽出不凝血。
肾脏损害
患者怎么会突然死亡呢?在救护车上包括入院时,患者的生命体征都是正常的。为了弄清楚患者死亡的原因,唯一的办法就是尸检。
随后,医院联系了患者的家属,在家属的同意下进行尸检。最终尸检结果却让宋医生很是惊讶,因为他误诊了。
患者之所以会失望,而是由于新房心内膜出血、两侧的肾脏髓质出血、左侧肾脏脂肪囊出血尤为明显严重。由于大量的出血,在肾脏肾盂周围形成了20×10×15cm的巨大的血肿。
在患者的腹腔内,也发现了超过1000ml的积血。
病理解剖证实,患者死于流行性出血热。
所谓流行性出血热,指的是由鼠类咬伤后,汉坦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种传染病。发病人员多是处于农村草原游牧地区,或者是由于野外露营接触到了携带有汉坦病毒的老鼠、革螨等。患了流行性出血热,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大可能危及生命。
此时,结合这例死亡的20岁男子,其症状几乎完全符合,但是由于患者在交代病史时从未表露被鼠咬伤或者有野外游玩史,同时患者的泌尿系统症状和检查让医生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结石,以至于没能及时发现。
汉坦病毒
但是这例病例也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医生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特点掌握的不是很熟练,当患者出现肾脏损害和血小板异常时,没能第一时间察觉到异常,没能联想到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问题。
不过,在医生发现患者血小板减少,有内出血风险时进行了建议住院的提醒,患者拒绝,这也导致了病情的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