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天天
首发:家庭杂志(ID:jiatingzazhi)
湘雅医院又出事了。
近日,一对家长发现11个月大的孩子上颚出现一块黑色异物,花了300元在湘雅挂了个特需专家号,抱着孩子忧心忡忡地走进诊室。
没想到专家在看病过程中态度冷漠,粗鲁地掰着孩子头部,吓得孩子哇哇大哭,当时家长也是“敢怒不敢言”。
最后,专家给出了一个十分吓人的诊断结论:疑似肿瘤,建议住院动手术。
好巧不巧,由于湘雅当天床位紧缺,没法入院,家长为求安心,又把孩子抱去了另一家医院。
医生拿着棉签往孩子嘴里拨看了好一阵,为了让孩子将口张大点,看得更清楚,还特意逗了逗孩子。
孩子一笑,口里的“肿块”竟掉了下来,原来,是一块莲子壳。
家长如释重负,但同时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他觉得自己和孩子最大的幸运,是恰好湘雅当时没有床位。
有网友评论:“这是在最不该搞笑的地方,出了件最搞笑的事。”
还有人问:“我比较好奇,假如有床位,手术做了发现是莲子壳掉下来,该怎么办?是当作一切没发生宣告手术成功,还是通知患者家属,一切都是错误?”
更多的人则是质疑:“湘雅医院,还能去吗?”
显然,近段时间一系列事件的集中曝光,已经让湘雅的口碑和群众信任度彻底跌至了谷底……
湘雅,还能去吗?
今年8月,湘雅副主任医师刘翔峰在医疗界掀起了一场地震。
切除患者正常器官、使用他人器官组织冒充患者的、哄骗无手术指征患者高费用治疗......种种令人发指的行为,让刘翔峰成了“恶魔医生”。
舆情之下,湘雅展开自查,又揪出15名医护人员违规事例,并对其进行了处分。刘翔峰事件还没平息,湘雅过去的医疗事故又被频频曝出。
2019年11月,34岁的肖磊因患感染性心内膜炎,从其它医院被转至湘雅。
住进心血管内科后,医院在明知患者已出现心衰竭,需要立即手术的情况下,却一再拖延。
直到12月3日,肖磊已完全丧失意识,医生这才给他做了手术,但为时已晚,肖磊最终还是失去了生命。
这期间,肖磊在重症监护室住了22天,家中钱财耗尽,花了54万元。
家人认为,肖磊的去世完全是因医院延误治疗所致,申请了医学鉴定。
鉴定书上明确认定,湘雅的医疗行为存在严重过错,直接导致肖磊死亡,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
医院提出赔偿40万私了,肖磊的家人根本无法接受,这点赔偿款,连医疗费都不够。
私了不成,院方就要求中华医学会重新鉴定。直到今天,肖磊的妻子早已离开了这个家,只留下肖磊母亲一个人带着孙子,还在继续维权。
除了延误治疗致人死亡,混淆诊断报告闹出大乌龙的事件,湘雅也发生过。
2018年12月,长沙段女士体检时发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去湘雅做了穿刺和基因突变检测,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半个月后,段女士在湘雅做了双侧甲状腺切除手术。
术后一个月段女士复查时发现,病理报告和自己术前拿到的并不一致。
原本段女士的基因检测报告显示的是“无突变”,可她得到的诊断报告却是“有突变”,也就是说,湘雅把其他患者的报告给了自己,以致自己被误诊为甲状腺癌。手术前,科室也没有再进行全面检查,省略了步骤。
段女士起诉湘雅后,湘雅被判诊疗行为存在过错,应承担段女士的各项损失。
时间再往前来到2007年,5岁男孩廖明明的事,至今都让人揪心。
廖明明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在外打零工。1岁多时,明明的父母发现孩子走路有点跛脚,右脚比左脚短。
明明5岁时,父母揣着千辛万苦凑来的钱,抱着希望慕名来到湘雅就诊。骨科医生诊断为右跟腱挛缩,实施了手术。
手术过后,医生告诉廖明明父母手术很成功。可回到病房,妈妈却发现了不对劲:孩子明明该是右脚的手术,怎么开刀的却是左脚呢。
右脚还是一副病态的老样子,不需延长的左脚却延长了,孩子双脚的差异反而更明显,跛得更厉害了。
主治医生只得表示抱歉,说是因为患儿当时被全麻,手术时是趴着的,一时没注意,做错了脚。
医院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同时又对明明来了一番专家会诊,结果判定明明本身患有脑瘫,大脑发育不全,两只脚其实都有问题。
如果这样的会诊是在术前进行,家属会认为医院诊断细致,可偏偏在发生了医疗事故后再来这样一番操作,不免让人既愤怒又疑惑。
类似事故,一件件,一桩桩……
湘雅,这家比协和成立还早三年,我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医学院。曾负有“一部湘雅史,半部西医史”的盛名,载有“北协和,南湘雅”的盛誉,如今却蒙尘积垢,实在让人唏嘘。
恐惧,源于信息不对称
湘雅接二连三地曝出医疗事故,一时间,曾在湘雅治疗过,或正在湘雅接受治疗的病人和家属,人人自危。
据说,最近一段时间,无论医生给出什么样的诊疗方案,病人和家属都会以一种极端怀疑的态度多次询问和质疑。
可见大家心里已经慌到了何种程度。
刘翔峰的事情出来后,网友气愤地说:“那些年,有多少冤种被湘雅无情阉割过?”
莲子壳事情出来后,很多人无奈又惊讶:“湘雅到底在干什么啊?”
湘雅事件持续发酵,焦点从刘翔峰的丑闻暴行,延伸到院长的桃色秘闻;从多年前医院骗保,延伸到后来的腐败窝案。整个湘雅系陷入危机,过往的负面新闻再次被呈现出来。
湘雅衰落之声,此起彼伏。
网络上出现一个热门话题:一个坏医生是否会带崩整个湘雅系?
回答众说纷纭。
据说,已经有不少湘雅的医生在自己朋友圈刷屏“自证清白”了。
一个医院,到了要自己的医生“自证清白”的地步,这无疑给原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市场经济活动中有一条“信息不对称理论”,它指的是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较充分的人员,往往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纵观我们周遭,信息不对称现象简直无处不在,而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地方,就在于医患关系中。
医学知识本身的专业性,是我们普通人很难了解和获得的。因此,每当我们来到医生面前,大多时候都只能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我们无从选择,也没法分辨。
我们把自己或家人的健康交付到医生手上时,内心多少都会有着某种程度的忐忑,因为不懂,因为需要。
正因如此,一旦医院出现黑料,就很容易在社会面引起强烈反响。人都有同理心,事情虽然发生在别人身上,却像刀剐在我们身上一样,人人自危。
很多时候,一件事最可悲之处不在于它已经发生了多少次,而在于我们不确定它还会不会再发生,还会发生多少次。
不确定,是安全感最大的敌人;缺乏希望,就是最大的绝望。
缓解医患矛盾,任重道远
医患关系紧张到这种地步,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看到。
于患者来说,失去了对医生的信任,后续一切治疗均在怀疑中进行,又如何能尽量配合医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于医生来说,自己兢兢业业地工作,就因为少数无良医生的行为,让自己不断处于被质疑中,时间长了,也会让人寒了心。
现在的湘雅,医护人员个个如履薄冰,稍有丁点失误,必然会被人用数倍放大镜审视。
湘雅的问题,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群众对于这家医院内心的恐惧,继而上升到全社会对医患关系的忧虑。
如何让医患关系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任重而道远。
如今,我国好的医疗资源十分稀缺,一个领域内只有少数特别有名的专家,让患者挤破了头。每家大医院里,挂号排队的动辄上百人。
一流的专家、尖端的设备、先进的诊疗技术,通通都被挤兑。
但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在生命健康面前,几乎没有人能做到理性。
就像国家卫健委说过的那样:“不是看病难,是上大医院看病难。”
这也就造成了大医院一线医生工作强度过大,岗位重要性被严重托高。
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态度差、没有耐心、误诊,甚至受不住诱惑走歪路的情况。
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需要时间和相应的机制,逐步改革。
在此之前,作为常年掌握着患者身体健康的医生,加强自身医德医风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明代医家裴一中曾说:“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才是否近仙,凭的是勤奋和天赋;德是否近佛,凭的是一颗良心。
既然选择了这样一份特殊的职业,也希望每一个医生都能守住属于白衣天使的最后底线。
资料来源:
经视直播官方微博
中国网:《湘雅医院误切患者甲状腺致患者七级伤残,赔偿32万》
河南工人日报焦点汇萃:《丑闻持续发酵,湘雅系医院如何面对公众成难题》
中国青年报:《右脚有病左脚“挨刀”,湘雅二医院如此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