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王幸福老师治疗便秘的体会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2日以上无排便,就提示存在便秘。其发病因素和临床表现比较复杂。
本病中医学病名繁多,如 “大便难”、“后不利”、“脾约”、“便闭”、“阴结”、“阳结”、“大便秘”、“大便燥结”、 “肠结”、 “风秘”、 “热秘”、“虚秘”、 “气秘”、 “湿秘”、 “热燥”、“风燥” 等。
在我刚刚毕业时候给人治疗便秘,完全按照教科书上来治疗,没有什么疗效,这令我很苦恼。上学的时候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为什么没有疗效呢?后来我又跟随了各地医院里的教授和名医学习,他们大多数也都用大黄,麻仁之类,,只能暂时解决便秘,不能长期解决这个病。所以我认为他们也没有找到对便秘治疗的好方法。
有一天我到某医院的科室拜访某主任,看见他的书桌上放着几本书,其中一本叫《杏林薪传》 。这位主任对我说:“这是我新买的书,非常不错,有时间你也可以看一看”。于是我买了一套,回家进行学习。
我曾经在北京图书大厦,秦皇岛新华书店,网上的各大书店,买过很多中医学类的书。按照书中所写的进行治疗,很多都没有效果,令我很失望。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当时我认为也许是作者没把真东西写进去吧,现在看来也有可能是自己辨证没有把握好。
我翻了一下《杏林薪传》这本书的目录,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便秘的几种治疗方法”这一章。因为这是我寻求了很久,学习了很久又不会治疗的一种疾病。我仔细研读了几遍,总结了一下,主要是补气的方剂,理气的方剂,养血润燥的方剂等基础上大量使用白术和当归。其中的使用量多数为60到120克,这令我很惊奇,从来没有书上这样写过,这样使用会有效吗?会不会有一些副作用啊?难道中医不传之秘真的在于量吗?
怀着这些猜测,我开始使用王幸福老师这些方法试一试。我用这个方法治疗的第1个便秘患者是一个中年女性,她的主要症状就是长期便秘,大便干结。自述患病10余年,每次排便的时候都很困难,大便成球状,而且带血,由于长期便秘形成肛裂,病人很是痛苦。平时吃三黄片,肠清茶,番泻叶等泻药。但是只能解决一时,并不能根除此病。而且越用越便秘。又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这10余年来一直很痛苦。
以前若是遇到这样的患者,我根本不敢开中药,都是给开一些麻仁润肠丸之类的中成药,让他们回去自己吃。因为治了太多的便秘病人,又都没有疗效,我自己已经灰心丧气,不敢治疗这些病,所以明知道麻仁润肠丸这样的中成药没有太大的疗效,也只能暂时给他们开这个药缓解症状。这次学习了王幸福老师的书后,我决定给她试一试。由于病人伴有疲劳无力的症状,诊她的脉又很弱,所以我觉得这个病属于王幸福老师讲的脾虚运化无权,传送无力而致便秘,当塞因塞用,以补开塞,补气健脾助运为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并开具以下的处方。
处方:黄芪20g,当归30g,生白术60g(打碎),升麻10g,柴胡10g,党参10g,陈皮10g,枳壳10g,炙甘草6g。先开5副中药,同时嘱咐病人,这个药一定要烫温了饭前服用。因为我认为便秘的病人空腹服用会效果好一些。更利于胃肠道的滋润和蠕动。
这方剂完全是照搬了王老师书中的处方:炙黄芪20g,当归50g,生白术120g,升麻10g,柴胡10g,党参10g,陈皮10g,枳壳10g,炙甘草6g。
只是把炙黄芪改成了生黄芪,当归减掉了20克,生白术减掉了60克,生白术要打碎。为什么要减掉当归和生白术的量呢?因为我当时怕用太大剂量会有副作用,所以先少用了一些试试效果。同时这也是我在多年行医中谨慎用药和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
5天之后病人来复诊,由于不知道病人到底能有什么样的疗效,所以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问诊有没有效果。病人叙述说:“便秘有缓解,但是效果不明显。只是大便不那么干了,但是排便还是很费劲。气力方面好一些,服药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问我能不能再加一些量,她很迫切的想治好这个病。既然有疗效,又没有副作用那我就放心大胆的用了,原来的方剂不变,当归用到50克,生白术用到120克打碎. 再开了5副,试一试。
5天之后病人来复诊,一见我就喜笑颜开,说道: “先生,你真是很厉害。这次排便很好,10多年来从来没有排便这么通畅过。太谢谢你了。”看着她高兴而又感激的讲述,我心中也很高兴,同时也很感激王幸福老师能把真东西写出来教授给我们这些后学者。这个病人我让她连续服药一个月,后期几个月后随访便秘没有复发。这是我第1次找到治疗便秘的方法!
掌握了王幸福老师治疗便秘的这种方法,在之后的日子里治疗便秘就变得得心应手了。但是令我感到困惑的是,有的时候治疗效果还是不是特别理想. 难道是我的辨证出了问题吗?
2018年4月底,王老师带着大师兄李中文等人来到秦皇岛进行学术交流. 在几天密切的接触当中,我向老师及大师兄李中文学到了很多临床中医治疗的秘诀。临别时我送王老师来到秦皇岛火车站。在这里我向王老师提出了便秘治疗的疑惑。
王老师当场为我指出了治疗便秘的重点:1.气虚便秘大便头干后软。2. 血虚便秘大便一般整体都是干的。气虚便秘白术量大,血虚便秘当归量大。白术需要用生的,而且必须打碎。
通过这几句话,我如获至宝,原来如此。这正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后回来翻阅王老师书上也确实是这么写的,只是我读的不认真。
后来我用王老师的方法治疗便秘基本上都是百发百中。尤其是儿童便秘效果特别好。在这里我要补充一下儿童便秘,尽量不要喝牛奶。因为我们认为牛奶的性质偏硬偏热,容易造成孩子胃肠功能的紊乱,造成便秘。有的便秘特别严重的患者可以加针灸足三里,天枢。会事半功倍。
以下摘录一下王幸福老师书中治疗便秘的重点,供大家学习: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我在临床上除了实秘证外(此类便秘用三黄片、麻仁丸及大黄、番泻叶就可以解除症状),遇到比较多的是气虚便秘、血虚便秘和湿滞便秘。故详细谈一下这几个方面的治疗体会和方法。
1.气虚便秘 临床上经常遇到此类患者,其证为平时疲乏无力,饮食不多,面白身胖,大便头干后软,脉浮濡或沉濡无力,舌淡苔白。突出症状是大便困难,几日不解,或是硬挣便血。此属脾虚运化无权,传送无力而致便秘,当塞因塞用,以补开塞,补气健脾助运为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当归、生白术、党参、柴胡、升麻、陈皮、炙甘草。其中我的经验是当归要用到30~50g,生白术要用90~150g,这是个关键,否则很难达到疗效。
验案一:吴某,女,45岁。2006年10月12日诊。
便秘10年,用酚酞(果导)、大黄、番泻叶、肠清茶等治疗稍有好转,但后来愈泻愈秘,又多方求治均未见好转。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属脾虚失运之候。治宜健脾助运。
处方:炙黄芪20g,当归50g,生白术120g,升麻10g,柴胡10g,党参10g,陈皮10g,枳壳10g,炙甘草6g。
服3剂后,便头变软,便秘明显好转。守方共服30余剂而愈。
验案二:焦某,女,65岁,家住沣惠小区。
因大便10日不通,腹胀痛难忍,呼号不已,屡登厕而不便,不能食,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沉濡无力。曾经他医治疗,用大剂量芒硝、大黄攻之。方内大黄30g,煎头遍药服之大便未动,再加大黄30g入二煎,服后大便仍未动。病家窘迫无奈,延余诊治。
问其得知,近半个月大便未动,见面色败弱气短,按脉虚而无力。诊断:气虚不运。治宜益气运脾,中气得补便可通矣!投补中益气汤治之。
处方:炙黄芪20g、当归90g、生白术150g、升麻10g、 柴胡10g、党参10g、陈皮10g、枳壳10g、生地黄30g、炙甘草6g。
患者服1剂大便即下,所泻之物尽是黄水和黑结块,此郁邪和大黄相拒,老年气血俱虚,不能运化也。后再服5剂,痊愈。(王幸福医案)
上述两案均从脾主运化入手。脾虚运化无权,传送无力而致便秘,当塞因塞用,以补开塞,补气健脾,生津助运为治。黄芪、党参补脾肺之气,使气足则便行;当归用50~90g,活血润肠;生白术味苦、甘,性温,重用120~150g,健脾生胃肠之津液,使粪质不燥;升麻、柴胡、枳壳、陈皮一升一降,升清降浊,调畅气机,以助脾之运化;甘草调和脾胃虚馁之气,兼调和诸药。方合病机,药中的症,故收效甚捷。
2.血虚便秘 此症临床上多见于妇女产后和久病之后,我临床上多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收效较速。此病辨证较易。
验案:田某,女,25岁。2008年6月8日诊。主诉:产后1个月,由于情志不遂,致大便干结,3~4日一行,临厕努挣乏力,曾口服酚酞(果导)片、蜂蜜,外用开塞露等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且日趋加重。现产后3个月,大便秘结且带血,4~5日一行,伴乏力,口干,舌淡苔白脉细。化验血象,有贫血症。辨证产后气郁,日久血虚,肠失滋润。法治益气养血,润肠通便,兼疏肝理气。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 桃仁12g、红花6g、当归90g、川芎6g、熟地黄30g、生白芍30g、郁金10g、生麦芽30g、浮小麦30g、柏子仁30g。
服药3剂,病已显示转机,大便已不干结,排便时亦不觉费力。又服4剂,大便每日1次。后以逍遥丸为主,重用当归60g,连服1周,心情畅快,大便正常已不干。(古道瘦马医案)
患者病发于产后,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复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日久伤血,肠失血养,传导失常而发生大便干结,临厕艰难。中医认为,津血同源,若人体营血亏虚,血不濡润肠道,则大便滞而难行。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熟地黄大补肝肾,滋阴血,有补血虚,通血,益气力;当归养血之阳,调肝肾,润燥滑肠;川芎辛温走窜,补血活血,行气开郁止痛,调肝气而遂其疏泄之能;且桃仁、当归、柏子仁具有油性滑肠,一物二用,生白芍亦有养阴通便作用,浮小麦养心安神、滑润有余,共起养血、活血、解郁、润肠、通便之作用。诸药共用,使阴复津足,谷道得润,大便按时排矣。特别要指出的是,此案的关键在于重用当归90g,一物两用,既补血又润肠,为点晴之处,且不可轻之滑过。此乃我多年临床经验也。
3.湿滞便秘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大便难。”宋代医家严用和所著《济生方·便秘》提出:“凡秘有五,即风秘、气秘、湿秘、冷秘、热秘是也。”临床上,凡长期脘闷满困重乏力,口苦,口黏腻,苔腻,呈一派气滞湿阻之征,且便秘而不坚者,此即《黄帝内经》所云“大便难”,亦即严用和所谓的“湿秘”。《济生方·便秘》中指出其病机:“多因肠胃不足,风寒暑湿乘之,使脏气壅滞,津液不能流通,所以便秘结也。”湿滞便秘,其临床上最常见的便结特征是大便时干时溏,交替而作,且排便不利。对此症的治疗可用三仁汤加减,方为杏仁、厚朴、半夏、枳壳、茯苓、木通、蚕沙各12g,白豆蔻壳、白术各10g,薏苡仁30g,茵陈15g,滑石25g。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宣通气机,化湿运脾。
验案:张某,女,32岁,电脑程序员。2005年10月20日初诊。主诉:从1995年起,时觉胸脘闷满不舒,喜睡,食少,继则大便难解,时干时稀,一直未曾注意,亦未服药。时至2000年,上述症状加重,胸脘终日闷满不舒,大便5~6日1次,干稀交替,艰涩难下,每次排便需半小时以上,仍总觉未尽,但其便难下,而无羊屎样粪。症见口苦而黏腻,不渴,不饥,饮食乏味,每日睡眠11~12小时,仍觉身困重乏力。数年来,求医数人,屡用中西药治疗皆罔效。用芝硝、大黄类泻下,可暂得一解,但停药旋即如故。黑芝麻、蜂蜜、猪板油类润下,则便秘有增无减。现诊得脉濡,舌上满布腻苔色微黄,小便时微黄。诊为气滞湿阻之便秘。治宜宣通气机,化湿运脾。拟三仁汤加减。
处方:杏仁、厚朴、半夏、枳壳、茯苓、木通、蚕沙各12g,白豆蔻壳、白术各10g,薏苡仁30g,茵陈15g,滑石25g。2日1剂,水煎服。
服上药6剂后,胸脘闷满大减,饮食略增,大便1~2日1次,但仍觉不爽。继服原方6剂后,大便畅利,每日1次,遂停药。随访半年,大便一直正常。(王幸福医案)
本例患者是电脑程序员,久坐少动,脾胃不足,气机郁滞可知。脾胃不足,湿自内生,湿阻中焦,健运失职,津液输布失常,则大肠失润;气机郁滞,上焦肺气肃降受阻,则大肠传导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