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021年是5G ToB规模商用元年,全行业应携手推动应用规模复制

2021年02月08日20:32:04 国际 1998

中国日报2月8日电(记者 马思) “展望2021,是5G ToB规模商用元年,全行业应携手努力真正实现5G行业应用规模复制,实现商业闭环。”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2月8日在MWCS 2021媒体分析师预沟通会上表示,2021年,华为有坚定的信心,与运营商、行业伙伴、设备和终端厂家共同努力下,通过全产业链创新,全产业链共赢,一起点亮未来,释放联接全新价值。

华为:2021年是5G ToB规模商用元年,全行业应携手推动应用规模复制 - 天天要闻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发表主题演讲

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已经建设80万5G基站,超过2亿5G用户,超过5000个行业创新应用。根据全球多家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全球大城市5G网络体验测试结果显示,在首尔、阿姆斯特丹、马德里、苏黎世、香港、利雅得等城市,华为承建的运营商5G网络体验排名第一。

丁耘表示,华为在产品和技术上的持续创新,是帮助客户打造最佳网络体验的关键。华为5G超级刀片站,通过“全制式合一、全频段合一、有源/无源合一”的创新设计,解决运营商天面空间受限、最佳天面位置被占据等5G部署中面临的问题,缩短部署周期、节省投资,提升5G覆盖范围。

丁耘提出,“覆盖好、体验好的5G网络是基础,可以使能更多新业务,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充分释放5G网络的流量红利,是实现商业正向循环的关键。”

在toC端涌现出众多创新应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5G消息使用户可以更便捷地通过短信入口享受一站式生活服务,5G通话支持视频彩铃,直接推送用户身份信息,保障重要电话不漏接。通过多媒体菜单功能,用户可直接选择需要的服务而免去冗长提示音等待过程;5G+AR、5G+云聚餐等应用,让用户体验身临其境,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数据显示2020年,5G ToB商用启航,全球超过20个行业已经部署5G示范应用,如:煤矿、工业制造、港口等,全球运营商签署了超过1000个5G行业应用合同。

丁耘强调,推动5G ToB的规模商用与发展,需要构筑好端到端的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能力和服务流程,华为推出系列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如5G ToB运营平台,智能云网和全光底座,提供保证行业应用的网络能力、运营能力和差异化云网服务能力。

在发言的最后,丁耘表示,2021年,华为有坚定的信心,与运营商、行业伙伴、设备和终端厂家共同努力下,通过全产业链创新,全产业链共赢,一起点亮未来,释放联接全新价值,并诚挚邀请所有人参加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海外智库观察-美国】中美与国际组织的AI治理标准之争 - 天天要闻

【海外智库观察-美国】中美与国际组织的AI治理标准之争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海外智库观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的迅猛发展,围绕其治理的国际竞争也愈发激烈。AI治理不再仅仅是技术管理问题,更成为国家软实力输出、规则制定权争夺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中美两国以不同的治理路径和制度逻辑,试图在联合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国际电信联盟...
文化强市再添新平台!东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正式试运行 - 天天要闻

文化强市再添新平台!东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正式试运行

近日,东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正式试运行。作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十大文体设施之一,基地是文化强市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对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文化品牌、擦亮城市名片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增强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全市学习传承东莞
鲁比奥很尴尬,专机飞绕亚洲国家转了一大圈,就是进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鲁比奥很尴尬,专机飞绕亚洲国家转了一大圈,就是进不来中国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亚洲行程成了个大新闻。这哥们儿坐着专机跑了一圈,去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还参加了东盟外长会议,可就是没来中国。咋回事儿呢?这背后有啥故事?先说说这人吧。鲁比奥,1971年5月28日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家里是古巴移民
俄乌打了三年,打穷了三个国家,富了三个国家,中国也在其中 - 天天要闻

俄乌打了三年,打穷了三个国家,富了三个国家,中国也在其中

俄乌战争打到今天,已经整整三年了。从2022年开打到现在,这场仗不仅把乌克兰和俄罗斯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还把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搅得天翻地覆。有的国家被打得喘不过气,有的却趁乱赚得盆满钵满。中国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没闲着,在这场乱局里找
澳大利亚外交超出预期,将考虑中美间平衡战略 - 天天要闻

澳大利亚外交超出预期,将考虑中美间平衡战略

最近在北京开了会,是学术共同体第18次会议,我2008年参加过他们第一场会议,没想到一晃17年过去了。第一次会议的时候还记忆犹新,当时几百上千名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汇聚一堂,感觉交流起来非常畅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