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不断出台各项政策,要刺激民众消费,从而激活经济。可是地方政府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大多数的工薪阶层不去消费、还冒着贬值的风险去低息存钱?
总之就是这一句话,中国现在有相当多民众不敢去消费。所以中国经济就成了出口的多、进口的少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
希望中国不仅是个大国,也是一个强国和幸福感爆棚的国家
一、中国国家太大、人口总数众多、经济体量太大,所以长期的出口导向型政策,并不可持续。
中国社会生产能力强大,但民众消费能力不足,然后就拼命地低价出口销售找国外市场。
这就造成了一个长期不能解决的矛盾:生产能力越强大,出口的压力就越大。
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生产能力越强大,出口的压力就越大
这就又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之间产生了贸易不平衡的情况,如果不平衡情况严重了,就会不断地受到各种贸易“制裁”。
所以中国不仅与西方列强争利,还与世界最落后的诸如孟加拉国等争服装出口加工的蝇头小利。
如果中国不能成为一个消费型大国、让外国来赚中国的钱,那中国就会永远与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在争蝇头小利,中国也就成不了世界领导型的大国和强国。
孟加拉国服装厂
二、中国要成为一个消费大国,要让民众敢于消费之前,确实做到有能力消费。
中国经济目前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出口导致型经济,出口带动的经济约占整体经济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大了。
只靠出口赚小钱,让工厂里的员工每天干最世界上最长的工时、拿最低的工资,中国的老百姓就永远不会富裕,自然也谈不上有多幸福。
富士康就是现代版的血汗工厂,每天工人工作12小时以上,工人们幸福吗?
那些与中国竞争严重的落后国家,自然也不会对中国心服口服。
这样的中国也不会成为一个强国。
为什么会产生目前这样一个中国各地方政府太重出口、外贸不平衡、国家经济贸易受制于西方列强的局面?
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国家对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多数情况下只重地方的GDP产值,GDP一俊遮百丑。
在官员们看来,自己地盘上的GDP成绩亮了,自己就会在上面的眼中是能吏、能官,就会不断地升迁。
而GDP从哪里来?内需不振,自然还是要大力搞出口。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深圳、苏锡常宁、广州和宁波,哪个不是出口为导向的呢?
但是一个官员的好与坏,只用GDP总量,是早晚会出严重问题的,比如江苏走出去的程维高、仇和......
仇和
三、如何快速地解决民众不敢消费、不能消费的问题?一个三件套的组合拳建议给你。
要让民众消费,关键点在于,政府要主导社会财富的合理再分配,让普通民众增加收入、有能力消费。
有什么灵丹妙药没有?没有,但有一套三件套的组合拳给你。
1.学习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等国家,给所有的中国公民发现金,每人先发10万元。不要代购券什么的花头,那只是定向图利于某些行业和企业。
假定这些钱有90%进入流通,就会有126万亿的巨量资金开始刺激中国的经济,中国不想飞都不可能了。
香港、新加坡都喜欢直接给民众发现金
2.给陷入绝境的普通民众减、免家庭和个人债务,假定是全中国人的1%(1400万),每人假定减免10万元,这个总量也是14000亿。
有人怕减免陷入了绝望的中国民众个人和家庭财务问题,会导致政府承担过大的压力。
其实中国每年都给不少外国政府减免债务,数额也不算太少。
当然不是无差别地免除
为什么还怕减免自己公民的债务呢?不用怕,这些钱让那些民众重新有了生活的希望,精神面貌也会大为改观,重新激发他们的生活信心和创造财富的能力。
3.提高老年民众的退休金,让他们敢于花钱,激发白发经济。
中国有些地方的退休金偏低,比如江苏的退休金甚至还不如浙江。
退休金的成长水平,远低于中国经济成长的增速。
浙江与江苏的退休金对比
给普通民众普遍发钱,减、免家庭和个人债务,提高退休金,这套组合拳打下去,将有效地解决目前民众不敢消费的问题。
中国民众敢消费了,工厂里的生产情况也会大大地改善,整个社会经济局面就会大大地不同。
中国民众消费多了,也会带动进口,让世界上那些贫穷的国家也来分一杯羹,它们就会加强对中国的向心力和整合程度,极快地挤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这样中国的朋友圈更大、更牢固,人民币的国际化会进步更快。
有钱花,快乐花
结束语:我个人认为,一个地方官如果能切实提高普通工薪阶层的工资水平、提高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让民众想消费时有能力去消费,这样的官员就能给民众带来幸福感,这样的官员才好是好官。而一个地方虽然GDP数字好看,但民众的退休金却很低,工资到手后交了房贷和各种硬性支出后所剩无几,这样的地方官,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好官。
希望中国能成为真正地消费性大国和强国,进而带动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唯有如此,中国才会成为富裕国家,才能成为带领其它国家一起致富奔小康的国家,才会成为有领导能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