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对前总统下手,内乱升级?敏感时刻,美俄或打出默契牌

2025年02月16日10:13:10 国际 1374

泽连斯基对前总统下手,内乱升级?敏感时刻,美俄或打出默契牌 - 天天要闻

近期,随着俄乌冲突持续深入,乌克兰内乱似乎也开始升级,这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据俄媒称,近日,泽连斯基决定以“叛国罪”逮捕前总统波罗申科,并称是原则性决定。据悉,现今执法人员似乎已经在波罗申科的住所附近执勤,乌克兰相关部门可能已经对其提出叛国罪指控。

值得一提的是,报道还指出,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也已经批准了对波罗申科的制裁。然而,针对这一指控,波罗申科方面则回应称,这完全就是挑衅,他还指责泽连斯基在俄乌冲突期间,存在严重的贪腐问题。

不得不说,现今乌克兰正处于战乱,内部竟然开始斗了起来,这无疑令人相当地唏嘘。然而,就在这一敏感时刻,美俄似乎打起了“默契牌”,而随着美俄关系的日趋缓和,很可能会让乌克兰成为牺牲品。近日特朗普与普京通了电话,双方一致同意恢复和谈,并指示各自相关谈判团队立刻开始谈判工作。特朗普还称,他将与俄方展开相当密切的合作,包括彼此间的互访。对此,俄方则证实,普京已经邀请特朗普访问俄罗斯

泽连斯基对前总统下手,内乱升级?敏感时刻,美俄或打出默契牌 - 天天要闻

俄罗斯方面透露,双方领导人讨论了有关乌克兰局势调解的议题,美方主张俄乌双方尽快停止军事行动,并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除此之外,两国领导人还讨论了与俄美公民交换有关的问题,并且美方保证,将会履行所有达成的协议。由此可见,此次特朗普与普京的通话,双方还是取得了一定进展,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较大缓和了两国的关系。

尤其是从美方的相关表态来看,他们似乎也开始慢慢站在俄罗斯这边,以此让乌克兰可以有所妥协。有关这一点,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乌克兰想要恢复领土完整的问题上。近日,美防长称,乌克兰恢复2014年前的边界,是一个相当不切实际的想法,而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也是不现实的。

与此同时,他还呼吁欧洲支持俄乌双方达成的任何和平协议。对此,特朗普也回应说,乌克兰想要回到2014年的边界不太可能。只能说,现今的美国政府,已然不再一味支持乌克兰,而更多的是在权衡利弊,以便可以做出对美国最有利的选择。

泽连斯基对前总统下手,内乱升级?敏感时刻,美俄或打出默契牌 - 天天要闻

因此对乌克兰来说,还想要就俄乌和谈,向俄罗斯提出过分的条件,已然是相当不现实的。而且随着美俄两国逐渐握手言和,如果乌克兰还继续执迷不悟的话,无疑将陷入更艰难的境地。保不齐,美俄两国会联手,让乌克兰成为牺牲品。所以,在这一形势下,乌克兰首要的不是搞内乱,而是如何尽快结束冲突,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海外智库观察-美国】中美与国际组织的AI治理标准之争 - 天天要闻

【海外智库观察-美国】中美与国际组织的AI治理标准之争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海外智库观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的迅猛发展,围绕其治理的国际竞争也愈发激烈。AI治理不再仅仅是技术管理问题,更成为国家软实力输出、规则制定权争夺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中美两国以不同的治理路径和制度逻辑,试图在联合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国际电信联盟...
文化强市再添新平台!东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正式试运行 - 天天要闻

文化强市再添新平台!东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正式试运行

近日,东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正式试运行。作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十大文体设施之一,基地是文化强市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对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文化品牌、擦亮城市名片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增强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全市学习传承东莞
鲁比奥很尴尬,专机飞绕亚洲国家转了一大圈,就是进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鲁比奥很尴尬,专机飞绕亚洲国家转了一大圈,就是进不来中国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亚洲行程成了个大新闻。这哥们儿坐着专机跑了一圈,去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还参加了东盟外长会议,可就是没来中国。咋回事儿呢?这背后有啥故事?先说说这人吧。鲁比奥,1971年5月28日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家里是古巴移民
俄乌打了三年,打穷了三个国家,富了三个国家,中国也在其中 - 天天要闻

俄乌打了三年,打穷了三个国家,富了三个国家,中国也在其中

俄乌战争打到今天,已经整整三年了。从2022年开打到现在,这场仗不仅把乌克兰和俄罗斯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还把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搅得天翻地覆。有的国家被打得喘不过气,有的却趁乱赚得盆满钵满。中国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没闲着,在这场乱局里找
澳大利亚外交超出预期,将考虑中美间平衡战略 - 天天要闻

澳大利亚外交超出预期,将考虑中美间平衡战略

最近在北京开了会,是学术共同体第18次会议,我2008年参加过他们第一场会议,没想到一晃17年过去了。第一次会议的时候还记忆犹新,当时几百上千名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汇聚一堂,感觉交流起来非常畅快。 ....